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功能材料
一些单晶体也具有光色互变特性,用白光照射掺稀土元素 (Sm)和铕(Eu)的氟化钙(CaF2)单晶体时,晶体呈绿色;如果这 晶体用紫外光照射一下,绿色就退去,变成无色,如再用白光 照射,又会变成绿色。 对于光色晶体颜色的可逆变化,通常是由于材料中(含微量掺 杂物)存在两种不同能量的电子陷阱,它们之间发生光致可逆
光色材料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光存储材料,由于光色材 料的颜色在光照下发生可逆变化,所以产生两种型式的光 学存储,即“写入”型与“消除”型,写入型是用适当的 紫光或紫外线辐射来“转换”最初处于热稳定或非转换态 的材料;消除型是用适当的可见“消除”光对预先在转换 辐射下均匀曝光而变黑了的材料进行有选择的光学消除。
在式中,当hν 1> hν 2时,反应向左边进行,此为着色过程。 而当hν 2>hν 1或被加热时,反应向右边进行,称为退色过程。 在黑暗中及室温下,由于分子热运动,玻璃也会缓慢退色。
玻璃中加入微量氧化铜会引起敏化剂(即增感剂)作用,促
使上述反应向左进行。Cu+在卤化银的微晶中,是作为空穴的 俘获中心,能提高Ag的着色灵敏度至若干数量级。
电荷转移。在热平衡时(光照处理前),捕获的电子先占据能 量低的A陷阱,吸收光谱为A带。当在A带内曝光时,电子被激 发至导带,并被另一陷阱B(能量高于A陷阱)捕获,材料转换成 吸收光谱为B带的状态,即被着色了。如果把已着色的材料在 B带内曝光(或用升高温度的热激发)时,处于B陷阱内的电 子被激发到导带,最后又被A陷阱重新捕获,颜色被消除。
体熔点不高,易生成大单晶,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和较宽的透过
波段。但碱卤化合物晶体易受潮解、硬度低、机械强度差、应 用范围受限。
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是另一类重要的离子晶体,如氟化钙 (CaF2)、氟化钡(BaF2)、氟化锶(SrF2)、氟化镁(MgF2)。这类晶 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几乎不溶于水,适于窗口、滤 光片、基板等方面的应用。 氧化物晶体中的蓝宝石(Al2O3)、石英(SiO2)、氧化镁(MgO) 和金红石(TiO2)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们的熔点高、 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作为优良的红外材料在火箭、导弹、 人造卫星、通讯、遥测等使用的红外装置中被广泛地用作窗口 和整流罩等。 在无机盐化合物单晶体中,可作为红外透射光学材料使用的 主要有SrTiO3,Ba5Ta4O15,Bi4Ti3O12等。SrTiO2单晶在红外装 置中主要作浸没透镜使用,Ba5Ta4O15单晶是一种耐高温的近红
这些特点导致了红外线在军事、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
上的许多实际应用。
在红外线应用技术中,要使用能够透过红外线的材料,这些
材料应具有对不同波长红外线的透过率、折射率及色散,一定 的机械强度及物理、化学稳定性。
在红外技术中作为光学材料使用的晶体主要有碱卤化合物晶
体、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氧化物晶体、无机盐晶体及半导体 晶体。 碱卤化合物晶体是一类离子晶体,如氟化锂(LiF)、氟化钠 (NaF)、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溴化钾(KBr)等。这类晶
光色玻璃的性能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改变光色玻璃中感光
剂的卤素离子种类和含量,就可调节使光色玻璃由透明变暗 所需辐照光的波长范围。如仅含氯化银晶体的光色玻璃的光 谱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紫光;若含氯化银和溴化银晶体,则 其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蓝绿光区域。 光色玻璃熔制后,要进行热处理。通过控制温度与时间, 可控制玻璃中析出的卤化银晶体颗粒大小,从而达到调节光 色玻璃的光色性射和受激辐射
激光晶体
Ruby
Nd:YAG
Nd:YLF
Nd:YVO4
Nd:LSB Nd:Glass
激光炮
激光炮原理
人工晶体
陈创天 发明了被誉为“中国牌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BBO、LBO。其中BBO晶体获1986年度中科院科技进 步特等奖,LBO晶体获1990年度中科院发明壹等奖, 1991年度国家发明壹等奖。BBO、LBO晶体还分别于 1987、1989年获美国光电子产业界颁发的十大光电子 产品奖。陈创天本人也先后获得1987年度第3世界科学 院化学奖,1990年激光集锦(Laser Focus World)杂志 颁发的工业技术成就奖
