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doc

2020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doc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唐代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苏
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
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
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院,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
厅服务员:我们都能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D.矿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
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
孩子( 她才只有十四岁 ) 。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
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

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1861 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 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
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 ,指使
“木
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这次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一
千元,高二年级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
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
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 ( 斑斑,方言,即斑鸠 ) 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
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
了。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
不竭。

” ( 《明一统志》)
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
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7.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
方可用。

”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对社会考生、省外回湘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
生) ,高校录取办法将在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规定。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
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如果生命真是租来的,你还会埋怨条件不好吗?还会指责别人吗?对于租来的生
命而言,风天、雨天,哪一天不好,天天都好。

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
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
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

”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
病?
D.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
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当然,提出问
题很难,解决问题更难,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
在最后。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是相反,缘故是第二种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C.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在窗格子铁
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

D.孟子,鲁国邹人( 现山东省邹县) ,为子思的弟子( 一说是再传弟子) 。

10.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A.广州的BRT工程正在施工进行,许多人都关心这项工程完工后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多大的便利?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和世界文
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C.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参考答案
1.解析:选择疑问句的问号应放在后面,“必然”和“漠然置之”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 D
2.解析: B 项,陈述句,两个问号都应改用逗号;C项,书名号应改用引号; D 项,前三处逗号应改用顿号。

答案: A
3.解析: A项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逗号; C 项“是种玉米呢”后用逗号; D 项“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中顿号应为逗号。

答案: B
4.解析: A项中“村民”前逗号改为问号; C 项中第一个句号置于前面后引号内; D 项中“一千八百元”后用句号。

答案: B
5.解析: A 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 B 项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
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D项
括号的内容是对“斑斑”的解释,应紧接在“斑斑”后。

答案: C
6.解析: A项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 B 项去掉第二和第三个逗号; C项句号改到后括号的后面。

答案: D
7.解析:“哪一天不好”后的逗号改问号。

答案: D
8.解析: A 项“生存”后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句号;C项是一陈述句,句末用句号;D项“实话实说”是节目,不是书名,应用引号。

答案: B
9.解析:括号使用有误。

第一个括号应置于“邹”后,因为括号内容是对“邹”的解
释,而不是对“邹人”进行解释。

答案: D
10.解析: A 项,整句话不是疑问句,不要求回答,所以最后的问号应该改成句号。

项,“中国讲习班”不用书名号,用引号。

(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刊名、篇章名、影剧名、歌曲名、图画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而文艺晚会名、大赛名称、广电专栏名、证书
名称、店名应该用引号。

)C 项,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三大类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艺评论活动”后顿号改逗号,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用顿号隔开。

答案: D
B “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