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它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过量的亚硝酸 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三价铁),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其潜伏期为 0.5~ 1h,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发紫,严重者会因呼 吸衰竭而死。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 0~0.2mg/kg。 1.3.2 硝酸钠
[3] 杨春成,等.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利与弊.保鲜与加工[J],
2004,4:37~38
[4] 张秀梅,等.荔枝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中国南方果树[J],2004,33
(5):53~55
[5] 沈泽洞,等.铁盐对橄榄菜质量的影响初探.广州食品工业科[J],
2004,20(2):65~67
[6] 于立和,等.冬麦草汁护色方法的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
硝酸钠可用于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 0.5g/kg。其毒性作用主 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胃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 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产生毒性。ADI 为 0~5mg/kg。 1.3.3 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 ADI 为 0~0.2mg/kg。其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 1.3.4 硝酸钾
用于肉类腌制,其最大用量同硝酸钠,可代替硝酸钠使用。硝 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它的毒性较强,其 ADI 为 0~5mg/kg。 1.3.5 抗坏血酸和烟酰胺
如果在肉制品的腌制过程中,同时使用 L-抗坏血酸或异抗 坏血酸及其钠盐与烟酰胺,则发色效果更好,并能保持长时间不 褪色。
1.2 作用
硝酸钠、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除了护色作用外,还具有增强 肉制品风味和抑菌作用,特别对肉毒梭菌抑菌效果更好。有些国 家在没有使用亚硝酸盐之前,肉毒梭菌中毒率很高,使用护色剂
无水醋酸铜,为暗绿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未,有乙酸气味,溶于 水和醇。蕨菜护绿液也采用 Cu(CH3COO)2 溶液[8]。
3 安全与卫生
近年来,人们发现肉制品中的护色剂亚硝酸盐能与多种氨基 化合物(主要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产生致癌的 N-亚硝基 化合物,如亚硝胺等。亚硝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强致癌物,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不仅长期小剂量作用有致癌作用,而且一次 摄入足够的量,也有致癌作用。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添加硝酸盐 和亚硝酸盐十分重视,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前,应把用量限制 在最低水平。
税收、贷款贴息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宜林荒地承包、租赁、 拍卖、继承转让的办法,允许不同经济主体购买“三荒”地使用权; 允许购买使用权的经济主体,按照股份制、股价合作制等新的所 有制形式经营“三荒”地使用权;允许“三荒”地使用权承包期 50 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变,治理成果允许继承转让。积极推进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搞好分类经营,做到山有其主,调动广大林农脱贫致
2008 年第 5 期
61
性。在生产上用氯化钙溶液处理果实原料,既能护色,又能增加果 肉的硬度。将漂烫过的蕨菜投入 0.02%氯化镁、0.03%乳酸锌、 0.40%氯化钙、0.02%天然护色伴侣(F 型)组成的复配护绿保脆剂 中浸泡 12h,这样处理过的蕨菜,鲜绿清脆依旧。 2.2.6 Cu(CH 3COO) 2
2001,13(2)31~34
[7] 周志,等.蕨菜护色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食品工业科技[J],2004,25
(4):111~112
责任编辑:王银惠
60
2008 年第 5 期
宁夏农林科技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白小军
(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摘要:简述了护色剂在肉制品、果蔬加工中的作用机理。对常用的几种护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分别做了介绍,并对它
们在食品加工中的安全与卫生及替代品等方面做了总结。
关键词:护色剂;作用机理;食品;应用;安全与卫生;替代品
样,地位会日益突出。它们的使用水平将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
度的重要标志。虽然部分护色剂(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毒害作
用,但只要我们严格按规定控制用量,将它们的毒害作用降到最
低,就能使它们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C].中国农业出版社,257~259
[2] 钟耀广,等.发色剂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肉类加工[J],2001,11:~1718
2.1 作用
护色剂在果、蔬加工中除抑制果蔬的褐变外,还可起到抑菌 杀菌、提高维生素 C 的存量、延长贮存期等作用[4]。
2.2 应用
大部分蔬菜是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护色剂的,但对于一些 易褐变的蔬菜允许使用无毒害的护色剂,如碳酸氢钠、柠檬酸、硫 酸亚铁等。这些物质一般不单独使用。 2.2.1 硫酸亚铁、硫磺
