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分析高三语文备课组六校联考语文试卷紧跟《高考大纲》,与全国高考卷同步,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题型多样,是一份好试卷,高质量的试卷。
一、科技文阅读:选文趣味性强,设题较巧妙,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文言文:能紧跟2015年高考全国卷设题,尤其是文化常识,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偏容易。
三、诗歌鉴赏:设题新颖(比较阅读),且操作性强。
四、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人物传记难言相当,平衡了两题的得分率。
五、语言表达:成语题难度大,连贯填空题难度也大,区分度高,图文转换题选材新颖,时代性强。
六、作文:紧跟2015年高考全国卷,注重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考查。
六校联考英语试卷分析高三英语备课组六校联考英语与全国高考卷同步,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题型多样,是一份好试卷,高质量的试卷。
整体试卷难、易度适当,有区分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听力和阅读部分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第四篇阅读,但优秀的学生仍可得满分,足可说明他们有扎实的功底。
全年级140分以上的人有6个。
2.完型、英语知识运用和改错,难度不大,适合中、低面学生,因此全年级整体英语成绩不错。
3.书面表达,正可体现学生生活阅历和英语学科的基本功,适应文、理学生写。
六校联考数学(文)试卷分析六校联考数学(文)试卷紧跟《高考大纲》,与2015年全国卷同步,难易适中,内容全面,题型新颖,是一份高质量的好试卷。
1.有一定的知识面涵盖,但不拘于知识面的覆盖,注重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
2.试题编排合理,设问规范,富有创新性。
3.试卷区分度好,难度系数适中。
4.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较好。
5.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够理想,特别是解综合题能力有待提高。
6.一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特别关注。
六校联考数学(理)试卷分析本次联考试卷(理)主要考查、集合、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向量、参数方程和绝对值不等式,试题命制合理,难易适中,区分度较大,是份很契合当前学生能力的试卷。
选填难度显阶梯式增长,符合高考合题规律,12、16难度较大。
解答题,前两题考查基础知识,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考查,19、20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学生计算仔细,21题重在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求高,难度大,特别第3小问的证明,对放缩要求高,学生能力还有待提升。
22、23选做,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引导性,让大多学生主动选择极坐标及参数方程,但本次参数方程难度大,学生大多选择不等式。
六校联考化学试卷分析高三化学备课组一、试卷分析1.试题涵盖知识面广,包括除有机化学以外的全部主干知。
2.试题编排科学合理,设向规范,富有创新性,表现在选择题的第9题以1mol/L,为信息来代表大量共存,22题的第(2)小问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t1时刻反应达平衡状态的设问。
20题物质x 一定为Cu(NO3)2等。
二、试卷评价1.试卷区分度好,但难度系数又不大,是一份好试卷。
2.不足之处,18题建议将“写出各容器内残留的固体的物质的量及其物质名称”改为“写出各容器内残留的固体的物质的量及其物质的化学式”。
六校联考生物试卷分析高三生物备课组试卷命题方面:本次在命题范围是必修1~必修2第四章,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侧重对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能力的考查,本次试卷中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知识点分布较广,题型较新颖,能给学生新鲜感。
学生答题方面:本次考试学生得分情况不太理想,零班平均分65分左右重点班平均分45分左右,平行平均分36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如下:①缺管对知识的梳理,特别是讲过的题目没过关,如选择题第4题;②审题不仔细,分析能力弱,如选择题24题;③书写不规范,存在很多写错字,写错专业术语的情况;④有部分内容还未复习到,考前复习到了第3章、第4章还未复习,关第第4章的内容失分情况严重。
高三政治备课组一、试卷特点分析1.这次六校联考政治试卷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的全部内容。
其中必修一、二占80%,必修三、四占20%,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较好地体现了重视书本、考察基础的高考命题思路。
2.试卷的选择题阅读量之大,而且题目指向明确,其中1至10小题是经济生活,11-20是政治生活,21、22、23属于文化生活范畴,24、25是哲学,试题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情况。
3.试卷的主观题设问明确,2道经济,2道政治,1道文化,1道哲学题目,立足于考察对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主观题区分度较强。
二、卷面分析从学生成绩看,反映出一些成绩和不足。
1.成绩:学生对高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基本原理理解掌握较好,答题准确率较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性有大幅度提高。
2.存在的问题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够理想。
平时识记的知识点,到考试时不能准确地区分考题的切入点,其中26题经济生活,少部分同学用经济和政治生活混合在一起答题,张冠李戴,这主要跟学生记忆不牢,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检查不到位有一定关系。
②学生答题知识框架不清晰,答题思路太窄,例如27题“民族团结”问题,大部分学生仅从民族原则、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答题,没有从整本书去思考,缺乏整体的知识体系。
三、今后的措施1.重视主干知识、框架知识网,做好知识储备,夯实基础,同时做好及时检测,查漏补缺。
2.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复习,高考往往是新材料、新设问,但要求的答案大多是书本知识和时政知识,要加强相关题目的练习。
3.重视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答题规范性的培养。
高三地理备课组本卷单项选择22小题,范围基本覆盖命题要求内容,试题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立意新颖,难易程度适中,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生答题中相对出错较多的有第2、8、10、16、17题。
