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 基本测树因子: 树干直径 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
树干的根颈至主干梢顶 的长度称为 树高。
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2. 测定工具:卡尺卷尺、布鲁莱斯测高器3.树干的形状通称为 干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
4.伐倒木基本材积公式:d 21、中央断面积式:V g 〔L 4 L21d 2 .22、平均断面积式:V 2 g o g n L 4 o 2 n L公式来源:由干曲线 y 2 px r 取r=1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公式的误差:① 、很显然,当r=1或r=0时,两式无误差且相等。
② 、当r >1时,平均断面积式长生偏大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
③ 、当O v r v 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
3、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2V 中 1V 平 1VL g o 4g 1 g n L3 625•伐倒木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 再把各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1 ''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V - gl (梢头的断面积与长度)。
3n1 ''1、中央断面积求积式:V 1 g i 3g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1m 或2m )分段,量出i 1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各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当区分段数在5个以上时减少的趋势平稳, 区分段数不得 少于5段。
6.直径和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精度的影响:P/ 2P d P L7. 单株立木测定特点:① 、立木高度 除幼树外,一般用测高器测定② 、立木直径 取离地面1.3m 处为胸径。
量测读取方便,树干在此处受根部扩张影响较小③、立木材积 在立木状态下,是通过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V1n 11 2 g og ng i lgi 13材积误差依段数增加而减少,8.测定胸径时应注意:①、在坡地以坡上1.3m 处为准②、胸高处出现结疤、凹凸或其他不 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算做两棵树分别测定胸径。
④、胸高断面不圆的树干, 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平均值。
9.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该圆柱体的断面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据胸高形数与胸高形率的关系计算胸高形数: f 1 3 0.14 0.66q 2 竺③、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q 2h计算立木材积 :V g 1.3hf 1.3。
2、 平均实验形数法:测得立木胸径与树高,查表确定平均实验形数值,根据公式计算 立木材积: V g 1.3 h 3f 。
3、 望高法: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 叫做望咼(h R ) : V -|g 1.3 h R 乎。
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2.年轮是树干横断面上由早(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13•根颈处的树木年轮数就是 树木的年龄。
14. 树木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15. 总生长量:树木自栽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
16. 定期生长量:树木在定期n 年间的生长量。
17. 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简称平均生长量。
18. 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
19. 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常用定期平均生长量表示。
20.树木的生长方程:是指描述某种树种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y (t )随年龄t 生长变化规律 的数学1、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f 1.3V g 1.3h4Vd 123h胸高形数与干形「和树高h 的关系式为:f 1.3丄占1.3 r h 1.32、实验形数:比较圆柱体的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上 3m 。
g i.3h 3h 2f 1.3=V fx 9x h f 1.3g 1.3h f g 1.3 h,f 1.310.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为形率。
q x 字d z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为胸高形率。
q^1/22d1.3形数、形率、树高的关系:f 1.3 O.14 O,66q 2 032(希费尔公式)11. 立木近似求积 1、形数法:①、测定立木胸径和树高,以及中央直径,计算出胸高形率q 2模型。
21.Richardson 方程:y A1 e rt22. Logistic 理论方程25.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P g 2P D , F h kP D ,P V k 2P D 。
26.施耐德材积生长率公式: P K ( K 为生长系数,生长缓慢为400,中庸600,旺盛800)。
27. 树木年龄的测定(查数年轮法,生长锥测定法,查数轮枝法,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
28. 沿着树干每间隔特定高度截锯一块圆盘,根据对各已知高度圆盘的年轮数查数、各圆盘各年轮的年龄确定于直径量测,计算树木各因子(胸径、树高、材积等)的各种生长量(总 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拟合生长方程或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树木的生长过程,,这项工作称为 树干解析。
作为分析对象的树木称为 解析木。
29.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1、 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2、 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即图上两条线相交:称平均生长量极大时的年龄为数量成熟龄;3、 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4、 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平均生长量大,峰值较平均生长量大且早。
30. 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① 、解析木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解析木选取根据树干解析的目的和要求而定,一般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主干明显的平均木或优势木。
② 、解析木伐倒与测定伐倒前,准确标明根颈位置, 实测胸径,并在树干上标明胸高位置和南北方向。
应记载解析木所处的立地条件、 林分状况、冠幅及与邻近树木的位置关系, 并绘制树冠投影图等。
③ 、解析木圆盘截取与注记将树干分成若干段,区分段长度或个数与伐倒木区分求积基本类似,通常在每个区分段中央截取圆盘,胸高处必须截取圆盘, 不足一个区分段的树干顶部视为梢头,并在梢头底部截取圆盘。
以恰好在区分段的中点位置上的圆盘作为工作面, 用来查数年轮和量测直径,在各圆盘非工作面上标明圆盘编号与统一方向等。
31. 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1) 、查数各圆盘年轮个数首先将圆盘工作面刨光(以便查数年轮数) ,并通过髓心画出东西、南北 2条直径线;然后查数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
其方法是:① 在0号盘上的两条直线上,由髓心向外按每个龄阶(3年,5年或10年等)标出各龄阶的位置,到最后如果年轮数不足一个龄阶的年数时,则作为一个不完整的龄阶。
② 在其余圆盘的两条直径上,要由圆盘外侧向髓心方向查数并标定各龄阶的位置,从外开始首先标注出不完整的龄阶位置(及 0号盘最外侧的不完整龄阶),然后按完整的龄阶标出(2) 、各龄阶的直径量测量测每个圆盘两条直径上各龄阶的直径,取两个方向上同一龄阶的直径平均数为该龄阶直径。
(3) 、各龄阶树高的确定树龄与圆盘年轮个数之差即为林木生长到该断面高度所需的年数。
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生 长到该断面23.生长率 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 24. 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Z t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y t y t n 200 -------- ? 。
y t y t n n高度所需的年数绘制树高生长曲线图。
各龄阶的树高可从曲线图查出,也可以用内插法按比例算出。
(4)、绘制树干纵断面图以直径为横坐标,树高为纵坐标,按适当比例绘制树干纵断面图。
(5)、各龄阶材积计算各龄阶材积按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
要先确定梢头长度,在判断梢头底部直径大小,可从树干纵断面上查出,也可以用内插法按比例算出。
(6)、计算各龄阶形数(胸高形数)(7)、计算各龄阶的生长量一般情况下,应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计算材积生长率。
(8)、绘制各种生长量生长过程曲线第三章林分调查32. 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33. 标准地调查主要步骤:标准地选址与边界量测:标准地选择、标准地形状、标准地面积、标准地边界量测;标准地林分因子测定与计算:每木检尺、测树高、测定年龄、测定郁闭度、林分调查因子计算。
34.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离林缘为1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置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35. 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以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36. 标准地面积:我国林分调查大多设为1 亩,若不足时则增加标准地数量。
37. 标准地边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量绳量水平距离,将测量的斜距按实际坡度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周界的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明显的边界,应将侧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
测量四边周界时,边界外缘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的树干上要标出明显标记,以保持周界清晰。
根据需要,保准地的四角应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便于辨认和寻找。
38. 标准地调查工作:1、每木检尺:也称每木调查,即测定标准地内每株树木胸高直径,精确到0.1cm。
2、测树高: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一般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择25~35 株树,实测树高和胸径(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 株,其它各径阶1~2 株,选取模型绘制胸径—树高曲线图,有每木调查算出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3、测定年龄: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确定。
4、测定郁闭度: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5、林分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6、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各项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7、其他工作: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其详细程度视具体要求而定,有时还需伐倒标准木或树干解析,进行林分蓄积量、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