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

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

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

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

“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

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

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

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

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

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

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

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观点,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了。

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它助我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观点让我难以认同,比如春运火车票问题。

薛教授认为垄断商品不是反对市场定价的理由,并支持用价格调节需求端。

而我觉得,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垄断市场,价格是失真的,它只能调节需求,不能影响供给。

若放开价格管制,垄断企业必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非社会效率的最大化。

2013年,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尤金·法玛与罗伯特·希勒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两人分别持有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有效市场假说和市场泡沫论。

结论是什么,不重要,思维才重要。

正如薛教授在后记中所写:“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是对包含人性的因果规律的探索。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字不重要,术语不重要,结论也不重要;是想象力重要,是视角重要,是推理重要,而权衡更重要。

最后分享一下我看此书后的留存的一些经典语录吧。

1、人类面临的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2、不管树叶有没有理性,我们关心的只是一个规律:朝阳光的地方树叶长的茂密,背着阳光的地方树叶长的稀疏。

3、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如果我们能修改规则,比如穿着高跟鞋打篮球,就能预测林志玲恐怕比乔丹都要厉害。

4、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