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名庄介绍奥比康庄园Chateau Haut Brion奥比康庄园产地:法国波尔多格拉芙(GRAVES)(贝沙克·雷奥良)(PESSAC - LEOGNAN)级别:1855年评级“一级庄园”表面积:160.7英亩葡萄品种:45%赤霞珠,37%梅洛,18%佛朗平均树龄:36年种植密度:每公顷8000株葡萄树平均产量:每公顷3500-4500公升年产量:132,000瓶窖藏:储存在橡木桶22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无过滤,成熟期为15-40年。
奥比康庄园是个历史悠久的名庄园,在十四世纪已开拓为葡萄园。
现时在标签上的老城堡是奠基于1550年。
1749年“奥比康庄园”因继承而分家,三份之二产权归“玛高庄园”的富美尔(Fumel)家族所有。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奥比康庄园被充公。
在革命后的1801年,本园被园主之子买回并售予外交部长泰利莱(Talleyrand)。
后在1838年再转售予拉利奥(Lalieu)家族,这家族把百多年前分割出去的三份之一园地购回,庄园最后归于一统。
拉利奥家族拥有庄园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20年代庄园再转手几次,最后落在美国一位银行家奇兰斯·狄龙(Clarence Dilon)手上。
据说奇兰斯是想去收购白马庄园”和“奥信庄园”的,因当天大雾而迷失方向而来到了奥比康庄园,刚好庄园在放盘,意外地速成了这宗交易。
到了1855年,波尔多官方评级中,差不多全是美度区(Medoc)红酒的天下,唯一例外的是座落于格拉芙区(Graves)的“奥比康庄园”红酒,能与“拉图庄园”、“拉菲庄园”及“玛高庄园”同被评为第一级的红酒庄园。
令“奥比康庄园”能获此殊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被根芽虫侵袭,当时整个格拉芙地区的葡萄园无一幸免,只有“奥比康庄园”能避过这一次劫数,而扬名立万。
庄园自1921年就聘请格拉夫区最有名酿酒师乔治·狄玛士(Georges Delmas)负责酿酒。
1960年起由他的儿子负责酿酒事宜,虎父无犬子,他的酿酒造艺在波尔多区被称为大师级,更可媲美“柏翠庄园”的酿酒师。
1989年狄玛仕(Delmas)酿出30年来的冠军酒,而业界的评分几乎达满分。
现时要在市场上找一瓶1989年的“奥比康庄园”红酒已几乎是没可能的事。
除了红酒外,“奥比康庄园”也有出产白葡萄酒,但不属于一级庄园酒。
它是采用塞蜜蓉(Semillon)及白苏维翁(Sauvignon Blanc)调配而成,年产量只有7800瓶。
这是一款干白葡萄酒价格相当昴贵,可与法国布根地干白葡萄王蒙夏锡(Montrachet)相比。
这款波尔多干白葡萄酒可说是众多波尔多干白葡萄酒中之极品,有机会一定要试一下。
奥信庄园Chateau Ausone奥信庄园产地:波尔多圣达美利安( SAINT-EMILION )级别:一等特级庄园( A )表面积:17.30英亩葡萄品种:50%佛朗,50%梅洛平均树龄:50-55年种植密度:每公顷6000-7000株葡萄树平均产量:每公顷3500公升年产量:200,000-230,000瓶窖藏:储存在橡木桶19-23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为10至100年(由1994年开始)圣达美利安区在1954年开始建产评级制度共分四个等级最高为“一等特级”(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级为“特级”(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级为“优级”(Grands Crus)至于第四等就是“圣达美利安法定产区(AOC St-Emilion )。
第一次评级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评级,原则上此区每十年评级一次,但未严格执行,且每次变动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首次评级开始,名列“一等特级A类”的白马庄园和奥信庄园的评级并无变动,只有“一等特级B类”(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变更,在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评级中增加了二个庄园,“大金钟庄园”(Chateau L'Angelus)及“宝西奥庄园”(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特级A类及B类”共13家,“一等特级A”可与美度区一级庄园相比较,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奥信庄园”早在18世纪初就已成园,当时在从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纳(Catenat)家族手中,19世纪前期转让给亲戚鲁法基(Lafargue)家族,到1891年再由亲戚查朗(Challon)家族继承。
奥信庄园在最早的一代园主卡狄纳时,就已取名“奥信庄园”,当时约在1781年左右,“奥信”(D. M. Ausonius 310-394)是罗马帝国时代生于此地的一位罗马教授及诗人,也是罗马皇帝幼时的老师,故官运亨通,官位至当时总督及枢密院长老,但他却以爱酒出名,曾经在波尔多及德国拥有庄园。
现在无法证明奥信老先生就是在“奥信葡萄园”的现址种植葡萄及喝酒吟诗,所以奥信庄园酒又称“诗人之酒”。
此庄园在19世纪中已跻身“圣达美利安”区最好的三、五家庄园。
