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施工方案斜拉桥施工方案1.4 斜拉桥1.4.1 索塔施工本合同段主塔包括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和上塔柱。

施工时共分***个节段进行施工,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关键主要是塔柱线型控制、外观质量和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施工。

根据索塔特点和施工总工期并考虑到各种因素,拟定主塔施工控制工期为***天,并以此制定相应施工措施。

施工材料依靠安装在塔旁塔吊吊运,施工人员利用施工电梯运送。

1.4.1.1 下塔柱施工(工艺框图见表1-1)1.4.1.1.1 下塔柱模板下塔柱高***米,为减少下塔柱模板拼接缝,外模也采用4.5m高度大面板钢模,面板采用5毫米厚优质冷轧钢板,模板背方采用2[36型钢,对拉杆采用锥形螺母拉杆。

模板背楞采用2[10型钢。

模板间连接为M16螺栓连接。

模板设计以刚度控制,面板平整度≤1mm,挠度≤1mm。

1.4.1.1.2 下塔柱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顺序为:校正基础预埋筋位置→安装劲性骨架→安装主筋定位框→测校定位框平面位置→安装主筋→安装箍筋及预埋件。

凿毛承台塔肢位置混凝土表面(包括剪力槽),安装首节劲性骨架,劲性骨架除了作为主筋的定位骨架外,还起到稳定模板的作用。

钢筋安装前,在劲性骨架上安装主筋定位框(定位框上已按主筋间距放样并注标识),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塔柱预埋筋与塔柱主筋,并同时在钢筋定位框上绑扎定位。

以确保塔柱主筋间距位置的准确和各向钢筋平面的平整及顺直,避免由钢筋引起的模板安装障碍。

1.4.1.1.3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法,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4台罐车运输,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一台三一牌高压卧泵和一台高压卧泵泵送运输。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法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1)混凝土配合比索塔塔柱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施工。

施工前先根据砂石料及水泥质量状况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配时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96)要求,在施工现场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主要要求如下:(1)水泥采用规定强度及普通水泥,其最大用量不超过550kg/m3。

(2)粗集料选用级配良好的1~3cm碎石。

(3)细集料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砂率控制在40%左右。

(4)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前提下,通过试配掺加外加剂,以降低混凝土水灰比。

(5)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12h,坍落度控制在16cm~18cm,以利于泵送施工。

(6)塔柱混凝土水泥采用同厂家、同类型、同标号水泥,使塔柱颜色通体一致。

用。

1.4.1.2 下横梁施工本主塔下横梁支架采用φ1.0m钢管桩支承,贝雷架拼装桁架梁承重,其悬臂端由预埋钢箱牛腿上的分配梁砂筒支承。

模板采用大面钢模板,模板内支撑采用型钢桁架支撑。

1.4.1.2.1 下横梁钢筋安装及预应力管道安装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顺序:腹板钢筋→腹板预应力管道→腹板和横隔板模板→顶板支架内模→顶板钢筋→顶板预应力管道。

1.4.1.2.2 下横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注采用左右、前后对称浇注,按先腹板、后顶板的顺序进行。

浇注时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采用插入时振捣器振捣。

1.4.1.2.3 下横梁预应力施工在浇注混凝土前先穿好束,以防波纹管漏浆造成施工不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5%,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

1)预应力束张拉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且张拉力控制为主。

按设计要求,引伸量控制在±6%之间,同一张拉断面断丝率不得大于1%,且不允许整根拉断,预应力束需用圆盘切割机下料。

张拉的施工工艺如下: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0.1σk)→张拉控制吨位(持荷2min,锚固)实际伸长值的计算方法为:△L=△L1+△L2△L1—从初应力至控制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cm);△L2—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c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度。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L=(P×L)/(Ag×Eg)P—预应力束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材长度(cm);Ag—预应力束截面面积(mm2);Eg—预应力束弹性模量(N/mm2);2)孔道压浆施工控制预应力钢束张拉后,及早进行压浆,根据辽宁地区的空气湿度一般不宜超过7d。

孔道压浆用水泥浆,其技术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泥采用普通水泥;(2)水灰比不得大于0.40,掺入适量减水剂时则可减小到0.35,水及减水剂对预应力钢材无腐蚀作用;(3)水泥浆的泌水率不超过4%;(4)水泥浆中掺入膨胀剂应通过实验确定用量;(5)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2)孔道压浆施工工艺(1)孔道冲洗洁净、湿润;(2)调制水泥浆压浆;(3)在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检查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评定水泥浆的质量;(4)封锚。

3)压浆施工压浆时采用活塞式压浆泵,其压力最大为0.5Mpa~0.7Mpa。

管道较长时可适当增大压力。

每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稳压一段时间,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的浆与规定的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并作好压浆施工记录。

4)压浆施工控制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及时处理并纠正。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取3组7.07×7.07×7.07c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标养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评定的依据。

封锚孔道压浆完成后,进行封锚。

封锚前,在预应力张拉槽口补焊设计采用的钢筋。

封锚混凝土标号与塔墩标号一致,为C50混凝土。

1.4.1.3中上塔柱施工(工艺框图见表1-2)中、上塔柱均采用爬模施工,内模采用轻型大面钢制提升模板。

爬模由爬升系统和模板系统构成,爬升系统由爬架和联结导向滑轮提升结构组成。

爬架分两部分:下部为附墙固定架并分两个操作层。

上部为操作层工作架,其分四个操作层。

爬架的作用:一是模板提升和安装,二是防风抗风,三是解决自身的爬升。

导向滑轮结构:主要是控制爬架交替提升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动态平衡。

1.4.1.3.1 模板塔柱外模板的结构型式为大块钢模板。

根据塔柱施工分段高度,模板在竖向分为两节,每节高4.5m,每次拆安4.5m。

每根塔柱各配备一套外模板。

模板以刚度为主要控制因素,要求其最大挠度小于1.5mm。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 综合考虑模板周转使用次数,拟采用[10型钢及δ=5mm 钢板加工,加工时严格控制模板表面平整度、强度、刚度,以提高塔柱外观质量与线型质量,使其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塔柱内模板采用5.0m高度钢制提升模板,钢管支架支撑。

