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宏观经济学讲义汇总

【精品】宏观经济学讲义汇总


r
IS
O
Q
投资陷井
w
LS
r r2
r1
W0
W*
P
P2 P1
w*
L*
LD
IS
LM(P2)
LM(P1)
Q
AD AS
AD
Q0
Q*
Q
w
w1 w2
O
BACK
厂商确定最佳要素使用量的依据 w = P • MPL
如果MP是常数,要素需求曲线 便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A B
LD
L1
L2
L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移项整理得: PQsWLdr(BP)I0 PCPSWLsr(BP)S0
上述两式相加得:
P ( C S Q s ) W ( L d L s ) r( I P S ) 0
P ( C S Q s ) W ( L d L s ) r( I P S ) 0
当 I S ,L d L s,C S C I Q s 时,
宏观经济学讲义
二、资本市场 • 供给 S = S( r ) • 需求 I = I( r )
r
r*
O
BACK
S( r )
I( r )
S*,I*
S,I
三、商品市场
• 没有直接反映物价总水平和总需求量的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水平取决于充分就业时的劳动投入量。由于完 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灵活的价格机制总能保证实 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供给水平是常数,不依赖于价格 的变化,曲线垂直于横轴。
Qs Qs(W) P
P
为什么价格水平不影响产量?
O
Q*
Q
在没有价格刚性的情况下,物价和工资同步变动
w
Ld
失业
Ls
W
P
P, W W
P
O L*
L
BACK
从三个市场的关系看商品市场的均衡
厂商: P Q s W L dr(B P)I
家庭预算:P C P S W L s r(B P ) S
结论:
只要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实现均衡,商品市场 就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水平。
四、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宏观模型
货币的职能: 1. 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 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无PQPMV Q
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影响价格,对实际产出不产生影响。
2. 剑桥方程式
r
完整的凯恩斯 宏观经济模型
r*
W* P
P*
w
w*
L*
LS
LD
LM
IS
Q
AS
AD ?
Q*
Q
r
完整的凯恩斯 宏观经济模型
r*
W* P
P*
w
w*
L*
LS
LD
LM
IS
Q
AS
AD
Q*
Q
r
完整的凯恩斯 宏观经济模型
r0
均衡调整过程 r*
W0
W*
P
P0 P*
w
w*
L*
LS
LD
LM(P0) LM(P*)
AS
ES
IS
Q
AD
Q0
Q*
Q
第三节 投资陷井和灵活偏好陷井
虽然通过新古典综合派的努力,可以把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模 型结合起来,但是他们在理论的前提假设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我 们通过调整其中的部分假设,便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
一、投资陷井
当投资对利率变化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IS 曲线将成为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这样,无论价格怎样调整,总产 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也 无所作为了。
Q3 QQ
Q=f(L)
生产函数
简化的凯恩斯供给曲线 P
P W w
Why?
LS
LD
L
AS B A
Q
Q= F(L)
理解简化的凯恩斯供给曲线要注意两点
• 充分就业实现之前,市场上有大量的闲置资本, 因此劳动使用量的增加不会导致边际产量的下降
• 由于边际产量是常数,所以要素的需求曲线垂直 于横轴
第二节 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r
LM(P1)
LM(P2)
r1
LM(P3)
r2
r3 IS
O
P
Q1 Q2
Q3
Q
P1
凯恩斯总需求
P2
P3
BACK
AD Q
凯恩斯总供给
P W = w •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4
W’
P3
W
P2 P1
w = W/P
实际工资
w1 w2 w3 L1 L2
FE
LD
F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
AS CAP
Q1 Q2
M K P Q, P*
W (W ) P, W * P
资本市场
P
W’
P2
W*
P1
w
w*
Ls
LINK
L*
Ld L
P M K Q
Q*
Q
Q=F(L)
资本市场
P
W’
P2
W*
P1
w
w*
Ls
LINK
L*
Ld L
P M K Q
Q*
Q
Q=F(L)
第五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MKY
其中
K1 V
这里的 M 表示人们愿意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保持 货币持有量。如果人们发现持有的货币超过理想的 水平,会增加商品的购买,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便会导致物价上升。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Ld (W ) L* Ls (W ), L* , (W )*
P
P
P
Q F ( L ), Q *
S (r ) I (r ), r *
这一模型充分体现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思想,其基本内容 可以通过下列方程和图示说明:
Ld (W ) Ls (W ) L*, (W )*
(1)
P
P
P
Q F (L)
Q*
(2)
S (Q ) I (r)
(3)
MS
r*,P *
MD ( Q , r ) P
(4)
W (W ) P
W*
(5)
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