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族谱字辈

19族谱字辈

19族谱字辈江西铜湖锦溪梁氏族谱字辈排行:“彦公肇世业嗣绪大显扬贻燕鸿图远传家厚德彰人文济凤美仕学启龙光祖烈冠裳茂孙谋钟鼎芳三元应捷发五桂永腾香宠命逢天锡云礽万[礻冀]昌”天津市静海县梁氏字辈:“朝学天元春秀继续正大光明”河南元岗梁氏字辈:“永振洪万应殿作克中连建广耀生瑞明玉长承魁”。

河南坞西梁氏字辈:“敬景节科魁国民其之直士永文浦荣作吉龙元恒”。

河南陕县梁氏字辈:“公魁兴学希升祥乃顺安”。

河南新乡梁氏字辈:“怀名孟志宝孔学圣贤泽成龙继先德世传宗家兴旺延万通苏锡常联海杭来忠臣永盛长”。

河南洛宁梁氏字辈:“幸有篁林万年青品兼南山苍劲松虚心向上翠挺秀一枝三叶抚育情”。

河南光山梁氏字辈:“树德培家本,维思世绍之。

光昭启可大,建学庆前熙”。

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德广振建…建如勋,士之共和立。

…”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学文大成业传万”。

四川岳池梁氏字辈:“昌道汉贤定梁盛肇秉邦嘉庆伯世运宏文克自开恩任恒绍景应受鼎钟龄”四川毗泸梁氏字辈:“太炎宗德福仕志忠能友文才立大昌元珠安定郡学道光明廷万全隆盛举庆益喜青新”。

四川泸州梁氏字辈:“应承永怀思祈天,绍启文明仕克贤。

宗茂洪昌世泽远,鸿图玉后复光先”。

四川内江梁氏字辈:“国正天新顺家和万世兴文化有光辉”。

四川绵阳梁氏字辈:“仁义安邦志道同德”。

四川仪陇梁氏字辈:“光兴才华安邦”。

四川南部梁氏字辈:“先民志文应天开正”。

四川成都梁氏字辈:“先荣华富贵永”。

四川峨眉梁氏字辈:“方明登月贵茂绍德”。

四川梁氏一支字辈:“国公启毕成明仕正朝廷”。

山东阳谷梁氏字辈:“利道成家永”。

山东郓城梁氏字辈:“于乃衍尔邦作福照其光”。

山东历城、登州、莱阳梁氏字辈:“士节一永万玉世明学敬吉维振凤(春)延桂友”。

山东昌乐梁氏字辈:“学礼俊国全”。

山东滕州梁氏字辈:“学景西大庆”。

山东茌平梁氏字辈:“全家增福禄和泽敬献仪”。

山东高唐梁氏字辈:“登万永春升俊秀”。

山东东平梁氏字辈:“毓兴传绪久兆吉延开长作法诚树本广建庆贵祥鸿运少英志名源由正芳”。

广东大埔梁氏字辈:“日启文星佐昭佑穆桂馥兰馨世裕裔孙奋发求知科学兴业强国富民繁荣昌盛实现理想”。

广东信宜梁氏字辈:“世宗福仲王庸超章为人以德(昌大文学)承其祖业”。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宋·梁颢,八十二岁始中状元,金殿对策,独占鳌头,为多士之魁首。

石门教授;吴市高风。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梁代历史名人梁孟敏事典。

下联典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人。

家贪,父死卷席而葬。

初受业于太学。

博通群籍,竟业后入上林苑中牧猪,为当地人所敬。

旋归乡里,娶同县孟氏女,名光,貌丑而贤。

共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

后出关过洛阳,作《五噫之歌》,讥讽统治者奢侈,章帝闻而求之。

他改名易姓,复与妻隐居齐鲁之间。

后又往吴(今江苏省苏州),寄住皋伯通家,居于廊下,为人当佣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归,妻“举案齐眉”,奉上饭食,后世传为佳话。

京口桴鼓;金谷坠楼。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偕夫韩世忠击金兀术,红玉亲执桴鼓助战。

下联典指晋·石崇被孙秀杀,其侍妾梁绿珠坠楼自尽。

灞陵亮节;安定名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鹤山县官洲梁公祠联。

六言通用联政惟求平便民;事皆可与人言。

——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梁章钜自题联。

七言通用联满江还响红玉鼓;新派常吟卓如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名人梁红玉,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

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时,她击鼓助战,激励士气;金兵突破江防后,她上疏请治世忠罪。

绍兴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与士卒披荆斩棘,她亲自织帘为屋,深受将士爱戴,曾封为安国夫人。

下联典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钦冰室主人。

广东省新会人。

举人出身。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

人称“康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有《钦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红线女;卓如杰作墨经书。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字伯龙,昆山人。

雅擅词曲。

邑人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调,辰鱼填浣纱记付之,是为昆曲之始。

作有昆曲《红线女》等。

下联典指梁启超曾撰有《墨经校译》等著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巡抚文学家梁章钜(1775-1848)撰题苏州沧浪亭联。

梁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

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

有《文选旁证》、《楹联丛话》等多种。

闲为水竹云山主;近得风花雪月权。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撰题联。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

乾隆举人,赐殿试,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讲职。

工书法,与翁方纲、王文治、刘墉合称“清四家”。

著有《频罗庵遗订》。

南中喜得秦淮海;天下愿识韩荆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程春海赠梁茞邻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桴鼓助夫,争传红玉;坠楼殉主,不愧绿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梁红玉事典。

下联典指晋·梁绿珠事典。

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张岳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梁山舟撰书联。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翰林学士梁周翰的事典。

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

以辞学为流辈所许,有文集及《续因话录》。

下联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2]22家谱文献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梁氏五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七卷。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稿本一册。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字排印本。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梁怀廉、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民国)林公素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字排印本二册。

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增补至清道光年间。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大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星垣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瑞露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豫章集贤堂木刻活字印本。

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梁李七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

该谱创修于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嶲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

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

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现代)梁赵奎修,1950年铅字印本三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三十五卷、卷首。

南常德梁氏四修族谱,(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三卷、卷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