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知识体系构建策略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知识体系构建策略


生物学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紧密联系,共同组成的 知识整体。
二、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1、缺乏整体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知识缺乏系统性 ①忽视对陈述性知识网络的构建。 ②把知识网络当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全部,缺乏对知
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 ③忽视解题、实验、研究性学习对知识体系构建的作
用。 2、缺乏让学生主动构建意识, ①知识网络常常是教师提供现成的,学生没有或很少
遗传和变异
分离定律与选育纯种
遗传定律的应用 自由组合定律与杂交育种
细胞学基础 细胞学基础
细胞学基础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数目变异
有丝分裂能发生的变异
基因突变的应用
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的应用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的应用
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减数分裂能发生的变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c、利用图表比较,建立知识网络
意义:
1.从把握知识体系入手学习知识,更有益于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把握知识体系,才能突出重点,不杂不漏, 真正使书“从厚到薄” 。
3.完整准确地把握知识体系,是解决实际问
四、构建知识体系策略
(一)根据需要找出相关知识点
(二)构建陈述性知识网络
(三)强化网络间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对 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获得程序性知识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元素组成
化学组成 化合物
细胞膜
细胞分裂 细胞 细胞结构 真核细胞 细胞质
细胞学说 原核细胞 结构和原核生物
细胞核
b、利用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遗传类型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结构 DNA的复制
中心法则 遗传物质的表达
细胞学基础-减一 细胞学基础-减一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 1、如右下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 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 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以下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甲向左侧弯曲生长
• B.乙直立生长
• C.丙向右弯曲生长
•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2、图a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图b ①②③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图示的A和B之间 插有不透水的云母片,②在均速旋转停止后如图位置分 析其方向)
有丝分裂 细胞类型 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变化 DNA分子数变化 染色单体数变化 同源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
d、利用检索表,建立知识网络
检索表
1、所有男患者的儿子都患病┄┄┄┄┄┄ ┄┄┄┄┄┄伴Y遗传 1、无上述特点:
2、系谱中出现有一对均无病的夫妇生出患病者┄┄┄┄隐性遗传病 3、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或患者均为男性┄┄┄┄伴X隐形遗传 3、无上述特点┄┄┄┄┄┄ ┄┄┄┄┄┄ ┄┄┄┄常染色体隐性
A.弯曲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 直立生 长 向左弯曲
3、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 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 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感光部位
*向光性产 生的原因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知识体系构建 策略
一、生物学知识内容
1、陈述性知识 是指具体的说明性内容,关于“是什么”的
知识,如:对一个概念、一条定理、一种现 象的描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点。 2、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 识,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 说的方法、步骤式的知识。
2、系谱中出现有一对均有病的夫妇生出无病者┄┄┄┄显性遗传 4、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伴X显性遗传 4、无上述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形的比较和区分,也可采用检索表的形式)
(三)程序性知识构建策略
a、加强解题指导,关注思维过程
产生部位
促进生长 生
作用的两重性
弯曲部位
发现历程 生长素
理 作
促进果实发育
用 促进扦枝生根
运输方式
2、程序性知识构建策略
a、加强解题指导,关注思维过程
b、提高实验和活动的开出率,加强实验能 力的指导 c、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d、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质疑,提出问题
谢谢大家
参与构建过程。 ②题目讲解只关注答案,很少问及学生思维的过程。
通常我们喜欢问“你知道吗”?很少问“你是怎么 知道的”?。
三、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 主观的东西,知识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即逐渐建构的结果。 (这一理论是对学习过程的认识,认为知 识不能传递,只能构建,即教师无法代替学生 的学习,教师唯一能做的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体系。)
(一)找点
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掌握知识点的用途、 适用条件及与其它知识点的关系,是建立 陈述性知识网络的前提。
(二)陈述性知识网络构建策略 a、利用相关知识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知识网络 b、利用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c、利用图表比较,建立知识网络 d、利用检索表,建立知识网络
a、利用相关知识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知识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