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肉植物怎么养

多肉植物怎么养

多肉植物怎么养?培植技巧有哪些?春季是植物生长的最好时节,也是绿植市场销售的旺季。

在我们身边,想偷懒又想摆弄点花草的人很多。

那些因个人喜好买来的绿植,往往没养多久不是叶子黄了,就是烂掉了。

要想“不花时间,不费精力,自己又能活得很好的绿植”,多肉植物是首选。

素有“史上最萌植物”称号的多肉植物。

据统计,全世界的多肉植物有10000多种,原本都生活在干旱,或者含盐多的地方。

不过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现在这种因气候、地理环境不能种植的多肉事物已随处可见。

不管是什么品种,要么茎,要么叶,要么根,它总有一个部位是肥肥的、厚厚的、肉嘟嘟的。

在市场上常见的多肉植物,也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像玉露、铭月、白牡丹、生石花、虹之玉、三角琉璃莲等等。

随着气温回升昼夜温差较大,很多多肉植物都开始进入生长旺季。

对于这一气候及生长特性的变化,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多肉植物对土壤的基本要求疏松透气,排水、保水性好,含一定量的腐殖质,颗粒度适中,没有过细的尘土,呈弱酸性或中性(少数种类可以为微碱性)。

浇水多肉植物必须适时补充水分以供生长发育之需,而决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宁干勿湿”。

当然对地栽植株,浇水次数可以少一些。

大多数多肉植物和自根栽培的仙人球类,浇水很难掌握,主要表现在浇水的适时性上。

要掌握多肉植物在浇水技术,首先要了解各个种类的休眠习性。

休眠期多浇水易致植株腐烂,如夏季休眠的生石花等夏季浇水,则植株即刻腐烂:冬季休眠的仙人球类,若冬季浇水,会造成根系腐烂或易受冻,虽然它在冬季不一定腐烂,但一到春天就会腐烂。

其次要仔细观察各植株的生长情况,有的人一看到有些植株叶色发红、叶尖和老叶干枯就认为缺水。

其实光线太强,盆土长期缺水,根系被破坏,根颈处腐烂,根颈处被虫咬后又自动修复结疤而造成水分输送不畅等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因此,熟悉植株的生长情况对掌握浇水技术很有帮助,一般生长特别旺盛的植株和开花孕蕾期的植株,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对它们的浇水尽量应适时:而一些生长基本停带的老龄大球,则浇水次数要少。

最后浇水要考虑气温、空气湿度、温室通风情况、盆的大小与材质、根有没有下伸到砂床上等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判断盆内是否缺水。

在其他盆花栽培时一般可根据表面盆土是否发白来决定浇水与否,但在多肉植物中据此判断会造成差错,因为多肉植物的培养土中一般混有砂、蛭石、轻石、贝壳粉等物质,容易造成盆土表面发白。

特别在这些物质比例较大的情况下,往往浇过水后第二天盆土表面已发白,而这时下面盆土根本不缺水。

有的专家指出当盆土表面1厘米处已干燥而下部盆土仍湿润的状态下,多肉植物根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如果按常规,一见盆土发白就浇水,那就会造成浇水过量,影响植株的生长。

浇水的时间夏天以清晨为好,冬天应在晴朗天气的午前进行,春秋则早晚均可。

一般情况下不要从顶部淋水,否则时间一长球体上会有难看的斑点,毛柱类种类的毛易污染粘结,翠花掌等生长点处积水会造成腐烂。

池塘水淋在植株上易孽生藻类,好似长了青苔一样很难看。

一般情况下,浇水都必须浇足,为此必须经常松土,使盆土易均匀地吸足水对于正在生长的冬型种和中间型植株,应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既不能积水,也不能过于干燥。