综合题共5题,特别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学生读图和基本地理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如24题,第3问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此题要求同学们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把握十分重要,综合题总体题材较老,亮点不够,单选题突出。
通过本次考试,在今后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更要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读图,空间想象,知识与生活审题,组织等多面的训练,争取更优成绩。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本次模拟考试我校使用市期末统考卷,现将对试卷命题的认识和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如下:第一:对于试卷的整体评价。
1.试卷结构:本卷命题是按照新课标全国卷的基本结构,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题有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命题形式基本符合高考要求,也有机结合了期末统考的实际。
2.试卷知识分布:必修一政治文明16分,必修二经济文明51分,必修三思想文化22分,选修占11分(改革和人物二选一)近几年高考,经济史所占比重较大,本卷也反映了这一特点,但作为期末统考,政治文明分值太小,很多主干知识没有涉及。
3.命题特点:本卷命题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考要求,注重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但旧课标痕迹明显,新情境下的创新题不多,太注重对知识本身的考查。
第二:我校学生答题情况就整体而言,本试卷学生最高得分78分,及格率45%,其中选择题最高46分,一般学生得分在30到36分之间。
主观题评分较严,最高35分,30分以上占15%,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具体大体情况如下:1.选择题正答率在50%以下的有第3 4 7 9 13 14 20小题,第3题很多同学不看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错选C D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基本历史理论较差。
4题错选A B的占相当比重,反映出学生对解答原因类问题思路模糊,史实不清。
7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德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很多同学虽然有一定认识,但对特点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生错选A。
9题错选D的占一半以上,学生只看到自给自足没仔细看D项说的是田庄经济。
13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只从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去考虑,忽视题干提供的信息只是国企改革的成果。
14题学生对题干信息解读不准确,只注意“走向西的海路”错选哥伦布,而没有解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第一次走海路。
20题学生不能排除④,反映出学生史实掌握不清特别是时间概念太差。
2.主观题26题考查必修二古代城市经济,材料选择的北宋和明清为核心考点,设问难度不大,但学生答题并不理想,一般得7分左右,主要问题有审题不清,例如第一问表现原因不分;信息提取能力有限,信息点不全,不知道上升到一定高度认识和概括;第三问对于城市趋势的认识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失分。
27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属于必三核心考点,学生得分在6-7分,反映的问题有第一问审题不清,忽视题干让比较面临的形势;还有学生对核心思想及特点和作用还认识不清,甚至有的同学连洋务派都判断不出。
28题考查世界经济的相关内容,学生得分在7分左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二问很多学生只答出不同,没有分析原因。
还有史实概括不准确。
选做题29学生在归纳共同点时不能选好角度,概括不全; 30题对于人物评价还没有复习到,学生还没有掌握人物分析的一般方法,虽然题比较简单但得分不理想。
第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 在今后的复习中,一定还要下大力气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增强史实中的时空概念。
2. 加强解题中的审题训练。
3. 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4.提高主观题答题的规范性六校联考物理质量分析及复习建议1、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不透彻,不全面。
在复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2、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待加强,要加强对实验的教学与复习。
3、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要加强,需进一步强化学生训练,形成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体系。
4、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答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失分严重题目:3、8、12、13(1)、17(2)、18.六校联考历史质量分析及复习建议一、试卷整体评价1、试卷结构:按照新课标全国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无选择题,符合阶段性考试实际。
2、试卷知识分布:必修一分值52分,必修二分值48分,符合考前选定的考试范围,分布合理。
3、命题特点:命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考要求,注重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能关注国际时事热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就整体而言,学生最高得分90分,平均得分相对上次月考较高,主观题评分较为宽松,具体情况大体如下:1、选择题第2、3、9、14、19、20、21题错误率比较高,说明学生排除干扰选项的解题方法与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强。
2、主观题26题考察古代经济,材料选择古代春秋战国至清时期农业发展以及茶叶种植为考试题目,设问难度不大,但学生答题并不理想,多角度答题能力缺乏。
27、28题考察政治史内容,暴露出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及概括分析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