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方案
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计划
一、目的和意义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呈贡新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实施方案。
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件事关当前和未来的大事。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进一步在学生中普及和宣传地震知识,增强他们的防震意识,实现“教育学生、影响家庭、带动社会” 的目标,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二。
工作目标:
1、把普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始终是学校要抓的一件大事,为搞好防震减灾科学示范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2. 继续加强与县科技局的合作,建立利益群体,培养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尖子学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扎实知识和技能。
3. 积极参加县地震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向县地震局反馈我校的最新进展和近期工作重点,向兄弟学校学习,扬长避短。
三、具体方案:
1、今年,继续利用学校广播电台、宣传栏、班级板报、早会班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利用三年级地理课介绍最新地震和灾情等。
及时出台《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实施方案》。
2.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时发布学校最新地震新闻和科普动态,加大课件制作研究力度。
3. 成立有重点、有区域的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小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小组由毕明老师领导,主要由学校各年级学生组成。
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是必要的。
组织观看地震科普视频和浏览地震网站。
4. 今年5 月和11 月将组织师生分批观看地震视频,接下来的两个学期将举办防震减灾宣传日、防震减灾宣传周和紧急疏散演练。
5. 将邀请县以上地震局的专家进行地震科普讲座。
6.地震期间,全校举行了紧急疏散演习。
7.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个关于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竞赛。
8.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 分钟地震应急演习。
四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应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形式。
结合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重大活动选择在重要纪念日举行,如5月12日防震减灾宣传日和11月6日防震减灾宣传周。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应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五、积极探索,善于总结。
学校积极探索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石,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善于总结经验。
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综述我校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的工作一直坚持写“高”字,努力写“实字。
它把防震减灾创新科普教育作为提高学校科技特
色水平的重要途
径,把防震减灾创新实践活动嵌入到人文教育的土壤中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不断加强防震减灾科学教育管理。
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过程中,学校党支部和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要使学校各部门、各办公室的负责人担负起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领导责任,做到工作到位、领导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健全、科学、有力的领导体系作为首要环节。
只有这样,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实施和权威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要减少过去想抓多少学科就抓多少学科的“随意性”,抓住停、凉、热的“突发性”,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从“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
从科普小组的“一人表演”转变为学校各部门的“合唱”。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防震减灾科学教育有序发展。
必须不断强调和
持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过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热衷于“一阵风”,制定“纸上谈兵”和“一会儿”的计划,领导强调“抓阵”,重大节日“一会儿来”,接受检查“应付一会儿”。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杂乱无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除了意识形态问题之外,缺乏一套完整的预防措施。
地震科普教育的常规工作体系得到保障。
为此,我校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体系。
常规活动系统。
一是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月、教育周、教育日活动。
每年“3月1 日”是《防震减灾法》的宣传日,5 月的第二周是科技活动周,6 月18 日是“防震减灾宣传日”,12 月是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月。
每
学期,全校师生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检
查。
专家报告系统第三,以实际成果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一方防震减灾、各方支持的生动局面。
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使防震减灾知识深入千家万户。
唐山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加强地震科学知识在公众中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正确识别各种地震谣言,使全民关心和支持防震减灾事业,自觉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防震减灾效率,确保社会安定安宁。
我校抓住观众关注的地震事件这一契机,按照“积极、审慎、科学、有效”的原则,在保证宣传报道的覆盖面、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渗透性、宣传形式的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
闻媒体的优势,向社会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特别是对中小学生,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常识和技能,并通过他们的辐射效应,影响全社会,为防震减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来自的学生编写了一份关于防震减灾的手写报告,向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许多学生说:从你们的宣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震的基本知识,还学到了地震应急和自救互救的科学方法。
如果地震真的来了,我们知道如何冷静地战斗,不要惊慌,不要到处乱跑,努力用我们所知道和掌握的地震和防震知识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
因此,学校将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为载体,在师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教育小组会议。
1. 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通过增强对地震知识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的理解,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知道无论遇到多么困难和危险,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2. 培养保护生命的能力:通过培养地震时的各种自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很清楚如何在灾难中学会自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心身边的每个人。
3. 激发热爱生活的责任感:通过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探索有效的防震减灾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走进课堂和家庭,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被听到,被带入大脑,被感动,被内化为自觉的需要和行为,这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防震减灾科普图片
科普黑板报防震减灾图片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