夏型种可适当浇些水,但不要过量。

如果遇到阴雨天或温度突然降低,则停止浇水。

究竟如何控制浇水的量?这个问题的来源,我觉得主要是没有定量的经验。

很多书上的描述,不外乎“要严格控制浇水”、“可以多浇水”、“保持干燥”、“宜干不宜湿”等等,这样的描述,每个人的理解都肯定不一样,有的朋友理解的“干”和另一位朋友理解的不一样,所以一个浇水了,一个没有浇水,于是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虽然定量分析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但是对大家在成为养花高手的过程中,减少损失应该是有帮助的。

下面是我觉得比较实用的两种经验,以前也说过,这里再集中说一下:一、竹签判断法:即将竹签(或牙签)插入盆土三分之二的深度,要浇水的时候,拔出竹签,看看土壤部分的干湿度情况。

这种方法对休眠和半休眠或者要进入休眠和半休眠期的植物浇水,很有帮助;二、表层土干湿判断法:一般地说,表层土发白,就可以浇水了,这就是“不干不浇、干透浇透”的原则。

所谓的干透,就是指表层土发白,但是拨开表层土,依然可以看见湿气。

对于生长期的仙肉,这样的判断方法就可以了。

习性强健的,可以马上浇水,对相对怕水的,等两天再浇水。

其他的还有端盆法,即手感好的朋友,可以端一下盆,觉得盆轻了,就可以浇水,用塑料盆种的仙肉,用土也以泥碳等轻质材料为主的,浇水后和干燥的份量还是比较明显的。

敲盆法,即用手指轻敲盆壁,发出空心的声音,就说明土干了。

判断了土壤的湿度,就要浇水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坐盆法是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盆浸入水中二分之一的深度,只要15秒钟就够了,千万不要看到表层土出现湿气再拿出来。

越是疏松透气的土,时间可以越少,因为虹吸作用强。

这种浇水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土壤的上部比下部相对干,不容易烂根。

因为植物的根尖分为根冠区、生长区、生长娶和根毛区,只有根毛是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抗湿能力最强,而根毛区之上的老根已经失去吸水的功能,主要起传输水份养料和固定的作用,抗湿能力差,烂根往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施肥冬型种和中间型植株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

施肥时间可在天气晴朗的上午,并注意肥液不要溅到植株上。

夏型种则不必施肥。

换盆由于多肉植物多是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成长,根系被局限在花盆中,很难自由伸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根系充满整个花盆,不利于排水、透气。

而且花盆中的土壤有限,在经过根系的不断吸收和一次次浇水后,养分流失殆尽,培养土也由原来的团粒状变成粉末状。

另外,根系在吸收养分的过程中,也不断排泄酸性代谢物,使土壤酸化,这些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必须翻盆换土。

根据品种的不同和植株的大小每1~2年或3年换一次(有些品种的小苗甚至可1年移栽数次,即所谓的动一动,大一大)。

对于大多数品种而言,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换盆,并结合换盆进行分株养殖。

佛珠吊兰:珍珠吊兰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宜阳光直射,每2、3天浇一次水,也可叫用喝剩的牛奶用水稀释后的液体,还可浇淘米水。

吊兰喜半阴环境,如放置地点光线过强或不足,叶片就容易变成淡绿色或黄绿色,缺乏生气,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甚至于枯而死;如阳光直射,空气干燥,最容易引起吊兰枯焦,所以应置于阴凉通风处,并注意保持环境湿度。

由于叶肉质,多汁,故耐旱。

栽培中浇水应宁干勿湿,这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天气干燥时可以多向叶、蔓喷水以弥补水分的不足,保持珠体的青翠饱满。

较喜半阴,暴晒可能灼伤珠体,光线过弱则生长不强。

植株根系很浅,可浅盆栽植。

一般用瓦片垫底孔,并铺上一层煤渣或粗沙以增加透气和滤水性,土壤最好用腐叶土,拌入一定沙子,土、沙比约为1:3左右.性喜温暖湿润,较耐寒,耐高温,最适温度为20℃~28℃左右。

高温和低温时都生长缓慢,尤其是3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几乎休眠,应少浇水施肥,否则易烂根–这也是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