1 护色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在肉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非色素性的化学物质──护色 剂,可使肉品呈现良好的色泽。加工中,作为发色剂普遍使用的有 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钾。这些发色剂一般单独使用, 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与其他发色剂并用。人们在使用发色剂的同 时,还常常加入一些能促进发色的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称为发 色助剂。常用的发色助剂有 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 及其钠盐、烟酰胺等。
亚硫酸盐溶液浸泡:利用亚硫酸的强还原作用,破坏果实组 织内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可防止氧化变色。
硫处理:即熏硫法。按每吨原料燃烧硫磺 2~3kg。 目前,熏硫或亚硫酸盐处理仍然是世界上荔枝主要生产国广 泛采用的果实采后商业处理技术,如马达加斯加、南非、以色列、 巴西、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国。这种处理除抑制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外,并且二氧化硫与花色素苷形成 SO3(亚硫酸根)稳定 的复合物,提高花色素苷的稳定性,抑制其降解。另据报道,一定量 的二氧化硫还可抑制青霉菌、绿霉菌、霜疫菌及酸腐病等病原微 生物的发生与扩展[5]。 2.2.2 柠檬酸 柠檬酸(枸橼酸)是一种多含于柠檬等酸性柑橘类食品中的 有机酸。自古以来,日本人喜吃的乌梅中含量尤为丰富,干燥的梅 肉中,柠檬酸含量约占整体的 19%,而咸梅的酸味,其实是柠檬酸 含量多而造成。葡萄护色时用 1.0g 氯化钠加 0.1g 柠檬酸溶液中 浸泡 4 ̄5min。 2.2.3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做速冻红薯茎尖时,为了保持嫩尖的 颜色鲜绿,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护色。把含 0.01%碳酸氢钠的热水 烧至 100℃,将红薯茎尖放入其中,漂烫 5 ̄10s,达到半熟程度, 进行护色。 2.2.4 葡萄糖酸亚铁、葡萄糖酸锌 主要作为营养强化剂,也可作为护色剂使用。过多服用会引 起铁、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神志错乱、昏睡等症状。葡萄糖酸 亚铁作为橄榄等果实的护色剂。橄榄含有丰富的单宁物质,在糖、 酸等作用,产生清凉感,形成清凉爽口的风味。在橄榄的加工过程 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盐,使之与橄榄中的单宁物质作用,产生特有 的绿黑色,使橄榄拥有特殊的色、香、味[6]。对冬麦菜护色采用葡 萄糖酸锌[7]。 2.2.5 氯化钠、氯化钙 氯化钠能减少水中溶解的氧,从而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氯 化钠还有高渗透压的作用,能使酶细胞脱水而失去活性,在 1% ~2%的溶液中,能抑制酶 3~4h;在 2.5%的溶液可抑制酶 20h。 护色时,一般采用 1%~2%的氯化钠溶液即可。将薯条放入 0.2% 明矾、1.5%的氯化钠,温度为 75℃的水溶液中浸泡 3h,然后再用 清水浸泡 12h,进行护色。对香菇的护色,我国采用维生素 C、维 生素 E 及氯化钠等进行护色处理。 氯化钙是一种无机盐,具高溶解度、高溶解热、极强的吸湿
富的积极性,实现山区农林业生产力的大解放。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2] 宁夏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 [3] 宁夏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
责任编辑:王银惠
宁夏农林科技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其中化学成分 的变化。这个变化分为两类:酶褐变和非酶褐变。酶褐变是指参加 褐变反应的酶属于氧化酶类。因果实中含有单宁物质、绿原酸、酪 氨酸等,它们是氧化酶起作用的基质,氧化后生成有色物质,即形 成褐变,影响加工品的外观和风味,并破坏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 等营养物质。在果蔬加工过程中主要依据酶褐变对其进行护色。
4 替代品
目前人们使用的亚硝酸盐替代品有两类:一类是替代亚硝酸 盐的添加剂,Sweet(1991)报道,这种替代物由发色剂、抗氧化剂 / 多价螯合剂和抑菌剂组成,发色剂用的是赤鲜红,抗氧化剂 / 多 价螯合剂为磷酸盐 / 多聚磷酸盐,抑菌剂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和 山梨酸及其盐类;另一类是在常规亚硝酸盐浓度下能阻断亚硝胺 形成的添加剂,Mirrish 等报道,抗坏血酸能与亚硝酸盐作用以减 少亚硝胺的形成。此外,山梨酸、山梨酸醇、鞣酸、没食子酸等也可 抑制亚硝胺的形成[2]。
用亚硝酸盐作为肉类的发色剂时,同时加入适量的 L-抗坏 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使用,使肉品的红色保持更 长的时间。抗坏血酸的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 0.02%~0.05%, 烟酰胺的用量为 0.01%~0.02%。
2 护色剂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3]
收稿日期:2008-09-02
!!!!!!!!!!!!!!!!!!!!!!!!!!!!!!!!!!!!!!!!!!!!!!!!
后肉毒梭菌中毒得到控制。
1.3 应用与毒性
1.3.1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
易吸潮,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可吸收氧而逐渐变为硝 酸钠。其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 0.15mg/kg。肉 类罐头不得超过 0.05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 0.03mg/kg。此外,亚 硝酸盐还可用于盐水火腿,但应控制其残留量为 70mg/kg。
5 结论
护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与其他添加剂共同作用,在
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应用,方便了食品的加工操作,延长食品
的保质期,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