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阶段复习·周测试卷一试卷分基础知识、阅读鉴赏和名著三大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0小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A.殷.红/殷.勤气概./慷慨.淋漓B.狂澜./斑斓.北斗./气冲斗.牛C.禁锢./干涸.新鲜./鲜.为人知D.校.对/校.舍默契./锲.而不舍2.下面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A.并蒂./真谛.琢.磨/啄.食厌恶./深恶.痛绝B.呜咽./咽喉.丰饶./围绕.憔悴./鞠躬尽瘁.C.秩.序/迭.起嗔.怪/谨慎.咀嚼./咬文嚼.字D.亘.古/永恒.揩.拭/小楷.哄.骗/哄.堂大笑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硕果屏障元勋锋芒必露B.缠绕决别选聘妇孺皆知C.挚友吩咐宛转不已为然D.哺育督促深宵酣然入梦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卓越沥尽心血恍忽家喻户晓B.奠基苛捐杂税蓬勃马革裹尸C.峭壁浩浩荡荡高梁心不在焉D.山涧炯乎不同灌输当之无愧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4分)A.陈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B.张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并举了很多例子。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
D.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李老师工作很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投入大自然的。
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B.春天的广州的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成为了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C.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D.今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写出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平时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
C.我们只有理解作品的内容,走进诗人的心里,才能读出诗歌意境。
D.理解、感悟、阅读文学名著,对于中学生而言,有利于陶冶情操。
9.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由于对陌生生命的不了解,差点儿把它给浇死了,晒死了。
②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把它重新栽种了。
③翠绿欲滴的叶肉,边缘两侧一排整齐的小刺,中间的小芽伸得笔挺。
④后来不理不顾,反而生长得更好。
⑤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棵被人遗弃的不知名的小草,那残存的一抔泥土,维系着它弱小的生命。
A.⑤②①④③B.⑤①②④③C.①④⑤②③D.⑤③①②④10.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适合的一项是(4分)每逢春节这样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4分)A.我的方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您能尽绵薄之力....帮我修改吗?B.奉上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C.毕业时您送我的这份礼物十分珍贵,我一定会永远惠存..的。
D.老王高兴地说:“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朋友的光临。
”12.下列句子中敬辞、谦辞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①面对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广告,他消费者谨防上当。
②老店重新营生,门口打出横幅:欢迎新老客户光临!③快上课了,小李急急忙忙跑过来,对我说:“,把那本书递给我。
”A.奉陪惠顾劳驾B.奉劝惠顾劳驾C.奉陪惠赠赏脸D.奉劝惠赠赏脸13.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4分)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圆情。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4.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4分)A.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花灯。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
15.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4分)A.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C.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
16.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雨夜时。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8.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9.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C.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15小题,共60分)二、综合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3题。
(3小题,共11分)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4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人谋而不忠乎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蒙辞以.军中多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及.鲁肃过寻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2.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2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孙权首先指出吕蒙“当涂掌事”,有学的必要性,然后再现身说法,指出吕蒙“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谈论议事后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行为,侧面烘托出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C.孙权让吕蒙学习是为了让他成为经学研究的学官,深入地阅读,了解历史,并以此来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D.本文注重以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如从孙权的话中既可看出他的善劝,又能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期望。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3小题,共12分)万里丝路一卷出——旷世奇珍《丝路山水地图》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
经历:拂去蒙尘见真颜《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
由于图上题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
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所以以此命名。
图名所谓“蒙古”,是指16世纪尚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因此“蒙古山水地图”很可能就是原名。
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
由于整个地图用青绿山水画法绘制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弘的《丝路山水地图》约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间,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
保存到今天的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共211个西域地名;其余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范围从天方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
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但绝大多数地名都不是汉语,而是突厥、蒙古、波斯语等地名,如果不熟悉西域地理,简直不知所云。
内容:彩绘地图的典型代表《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
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
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因为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与地图绘制同源,绘制地图时常常不讲究科学性与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尺幅涵盖较大的地图,因此一些绘制精美的地图甚至被列入艺术品。
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技法:主流青绿山水画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图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图上山川秀美,林木葱茏,道路逶迤其间,将一个个都邑连接起来,每个都邑的上方或旁边基本都标有汉文地名。
《丝路山水地图》的画面中虽然没有画出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人物、动物形象,以之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和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却画了很多的人物、动物形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教长袍装束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个广大的地区在15世纪中期已经基本伊斯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