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的特点
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利用新能源。
早在公元前,就出现了风力转动风车的装置。
当前对新能源概念的阐述尚存在诸多争议,但总体上新能源被定义为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之外的各种能源。
新能源大体可划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大类,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主要特点有第一新能源是清洁的环境友好型的能源,以氢能为例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以外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
燃烧生成的少量氮化氢如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第二新能源种类多储量大发展潜力大,尤其是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三新能源为各国提供了多种能源选择,各国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化石能源在世界上分布不均常常引发竞争甚至争端,而新能源种类多分布广各国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符合本国国情的新能源资源。
二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1.美国
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不能匹敌的。
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令世界瞩目,奥巴马上任以来开发新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一直是其能源政策的核心。
奥巴马提出要在2012 年使美国电力供应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
2009 年2月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据报道,其中600多亿美元将被投入新能源领域。
4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证实,,将从经济刺激计划中拿出9500 万美元用于风能研发。
5月朱棣文又表示将加大对核能的研发,从全国的核能研究项目,选出71个大学核能研究项目.,在3 年内拨款4400万美元.能源部还将提供总额290 万美元的核科学及核工程奖学金,对那些从事核能研究的优秀的在校学生进行奖励.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拥有104 座核电, 站电占该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9%.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 2007年美国核电发电量达到8.065亿千瓦时.美国的核电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正在主导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
2.欧盟
欧盟一直是环保和防止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因此欧盟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希望使用新能源来帮助解决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并在相关法律和规则的制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08年欧盟出台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将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其核心内容“20-20-20”中的一个“20”就是指,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 的约束性目标,其中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
目前欧盟已有上百家致力于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工作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正在向各领域推广,并逐渐走入民众生活。
欧盟在以植物分解方式生产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正在采取鼓励政策以降低成本并进行技术推广,通过给使用绿色能源与节能设备的用户以资金补偿或奖励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相关措施,已在大部分成员国开始实行。
3.日本
日本传统能源蕴藏匮乏,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寻找突破口。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 发展至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利用最多的国家,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着手制定了绿色新政构想政策加大向节能技术及产品开发普及领域的投资力度。
日本尤为重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主要都由日本厂家掌握。
到2005年底日本累计安装使用太阳能发电量就已达到142万千瓦占世界市场的44%。
生物发电是日本另一大新能源。
岩手县的一座牛粪
发电站已投入商业使用,成为日本第一家生物发电站。
风力发电设备的建设也在日本全国展开。
4.巴西
巴西的生物燃料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巴西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大豆油棕榈花生蓖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能够形成能源产业规模。
1975年巴西政府利用行政命令启动了乙醇发展计划,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价格和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乙醇燃料。
从甘蔗中提炼的乙醇燃料和从蓖麻向日葵和废弃油脂中提炼的生物柴油是目前巴西主要的两大类生物燃料。
按照巴西政府的规定全国加油站所售汽油中的乙醇燃料添加比例在2007年从23%提高到了25%.从2008 年开始柴油中也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0 年这一比例还将提高到5%。
巴西政府还鼓励发展混合燃料汽车,民众购买可以同时使用生物燃料和汽油的汽车可以享受减税优惠,巴西有一半以上的汽车使用价格便宜的乙醇燃料。
在国际油价大幅动荡的背景下,巴西的液体燃料供应得到了保障。
另外巴西政府还注重在国际上推广生物能源,2007 年,巴西与多个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签署协议。
由巴西提供技术,共同发展生物燃料。
2008 年巴西举办了国际生物燃料大会,共有来自,100 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5.中国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初步成绩。
截至2007 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当年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2% 同期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4825 亿千瓦时,约占当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5%,而且中国新能源资源和市场潜力巨大。
据初步统计,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
海上风能资源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
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
每年太阳能光热应用可以达到17000亿吨标准煤,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资源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中国政府正在从立法规划、财政补贴、科研投入各个方面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2007 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明确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今后一个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基本确定的框架。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指出中国下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要着力做好五件事:第一要把新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第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第四要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第五要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三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体看未来新能源势不可挡,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06年至2030年,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年均增长2.9%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比例将由19%提高到21%,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新能源具有其优势。
但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已相对成熟新能源要完全取代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还要经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主要面临如下重要问题:
①技术障碍目前几乎每种新能源的发展都面临重大技术障碍。
例如风能发展必须解决风力变化无常导致的发电量不稳定的问题,力发电需要配套的大规模的电网连接和改造工程的支持,乙醇燃料的生产目前主要以玉米甘蔗等为原料,利用其它原料的技术远不成熟。
氢能发展面临燃料电池技术瓶颈突破有待时日,而且氢本身只是一种能源媒介,以现有技术生产氢仍需耗费大量煤天然气等其他能源。
②形成产业化过程漫长即使有关研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技术关口,距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现仍有很大距离。
而且推广新能源相关的技术转换、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步骤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转换完成后往往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回收成本,更谈不上迅速盈利。
③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各国扶植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能
够减小新能源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劣势,帮助其实现产业化并赢得一定市场份额,但是补贴手段并非长久之计,新能源只有通过实现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才能增加竞争力并最终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