1.4.1.3.2 爬架爬架采用[8型钢加工,总高度21m,附墙高度4.2m,每根塔柱配备四副爬架,每塔配备8副爬架。

爬架在塔柱起步段施工完成后即可利用塔吊现场组拼,利用高强附墙螺栓将附墙架附在塔柱墙体上,实施塔柱钢筋混凝土施工,爬架每爬升一次浇筑两个4.5m标准段塔柱施工。

1.4.1.3.3 钢筋、劲性骨架安装凿毛下横梁段塔肢位置混凝土表面,安装中塔柱首节劲性骨架。

钢筋、劲性骨架安装方法与下塔柱相同。

1.4.1.3.4 爬模施工(工艺框图见表1-3)爬架安装前,下塔柱先浇注9m,并预埋爬架锚固预埋件。

底节段塔柱模板安装先立面后侧面,立面模板精确控制到位后再安装侧面模板。

模板测调采用三维坐标法控制测量,安装前测定模板纵横轴线位置,安装后测量安装精度,轴线不超过±10mm,断面尺寸不超过±20mm,模板高程不超过±20mm,浇注混凝土前,进行模板校核测量。

不符合施工控制要求时重新调整模板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注工序。

起步段施工完成后,利用塔吊拼装爬升架,并用高强附墙螺栓将附墙架附着在塔桩上,进入爬模循环施工。

1.4.1.3.5 预埋件预埋结构预埋件按设计要求预埋。

施工预埋件采用高强锥形螺帽拉杆或镀锌钢板,上、下横梁与塔肢固接处设置预埋小钢箱作为支承桁架梁的牛腿预埋件。

1.4.1.3.6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与下塔柱施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4.1.3.7预应力施工预应力施工同下横梁预应力施工技术要求相同。

1.4.1.3.8 其它问题1)塔身施工配备一台塔吊及一台电梯进行施工材料吊运及工作人员上下作业。

承台至主塔下横梁设置人行爬梯;下横梁至塔顶安装施工电梯,施工人员顺着塔肢安装电梯上下作业。

2)塔身施工时配备完善的供电及供水设施以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3)考虑塔柱收缩、徐变和弹性压缩,塔柱浇筑高度应比理论高度增高一定数值。

施工时,根据设计和科研单位指定位置埋设塔柱、横梁应变片;配合科研单位实测塔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系数。

测点的高程变化,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最终增高值,在浇筑塔顶时一次调整。

4)为满足塔柱在施工过程中的抗风及其他要求,中塔柱施工过程中设计采用两根φ100cm钢管在两根塔柱之间设置横撑。

5)塔柱施工时按顺序进行爬梯、电梯、塔吊、电缆、混凝土泵管、照明设施、爬模附墙架等预埋件的埋设。

6)塔柱施工到横梁部位时,预埋横梁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横梁预埋钢筋与横梁钢筋之间采用直螺纹螺栓连接。

1.4.1.4上横梁施工上横梁施工采用工厂加工,运至现场拼装,整体吊装的方案。

上塔柱施工完毕,塔冠施工前,在塔顶安装贝雷架横梁,采用4台60吨千斤顶整体吊装钢构横梁至设计位置,按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安装。

1.4.2 斜拉索施工1.4.2.1 概述环氧涂层钢绞线拉索第一层环氧树脂防护层为有机材料,不与一般腐蚀介质反应,也不会参与电化反应,性能稳定;拉索材料钢绞线经喷涂环氧树脂后,不降低本身强度,易满足斜拉索高强度要求。

本工程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斜拉索,斜拉索总数100根,斜拉索为***对空间索。

1.4.2.2 工艺流程斜拉索制作运输吊上桥面桥面上展放索穿索束并张拉索力测定调索成索封锚1.4.2.3 施工方案1.4.2.3.1 放索斜拉索在工厂制造并进行防护处理,成卷运至施工现场,经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拉索施工。

对于1#4根斜拉索直接在方陆地放索,利用塔吊将拉索吊上桥面,进行挂索施工,其余挂索则利用设在桥面上(靠近塔柱)的300KN门架起重机成卷吊上桥面。

在桥面上设置两台放缆小车,将成卷拉索置于放缆小车上展放,一次展放完成对称的4根斜拉索。

斜拉索的放索通过塔顶上的起重卷扬机和设在桥面上的卷扬机来进行。

1.4.2.3.2 斜拉索的张拉斜拉索展放后,桥面上的锚头利用桥面上的摇头扒杆安装进入钢箱梁锚管,塔上锚头安装就位利用塔上起重卷扬机和设在上一锚孔的滑四组将锚头牵引进锚管入位,并张拉锚固实现拉索,拉索完成后,根据设计索力及施工控制的要求用YCW800千斤顶张拉拉索,使其达到控制力。

在塔柱内侧设置吊篮作为张拉操作施工平台。

斜拉索的牵引及张拉,要对称于主塔,对称于桥中心线平衡地进行,主塔顺桥向两侧的拉索要同步张拉。

每一节段钢箱梁安装过程中,斜拉索一般要进行至少两次张拉,每次张拉均按照施工程序进行。

并用频率法测定索力,同时测量梁顶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