生长旺盛的春秋季应”薄肥勤施”,常在叶面喷施1-3‰的氮肥和磷酸二氢钾有利于使珠体更加翠绿肥大,提高观赏价值。

很少有病虫害,春季蚜虫是其一,及时抹去或喷1500倍氧化乐果杀灭;夏秋季的螨虫为次,需用1000倍三氯杀螨醇杀灭。

注意通风和增加叶面湿度,可减少感染螨虫。

珠子细长的是玄月,圆圆的是佛珠观音莲:Sempervivum tectoru别名:长生草、观音莲、观音座莲、佛座莲科属:景天科长生草属长生草为景天科长生草属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具莲座状叶盘,其品种很多,叶盘直径从3厘米至15厘米都有,肉质叶匙形,顶端尖,叶色依品种的不同,有灰绿、深绿、黄绿、红褐等色,叶顶端的尖既有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叶尖呈紫色的品种,叶缘具细密的锯齿。

发育良好的植株在大莲座下面会着生一圈小莲座,此外每年的春末还会从叶丛下部抽出类似吊兰的红色走茎,走茎前端长有莲座状小叶丛。

长生草的小花呈星状,粉红色。

长生草原产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山区,喜阳光充足和凉爽干燥的环境,为高山多肉植物,夏季高温时和冬季寒冷时植株都处于休眠状态,主要生长期在较为凉爽的春、秋季节,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株形松散,不紧凑,影响其观赏,而在光照充足处生长的植株,叶片肥厚饱满,株形紧凑,叶色靓丽。

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长期积水,以免造成烂根,但也不能过于干旱,否则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生长缓慢,叶色暗淡,缺乏生机。

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

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继续生长,可正常浇水,并适当施肥;如果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温。

观音莲锦晃星:Echeveria pulvinata别名:金晃星、绒毛掌猫耳朵科:景天科属:石莲花属宜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忌水湿和闷热。

生长期不宜浇水过多,盆土过湿,会造成茎、叶徒长,叶片之间的距离拉长,植株不紧凑,降低观赏价值。

每15~20天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薄肥,施肥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叶片上,以免形成难看的斑痕,很难去掉。

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保持6~8℃的温度,节制浇水,以防因低温、潮湿引起的烂根。

盛夏高温时也不宜浇水过多,否则会因根部腐烂而造成叶片萎缩、脱落,并加强通风,防止暴雨冲淋。

在半阴处能正常生长,但叶缘及叶端的红色会减退,甚至消失。

每年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排水良好。

常用腐叶土、园土、粗沙各1份,混匀后使用,并加少量的骨粉作基肥。

栽培3~4年以后的锦晃星,植株容易老化,应培育新苗对老株进行更新。

锦晃星的繁殖可在生长期间进行扦插,枝插、叶插均可成活。

枝插一般切取带有叶片的顶枝,长10厘米左右,插于沙土中,10~15天即可生根;叶插是将叶片切下,待切口晾干后,插入或平卧在沙床上,保持稍有潮气,20天左右生根。

叶插较为困难,常切取旁生的幼株进行扦插。

锦晃星玉珠帘:Sedum别名:串珠草玉串驴尾景天科景天属日照玉珠帘和其他多肉植物一样,需要全日照至略遮阳的日照程度,例如向阳的窗边是非常适合的温度。

温度玉珠帘的生长温度范围颇广,生长适温为20—30℃。

冬天,可在5℃下休眠,此时必须停止浇水,否则玉珠帘会无法越冬。

水分由于肉质的叶子能贮存水分,能耐干旱,因此在生长期间,玉珠帘只需要能维持盆土湿润的水分即可,冬季里生长缓慢,浇水的次数需要减少。

玉珠帘火龙果为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主要靠扦插或嫁接繁殖,不过用种子也可以很容易的种出小苗。

最近比较流行用种子种成火龙果小森林,既漂亮又有吸收有害气体防辐射的功效。

火龙果性喜温暖潮湿,耐荫耐贫瘠,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低温高于5℃的地方均可露天种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