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生产设计建模指导手册
一.电装建模的基本内容:
电装建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标准库的建立
对一些标准件的建模,包括电缆托架,扁钢支架,电缆贯通件等。
2. 电气设备及其机座模型的建立
根据厂商资料,利用VOLUME 及STRUCT 绘制电气设备及其机座模型。
3. 设备,设备机座,电缆托架,扁钢支架及电缆贯通件等在船体背景下的布置,及与其他
专业的平衡。
4. 图纸的绘制,包括铁舾件制作图,电舾件安装图,电舾件安装托盘,电缆敷设图,电缆
册
二. 在建模中的区域划分原则
电装建模是在不同区域中进行的,其原则如下:
/分段代码:如801,M1P 等(详见HANA 标准) C (内场)、B (分段)、U (单元)、P (总段平
台)、Z (坞内)五个阶段
P 为管装,M 为机装,E 为电装,F 为甲装,V 为通风,A 为居装
对于电装专业铁舾件一般在下列阶段完成: 1. 电缆通舱件在C (内场)阶段完成。
2. 电缆桥架,扁钢,及小型设备底座在B (分段)阶段安装。
3. 大型设备底座(安装在甲板面上的)在P (总段平台)阶段安装
三. 平衡要领
在生产设计中,总的平衡原则如下:
1.在布置前与其他几个专业共同商量大的原则,特别是确定主干电缆走向要满足综合布置的要求,例如电缆桥架安排在甲板下多大的区域,管系安排在多大范围内,风管安排在多大范围内。
2.在开始布置前了解该区域各个专业的模型如何调用,有时管系在某个区域上有几个阶段的模型,调用时注意将模型要调全。
3.建模中,遵守各专业协调时约定的大原则,尽量将桥架布置在该范围内。
并以其他专业的模型做为背景。
4.当各个专业建模大体完成时,由主管设计师牵头,几个专业来次大的平衡协调。
2 B E
1 3
5.在建模完成以后,如果模型需要改动,千万不忘同其他专业联系和平衡。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平衡要领
电装生产设计是按合理的工艺程序来考虑的。
它应与造船工艺路线和船舶建造总程序相适应,既有时间概念,又有工程概念。
因此一定要依据造船生产进度、电装的船内流程计划和设计流程来进行安排设计。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安装阶段就是按照以上总程序来确定的。
而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是否合理,各专业间的综合平衡,决定了今后电装生产设计图纸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的进度。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按工艺程序通常在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主船体部分、机舱部分、上层建筑部分。
1.主船体部分
通常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分布在管弄、隔舱壁、边舱和主甲板部分。
而管弄、隔舱壁又是电气首先应考虑的部分。
a.在管弄、隔舱壁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分段划分、梯道位置、压载总管方向,以及电磁阀的位置。
以电气设备布置为重要依据,将电气接线箱、舱顶灯、开关、插座等电气设备布置在船体上,同时配上设备支架。
b.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布置时要考虑其净空高度,在不影响高度的情况下,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分段接口尽量不要放置设备,托架、扁钢尽量断开,这样可以提高分段预舾装率。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c.在机舱进入管弄、隔舱壁进入管弄处,应考虑水密要求。
d.主甲板部分的电气布置,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甲板机械布置位置、管系的走向,以及边水舱电磁阀的位置。
e. 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主甲板电缆敷设应用电缆管或电缆槽为主,分线处用电缆分线箱过渡,电缆管或电缆槽与主甲板管系并排布置,尽量保持平直。
电缆管或电缆槽应考虑其收缩余量和连续接地。
f. 主甲板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应分别敷设在不同的电缆管或电缆槽中。
2.机舱部分
a. 在机舱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分段划分、梯道位置、机舱设备、集控室、风管及主要管系布置情况。
b.以电气设备布置图为重要依据,将主配电板、集控台、发电机控制箱等大中型设备按确认的设备尺寸在船体上定位,同时应考虑控制箱门的开启方向。
