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_王培培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_王培培

高夫曼首先将框架作为阐释个人认 知框架 , 从心理学“基模”中引入,应 用于传播情景。他认为人们通过已有的 认知结构,从一套框架转到另一套框架 来建构社会真实,并指出框架一方面是 源自过去的经验 , 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
化意识的影响。 迄今框架研究的最重要学者甘姆
森,进一步把框架分为两个层次,一类 指界限 , 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 , 代表 了取材的范围 ;另一类是架构——人们 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对于框架机制, 学者们有不同的说法,如吉特林认为是 选择、强调和排除 , 台湾藏国仁等认为 是选择与重组。
4. 研究议题 这里的议题指的是研究者关注、研 究的选题,国内学者集中研究的是形象 研究、公共议题研究和报道的个案研究 三个方面。目前,公共议题研究最多, 有 17 篇,占全部文献的 42.5%,数量多、 议题广泛。这类议题既有国内“华南虎 事件”、“汶川大地震”、“3·14 事件”、“台 海事件”等,也有国际朝核问题、环境 议题等热点。客观上,这与 2008 年是 国内外公共事件的集中年有较大关系, 也反映出框架理论分析在公共议题的分 析上有一定的优势。 其 次 是 形 象 研 究, 有 13 篇, 占 32.5%。形象研究包括人物、群体和国 家形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分析
3. 国内框架分析对象绝大部分集中 在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关于传播者、 受众、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分析不足。
4. 国内新闻框架的媒介研究对象主 要集中在纸质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研究 不够。
5. 框架分析取向批判性的定性研究 几乎很少,方法的多元性不够,框架研 究方法需要“百家争鸣”。
框架理论目前还是一项相对模糊的 研究范式,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 究视野、方法。框架理论不是简单的理 论认识,更多地表现为多学科、多背景 的交叉与结合,因此能汲取不同的营养。
对于新闻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 源于高夫曼的思想。坦克德认为框架是 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 (Entman) 提出 新闻框架经过选择与排除后产生新闻, 能使新闻工作者快速地把信息进行常规 处理、包装后有效地传递给受众。伍(Woo) 等人则更直接表示新闻框架是新闻工作 人员、消息来源、受众、文本与社会情 景之间的互动的结果。
不够的。如今中国再不是那个充满着古 老神秘气息的东方国度,我们已经迈出 了走向世界的脚步,这个曾经的文明古 国早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所以,我们 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系 统的拓展与更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国 际化的因素,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 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 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代感和亲和力的 新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真正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为中国 国家形象增添新的内容。
3. 要实现符号外延与内涵的有机结 合
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 :内涵代表 外延的“换挡加速”。在塑造国家形象 的过程中,要利用符号“外延”与“内涵” 的有机结合,让受众通过符号来建构其 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达到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目的。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发布了
许多关于温家宝总理的新闻图片,有一 张图片是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金融危机 的提问时拍摄的,画面中的温总理面带 自信的微笑,眼神坚定。这不仅是大国 领导人风范的体现,更传达了中国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时的从容与自信。这张图 片很好地实现了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 即外延与内涵的结合,传达出许多画面 之外的意义,完全可以为中国形象“加 分”。
注释 : ①陈阳 :《框架分析 :一个亟待澄清的概 念》,《国际新闻界》,2007 年 7 月 ②康怡 :《大陆和台湾媒体新闻报道的框 架建构——以两岸的新闻报道为例》,厦门大 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 年 5 月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54 青年记者·2009年7月下
基本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文献统计和分析,可以 总结出 2006 ~ 2008 年三年内,国内框 架研究的基本情况 :
1. 国内框架研究的选题主要集中在 形象建构、公共议题、报道个案的框架 分析三个方面。
2. 与国外,甚至港台地区相比,国 内框架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探讨与 认知研究较少,原创性成果更少。
53 青年记者·2009年7月下
理论视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6 ~ 2008 年国内新闻传播 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状况
国内框架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还未出现专门研究框架理论的专 著,研究成果散见于一些期刊和著作中。
