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施工技术
黄志明
贰零零捌年捌月
目录
前言 (1)
1.施工准备 (1)
1.1材料准备 (1)
1.2施工机具 (1)
1.3人员准备 (1)
2.施工工艺及原理 (2)
2.1工艺流程 (2)
2.2工艺原理 (2)
3.钢筋框架加工及操作要点 (2)
3.1竖向梯形筋加工 (2)
3.2水平梯形筋加工 (2)
3.3定距框加工 (4)
3.4“П”型内撑筋加工 (4)
3.5保护层垫块 (5)
4、钢筋绑扎施工 (5)
5、质量标准 (6)
5.1梯形筋、矩形定位筋、支撑筋、保护层垫块加工质量标准 (6)
5.2钢筋绑扎质量标准 (7)
6、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施工技术
黄志明
【摘要】:钢筋混凝土工程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钢筋做为钢筋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之一被大家广泛认识,但就其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钢筋保护层过小、钢筋偏位、漏筋等事件给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本文就钢筋安装过程中如果定位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定位施工技术
前言
M310型核岛厂房中大量应用清水混凝土做外墙面,以及内墙面在混凝土成型后不抹灰直接涂刷腻子进行装饰油漆施工的方法.这种施工工艺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工期,而且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

采用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对模板、混凝土施工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钢筋工程施工要求更为严格;因为,钢筋作为整个建筑物的骨架,其位置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钢筋保护层过小会受外界潮湿环境影响而锈蚀,如钢筋位置出现偏差将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隐患。

本文主要对钢筋绑扎过程中,对钢筋保护层、双层或多层钢筋网片间距、钢筋骨架尺寸、支模及混凝土浇注影响等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使钢筋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有效提高钢筋工程质量.
【正文】
1、施工准备:
1.1材料准备
1.1.1钢筋: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合格的钢筋;
1.1.2焊条:E4303型(常用);
1.1.3垫块:混凝土垫块应带扎丝,成型尺寸满足混凝土保护层要求;
1.1.4梯形定位筋、定位框成型尺尺寸符合图纸钢筋间距要求。

1.2施工机具
交流电焊机、砂轮切割机、钢筋钩、线坠、钢卷尺、脚手架、梯形筋模具、钢筋切断机。

1.3人员准备
根据绑扎工作量大小划分为若干施工班组,每个班组根据钢筋大小配备3~6人不等,
其中技工1名参与梯形筋校正和固定,其余只需熟练绑扎工
2、施工工艺及原理
2.1工艺流程
2.1.1框架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为:校正结构钢筋位置→竖向钢筋连接→箍筋就位→设置钢筋定距框→绑扎箍筋→绑扎保护层垫块。

2.1.2剪力墙钢筋绑扎工艺流程为:弹水平控制线→校正结构竖向钢筋→安装竖向梯形筋→安装水平梯形筋→校正梯形筋水平及垂直→竖向、水平钢筋绑扎→拉钩→绑扎支撑筋→绑扎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垫块)。

2.2工艺原理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会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过小则容易在施工时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而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则能够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

通过特殊制作框架柱钢筋的保护层定位撑、定位箍筋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竖向钢筋位移的问题,同时,通过增加墙体梯子筋、竖向钢筋定位卡、制作安装现浇板条形钢筋马凳、安放现浇板底板钢筋塑料垫块等措施,能够达到有效控制现浇墙、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目的。

3、钢筋框架加工及操作要点
3.1竖向梯形筋加工
竖向梯形筋是固定于钢筋骨架内不可周转使用的工具;因此,为了节约材料可以使用比墙体立筋大一个直径等级钢筋制作,代替墙体立筋使用。