Chateau Cheval Blanc白马庄园产地:波尔多圣达美利安(SAINT-EMILION)级别:一等特级庄园( A )表面积:91.40英亩葡萄品种:58%佛朗,42%梅洛平均树龄:45年种植密度:每公顷8000株葡萄树平均产量:每公顷3500公升年产量:100,000瓶窖藏:储存在橡木桶18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无过滤,成熟期为10至30年。
“白马庄园”与“奥信庄园”是圣达美利安区内最为人熟悉的两个一等特级庄园(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白马庄园”以前是“飞雅克庄园”(Chateau Figeac)的一部份,属于杜卡斯(Ducass)家族所拥有。
1852年杜卡斯女儿嫁给一个拥有不少葡萄园产业的科歌路萨(Fourcaud Laussac),杜卡斯家族便把本园作为嫁妆,自此以后“白马庄园”便成了路萨家族的产业。
1927年以设立公司的形式,让股权集中,不至于本园被瓜分。
1989年以前董事会由路萨家族的女婿,他是波尔多大学校长名为夏巴克(J. Hebrard)负责,以他的崇高学术与社会地位,提高不少“白马庄园”的声誉。
1989年夏巴克退休后,园务由家族三位女士掌管。
“白马庄园”被正式命名是始于1853年。
原来改名为“白马庄园”是有个被广为流传的说法,以前有一位国王亨利四世常在此地下马歇息,他以骑白马著称,其徽章即为“独角白马”于是客栈便取名为“白马”(Cheval Blanc)。
“白马庄园”虽然是位于圣达美利安区,但它的旁边就是庞玛洛区,所以“风土”极为相似与“拉旺庄园”(Chateau L'Evangile)及“盖世龙庄园”( Chateau Conseillante )这两个位于庞玛洛区的著名庄园只有一条小路分隔,因此被人喻为是庞玛洛区葡萄酒。
“白马庄园”副牌酒(Second Wine)的名称为“Le Petit Cheval”,1988年开始面世。
1947年份的“白马庄园”酒曾赢得波尔多区“本世纪最完美红酒”的美誉。
1991年起“白马庄园”聘请波尔多地区最著名酿酒师皮雅鲁顿(Pierre Lurton)担任本园的酿酒师直至现在。
Chateau Petrus柏翠庄园产地:法国波尔多庞玛洛级别:庞玛洛产区并无评级表面积:28.20英亩葡萄品种:95%梅洛,5%佛朗平均树龄:35年种植密度:每公顷6500株葡萄树平均产量:每公顷3600公升年产量:25000至30000瓶窖藏:20个月储存在全新橡木桶内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为20-40年。
法国波尔多庞玛洛地区多为小型葡萄园,其中有185个酒厂,每家只占地4公顷不到,由于许多小酒厂只有不到1公顷的葡萄园,年产量亦只有二、三百箱,所以拥有差不多12公顷葡萄园地的柏翠庄园,也算是最大面积的一个庄园。
栢翠庄园首次出现在1837年,那时此庄园在庞玛洛地区已名列前四、五位的位置。
到1868年,柏翠庄园已经被公认为仅次于老施丹庄园(Vieux Chateau Certan)及杜德莱庄园(Trotanoy),进占第三位。
注:现时柏翠庄园的价格比老施丹庄园及杜德莱庄园葡萄酒贵5至6倍的价钱不等,所以精明的饮家都会喜欢饮用老施丹庄园及杜德莱庄园,因这两个庄园的价格比较扎实,起码没被炒作的成份股。
1925年一位酒店的老板娘隆芭夫人(Mme.Loubat)从园主阿诺家族(Arnaud)手上购得柏翠庄园后,才改变了柏翠庄园的命运,隆芭夫人家族在庞玛洛地区拥有两家酒厂,她的弟弟又是利布(Libourne)市的市长而她本人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利布市拥有一家酒店。
自从收购了柏翠庄园后,便欣然爱上了它。
隆芭夫人致力打造柏翠庄园的知名度,首先就是将柏翠庄园酒提价,使其不再是普通的庄园酒,其次就是将柏翠庄园酒推介给她所认识的富豪官坤,因此柏翠庄园酒在法国的高级社交圈内迅速流行起来。
为了打造柏翠庄园酒日后的身价就是要打进英国的皇室。
当伊利沙伯二世订婚的时候,隆芭夫人进献的柏翠庄园酒已是英皇室贵族们的杯中物。
所以1947年女皇大婚正式举行之际,隆芭夫人也是被邀请之列,她倒也会利用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带着自己园中的佳酿远赴伦敦,一下子成功打进了伦敦一流餐厅的酒牌上。
隆芭夫人善用这种经营上层社会的交际手段,日后就成了柏翠庄园的奠基石。
1961年隆芭夫人辞世,她没有子女,只有两位姐妹有孩子可承继,但都不能负以重任,所以聪明的隆芭夫人,生前已作安排,将柏翠庄园股份分为三份,一份让售予酿酒甚有成就的莫埃尔家族(Jean Pierre Moueix),其余三分之二由其侄儿承继。
1964年莫埃尔家族收购其中一位承继者手中的股份后,便正式成为新的柏翠庄园园主。
莫埃尔家族专门收购一些经营不善或面临倒闭的一流酒厂。
莫埃尔家族旗下拥有杜德莱庄园(Trotanoy),拉图庞玛洛(Latour A Pomerol)及白翠花庄园(La Fleur Petrus )。
莫埃尔家族于60年代故技重施地把柏翠庄园酒打进了白宫,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华府社交界名人争相谈论柏翠庄园酒,绅士名媛若不知柏翠为何物,就会被认为是来自德萨斯州的乡巴佬。
柏翠庄园酒经此一役,真正是一登龙门升价十倍。
由于法国波尔多地区在1855年首次庄园评级,并决定五个级别可列入“顶级”的庄园,但只针对美度区,并未将庞玛洛区包括在内,因此柏翠庄园酒迟迟未能得到官方真正的肯定,但庞玛洛区的佳酿如泉涌,而柏翠庄园酒更是狭著锐不可挡的势头,要求重新评级的呼声不绝,但在1961年这个举措终告失败,法国不愿更易自1855年以来的传统。
柏翠庄园酒的成功在于经营者的高超交际手段,但当然要有好的佳酿在手,才可挥洒自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