c.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强梁处开孔,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同样分段接口尽量不要放置设备,托架、扁钢尽量断开,这样可以提高分段预舾装率。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d. 由于主干电缆走向图是详细设计图,因此在综合布置时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可作少许修改,但要作出较大修改时,要与详细设计人员商量,在许可情况下,才允许修改。
e.主配电板至发电机的电缆应分开敷设,并尽量远离。
f.同样两路供电的电缆也应分开敷设。
g.非机舱用电电缆不应通过机舱。
h. 电缆托架通常布置在管系、风管的上方,但又要考虑敷设的方便,因此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电缆托架一定要离开热管,具体尺寸参照工艺要求。
2.上层建筑部分
a. 在上层建筑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防火隔堵、防火区域划分、舱室、舱室家具、风管及主要管系布置的情况。
b.以电气设备布置图为重要依据,将驾驶室、应急发电机室、充放电板室等电气专业舱室的电气设备、电缆通道控制箱、接线箱等按确认的设备尺寸在船体上定位,布置时应考虑控制箱门的开启方向和设备的操作方便及美观。
c.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但要考虑室顶高度。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d. 主干电缆尽量在电缆通道及走道顶中敷设,千万不能用围板或家具封死。
e.电缆托架通常布置在管系、风管的上方,但又要考虑敷设的方便,因此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电缆托架一定要离开热管、顶部水管的法兰等等,具体尺寸参照工艺要求。
f.防火电缆贯通件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的浇注空间。
g. 电缆不应嵌入隔热敷料中。
h. 进入主桅的电缆尽量敷设其内部。
但在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电缆敷设尽量靠进朝艉部的方向。
四.TRIBON设计细则
⑴.设备及标准铁舾件建模
根据厂家资料用VOLUME绘制设备的外型尺寸,并输入到COMPONENT中建立关联。
建模中要注意用统一的命名规则。
以Equipment方式建模的舾装件一般是有管子接口,电气接口的舾装件,其它只是焊接在船体上的舾装件一般以Structure方式处理,尽量避免用PLACED VOLUME。
在创建EQUIPMENT时需要建VOLUME和COMPONENT,并要在COMPONENT里填写正确的信息。
VOLUME和COMPONENT的命名标准
命名方法
例如:
E P E L I P N . KOC / 0 1
设备名称缩写见附录
注意:
1. 专业代码:P 为管装,M 为机装,E 为电装,F 为甲装,V 为通风,A 为居装。
2. 如果详细设计图纸中没有电装设备序号,则该代码可省略;如果详细设计图纸中给
出了电装设备序号,则与其编号相同。
3. 英文缩写一般由主设备名和部件名组成,中间以点号分隔。
4. Detail Level 为9时表示设备本体,8表示带拆卸空间或运动空间的Volume
5. 注意Volume 的颜色,电气接口用亮蓝色,管子接口用红色,本体尽量不使用黑色。
如有填料函则用突出的圆柱体表示,如果只有进线孔则用与设备外壳齐平的柱状物表示。
6. Component 信息填写规定
a. 在General 页需要填写:Supplier, Weight, Description
序号 01 厂商名称 设备名称
系统
电装
P :电力系统 C :控制系统
N :驾控、通导系L :照明系统
F :火灾报警系统
b.在V olume页需要填写:V olume,V olume type, Usage Code, Scale,Detail Level
⑵铁舾件(STRUCTURE)命名规则
Sturcutre建模时,如果该铁舾件为标准件,一般处理为只有一个部件的Sturcutre,如标准踏步可以这样处理;如果铁舾件为外协件,一般处理为有多个部件的Sturcutre,如直梯可以这样处理。
注意事项:
(1)建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a.详细查看设备资料,确定电气设备的进线位置及维修空间。
b.了解建模中的各种命名规则与编码,及主要设备的缩写。
(2)建模过程要按照设备资料及命名规则进行,在对电缆支承件与电气设备布置的过程中要以该区域其他专业的模型为背景,注意平衡协调。
(3)建模完成后要与其他几个专业进行大的平衡、协调。
如果位置有修改要及时在模型里反映并在与其他专业平衡。
附录(设备代号)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