范围很宽,从0.7μ m到1000μ m。红外线按波长可分为三
个光谱区:近红外(0.7~15μ m),中红外(15~50μ m)和远红 外(50~1000μ m)。红外线与可见光一样,具有波的性质和 粒子的性质,遵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在一定条件下产 生干涉和衍射效应。
红外线与可见光不同之处: (1)红外线对人的肉眼是不可见的; (2)在大气层中,对红外波段存在着一系列吸收很低的 “透明窗”。
着色和退色机理如下:铝硅酸盐玻璃中引入的银盐(0.2~ 0.7%)和卤素(0.2%Ag化学计量),经过熔化、成型和热处理后, 会使卤化银亚微晶体聚集成一定大小(100~250 Å),在紫外线或 太阳光等短波长的光线辐照下,将引起光分解,产生胶态银原 子,当银原子集中到一定程度,就形成Ag胶体,产生着色。由 于光分解后的卤素不能从玻璃基体的晶格中逸出,因此,当停 止光辐照后,由于热或长波长的光的作用,银原子与卤素再结 合,又回到原有的卤化银状态:
光学材料
一、萤石的基本性质 (一)矿物名称 萤石(Fluorite)。 (二)化学成分 CaF2 ,含杂质较多,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 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 ,SiO2 和微量 Cl,O3,He等。 (三)晶系及结晶习性 萤石为等轴晶系。单晶主要为立方体,少数为菱形 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晶面上常出现与棱平行的网格状 条纹,集合体为粒状、晶簇状、条带状、块状等。 (四)光学性质 1.颜色 纯净的萤石为无色,但因含有较多Y、Ce、Ca等 元素,造成萤石结构空位,产生色心而致色,常见的颜色有 浅绿色至深绿色,蓝、绿蓝、黄、酒黄、紫、紫罗兰色、灰、 褐、玫瑰红、深红等
外透光材料。
金属铊的卤化合物晶体,如溴化铊(TlBr)、氯化铊(TlCl)、 溴化铊-碘化铊(KRS-5)和溴化铊-氯化铊(KRS-6)等也是一类 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这类晶体具有很宽的透过波段且只微
溶于水,所以是一种适于在较低温度下使用的良好的红外窗
口与透镜材料。 在半导体材料中,有些晶体也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特性, 如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硒化镉(CdSe)、碲化镉 (CdTe)、碲镉汞(HgCdTe)等。其中HgCdTe材料是目前最重要 的红外探测器材料,探测器可覆盖l~25μ m的红外波段,是 目前国外制备光伏列阵器件、焦平面器件的主要材料。
拿一般家用电器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相机镜头按 下遥控器按键,同时从相机的LCD 或EVF看是否可见 明亮光点,如果遥控器上的红外灯的光点明显可见那 就是好消息了。
6.2 光色材料
材料受光照射着色,停止光照时,又可逆地退色,这一 特性称为材料的光色现象。这类材料称为光色材料。
人工晶体
偏硼酸钡 BBO晶体
BBO晶片
LBO四硼酸锂晶体
适于用作声表面波器件和体波器件的温度补偿型基片材 料,特别是甚高频和超高频器件。
BTO钛酸钡晶体
钛酸钡晶体光折变晶体在光的全息存储、光通讯、图象处理、激光器频率锁定、光 学神经网络以及干涉仪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红外材料
可怕的红外镜片
光色材料用于全息存储具有如下特点:(1)存储信息可方 便地擦除,并能重复进行信息的擦写;(2)具有体积存储功 能,利用参考光束的入射角度选择性,可在一个晶体中存 储多个厚全息图;(3)可以实现无损读出。
6.3 红外材料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舍尔发现太阳光经棱镜分光后 所得到光谱中还包含一种不可见光。它通过棱镜后的偏折 程度比红光还小,位于红光谱带的外侧,所以叫红外线。 红外线同可见光一样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它的波长
6.2.1 光色玻璃
根据照相化学原理制成的含卤化银的玻璃是一种光色材料。 它是以普通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的成分为基础,加入少 量的卤化银如氯化银(AgCl)、溴化银(AgBr)、碘化银 (AgI)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感光剂,再加入极微量的敏化 剂制成,加入敏化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光色互变的灵敏度。 敏化剂为砷、锑、锡、铜的氧化物,其中氧化铜特别有效。 将配好的原料采用和制造普通玻璃相同的工艺,经过熔制、 退火和适当的热处理就可制得卤化银光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