1. 文献样本的结构特征 在 全 部 75 篇 文 献 样 本 中,2006 年 以 前 国 内 已 有 研 究 文 献 23 篇, 2006 ~ 2008 年 的 文 献 有 52 篇, 占 69.3%。在近三年内,框架理论探讨文 献 有 6 篇, 占 11.5%, 其 余 46 篇 是 框 架研究的实证或应用性研究的文献。 2006 年 和 2007 年 研 究 文 献 分 别 有 13 篇 和 15 篇, 各 占 25% 和 28.8%。 2008 年相关研究的文献最多,有 24 篇, 占 3 年 全 部 文 献 的 46.2%。 总 体 来 说, 2006 ~ 2008 年,相关研究文献呈增长 趋势,尤其是 2008 年,可以说是国内 框架理论研究的“井喷之年”。 2. 研究对象 这里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对象,既 可以是框架理论或新闻框架基础研究本 身,也可以是具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所 有的环节、对象。 第一类,在框架或新闻框架理论研 究本身,3 年内共有 6 篇文献,占全部 样本的 11.54%。这类文献主要直接引介 西方或港台地区框架理论的基础探讨, 主要从理论起源、定义、功能、与其他 理论的关系等 6 个方面来考察理论本身。 第二类,在新闻生产过程的研究环 节对象上,恩特曼曾认为框架至少存在 新闻生产过程的传播者、新闻文本、受 众、社会文化等环节。 国内的框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新 闻文本的框架分析,有 49 篇,占全部 文 献 的 94.3% ;研 究 传 播 者 的 有 2 篇, 占 3.8% ;以受众、社会文化为框架研 究对象的各有 1 篇。 3. 分析取向 目前,以框架理论为前提的框架分析 取向有四种 :范戴克的“批判论述”分析 取向,甘姆森与雷恩的“诠释包裹”分析
参考文献 : ①孟华 :《符号表达原理》[M],青岛海 洋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②余志鸿 :《传播符号学》[M],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③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 :《符号学 原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④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 :《结构 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版 ⑤唐昀 :《张艺谋 :“鸟巢”导演完美大 片》[J],《环球》,2009 年 1 月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 要充分重视不同媒介的符号特点 新闻媒介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主 体,不同的媒介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 纸质媒介主要使用的是文字符号和图 片,广播使用的是声音符号,电视主要 使用的是声音、影像符号,互联网则是 多种符号的融合。根据媒介所使用符号 的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符号的优势来塑 造国家形象。比如报纸可以利用文字符 号的优势,作深度报道,以报道的细致、 全面、深度来塑造国家形象 ;广播可以
发挥声音符号的优势,声音符号中的言 语与“所指”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脱 离“所指”而存在,因此让人产生丰富 的想象 ;电视融语言、图像、声音等多 种符号于一身,可以发挥各种符号相互 配合的作用,将画面的具象性与声音的 抽象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富有感官 冲击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可以发挥它多 媒体、超文本链接的优势,为国家形象 塑造提供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
接下来是批判论述分析取向,有 6 篇,占 14.3%,这类研究适合媒介偏见 的研究。比如唐闻佳的《3·14 西藏报 道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从新闻 的遣词造句到新闻情节的描述分析,从 媒体的专业、商业和政治背景分析西方 媒体报道的偏见以及形成的原因。诠释 包裹分析取向只有一篇,是李惠明、罗 颖风的《〈中国青年报〉医疗体制改革 报道的框架分析》。
笔者从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
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共收集 到框架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 75 篇,在 2006 ~ 2008 年三年中,共 52 篇。
框架理论概述
框 架 理 论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西方兴起的传播理论,其概念最 早可追溯至人类学家贝特森。1974 年高 夫曼(Goffman)在其《框架分析》中将 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逐渐引起社 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注 意。
某一群体或国家形象在新闻文本的反应 或框架。个案研究也是国内框架研究关 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硕博士论文中较 常见。
5. 媒介对象 在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中,媒介的 选择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研究的 文本媒介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杂志、 网络 4 种媒介 :国内研究绝大部分集中 在报纸文本的分析,有 33 篇,占全部 新闻文本研究文献的 89.1% ;其次是电 视媒介,有 3 篇,占 9.1%;网络、杂志、 广告媒介分别有一篇。
理论视野
● 王培培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框架理论又称架构理论,是近年来 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热门 理论之一。
国外一篇针对 2001 年 1 月~ 2004 年 5 月 6 种一流英文传播学期刊内容分 析的研究文章表明,进入 21 世纪以来, 这些刊物上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广泛 的理论就是“框架分析”。①
国内新闻传播学界从上世纪 90 年 代 开 始 研 究 框 架 理 论, 进 入 21 世 纪, 尤其是近三年,集中出现了一大批学术 论文,并呈现一种开放、多元的趋势。 本文借鉴内容分析法,对国内新闻传播 领域近三年框架理论研究的论文进行较 全面的统计分析,以期对框架研究的进 展情况作一番考察,进而探讨研究中存 在的问题。
取向,“框架清单”分析取向,潘忠党与 克思基的“论述结构”分析取向。②
国内新闻报道文本框架分析中,使 用最多的是框架清单取向分析,有 21 篇, 占全部新闻文本分析文献的 50% ;这与 文本分析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有较大关 系,内容分析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经典 研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效果不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