梯档横筋一般使用Φ10圆钢,分为两种长度规格:一种为墙厚减保护层,一种为墙厚减2mm,
第一种主要用来限制水平钢筋间距,间距同墙体水平钢筋间距;第二种同时起到控制钢筋网片位置和墙体厚度尺寸作用,其设置间距一般为1.5m且每段墙高不少于三个,见图1及图2如下:
3.2水平梯形筋加工
水平梯形筋类似于竖向梯形筋,但它是可以周转使用的,临时固定在墙体立筋上,
作,长度控制为墙长且不大于3000mm 左右为宜,梯档横筋一般使用Φ10圆钢,长度为
3.3定距框加工
S2 : 墙体立筋间距 d2 :墙体立筋直径 B : 墙体厚度
d1 :墙体水平筋直径 C :墙体保护层
≤3000
S2
S2墙边线梯形筋纵筋梯档筋墙体立筋
S2S2S2S2
S2S2S2S2S2S2S2S2S2S2S2d 1+d 2+C
B
d 1+d 2+C B -2d 1-2d 2-2C 图 3
图 4
“П”型内撑筋是用于固定两层钢筋网片间距的定位工具,分为单控和双控两种,单控内撑筋绑扎固定于墙体内,不可周转使用;双控内撑筋绑扎于墙顶附加水平筋上(平模板上口,可周转使用),能防止混凝土浇注时顶部墙体水平钢
筋侧向位移。

“П”型内撑筋的支撑筋可根据墙厚选用Φ10~12圆钢制作,长度为墙厚减2mm ;墙体水平钢筋挡点选用Φ8圆钢制作,长度为20mm 。

为防止支撑筋端部锈蚀,8)如下:
图 6
图 5
d:柱纵向主筋直径C:保护层厚度B:框架柱宽度
C+d
C+d
B
按图纸间距划分
10柱立筋
30
d 10
内撑筋
挡点
定距框边筋
图 7
d1+C
B-2mm
d1:墙体水平筋直径C :保护层厚度B :墙体厚度
d1+C
"Π"形双控支撑筋
"Π"形单控支撑筋B-2mm
支撑筋
B-2d1-2C-2mm
支撑筋
内挡点
B-2d1-2C-2mm
C
d1
C
d1
内挡点
外挡点
13
22
刷防锈
漆两度
1
3.5保护层垫块
保护层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垫块,水泥砂浆垫块呈“U”型状,便于固定、
和水平钢筋的间距是依靠它们来定位的,可以直接按照梯形筋上设置的梯档筋布置墙体钢筋。

梯形筋绑扎要求横平竖直,可利用钢筋绑扎时搭设的脚手架或设置临时支撑进行固定,竖向梯形筋的梯档筋同一楼层标高应统一。

竖向梯形筋设置间距不大于2米且每条墙不少于两个,水平梯形筋设于上层板面上200mm处,沿墙长通长设置并与暗柱、附墙柱等的定距框相连,梯形筋位置宜避开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4.3墙体竖向和水平钢筋绑扎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划分钢筋间距,不需要每根立筋都吊垂直、水平筋拉通线;而是直接将需绑扎钢筋与梯形筋的梯档筋固定,先接长全部竖向钢筋,然后再逐根绑扎水平钢筋,施工中应注意被绑扎钢筋均应位于梯档筋同一侧且
与梯形筋紧贴。

4.4墙体钢筋网片绑扎完毕后,即可加设“П”型内撑筋和保护层垫块,内撑筋设置间距为800mm呈梅花形布置,与墙体钢筋用绑丝绑牢;保护层垫块绑扎在纵横钢筋十字交叉点部位,与内撑筋位置对应。

4.5框架柱钢筋绑扎关键在于控制纵向主筋垂直和相对位置,箍筋绑扎前利用定距框来限制立筋位置,定距框与脚手架间临时进行固定,保证定距框水平及与柱边线对应。

5、质量标准
5.1梯形筋、矩形定位筋、支撑筋、保护层垫块加工质量标准
5.1.1保证项目
1)代替结构钢筋用的竖向梯形筋,应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符合相应的材质要求。

2)钢筋无污染、锈蚀,表面清洁。

3)钢筋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要求。

5.1.2允许偏差项目
5.2钢筋绑扎质量标准
钢筋绑扎质量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外,尚应符合下列标准:
5.2.1竖向梯形筋安装垂直度误差:5mm线坠、尺量检查。

5.2.2水平梯形筋、定距框安装水平标高误差:±20mm水准仪、尺量检查。

5.2.3Π形内撑筋及保护层垫块设置位置偏差:±50mm尺量检查。

6、结束语
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对钢筋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了钢筋偏位、保护层过小、漏筋等与钢筋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不但可以减少质量问题整改资源的投入,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期损失。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