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真题及解析

2017《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真题及解析

初级综合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社会工作者老李的带领下,社区助老服务队向社区居民宣传助人互助的精神,促进邻里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社区助老服务队。

上述老李的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在文化层面的目标()。

A.激发潜能B.促进社会公正C.促进发展D.促进社会团结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在文化层面的目标: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邻里相互关爱,相互扶助是促进社会团结的目标。

2.关于社会工作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是从事志愿服务的人B.“助人”是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C.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通过专业实践养成D.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合作的过程答案D解析:专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因此答案选择D。

A混淆了专业社会工作与普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因此B项错误。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C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故本题选D。

3.社会工作者小王筹备“老来乐”老年人小组活动,吸引不愿意出门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区。

在开展活动时,小王作为支持者应()。

A.负责小组的领导与管理B.鼓励老年人分享人生经验C.评估老年人的正向改变D.邀请街道干部观摩小组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社工角色,支持者即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受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服务对象自立或自我发展。

所以答案选B。

4.社会工作者老李为10岁的困境儿童小蕾提供服务。

老李评估发现,小蕾母亲因残疾无法正常工作,父亲因抢劫刚刚入狱服刑,尽管小蕾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后能维持基本生活,但小蕾觉得会被社区其他孩子看不起,一直郁郁寡欢。

下列老李的服务中,体现促进小蕾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功能的是()。

A.邀请小蕾参加社区举办的兴趣小组B.协助小蕾母亲申请残联的残障补贴C.协调小蕾定期联系正在服刑的父亲D.联系小蕾亲戚商议其日常生活照顾事宜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基本生活能维持,但小蕾觉得会被社区其他孩子看不起,一直郁郁寡欢”,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小蕾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可以排除BCD选项。

5.使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拥有的一种核心能力,下列做法中,体现该能力的是()。

A.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B.协助服务对象激发自身潜质C.矫正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D.开发社会工作服务所需资源答案B解析:使能者是社会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角色。

使能的重点在于使服务对象具备某种能力,所以其实质就是挖掘和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潜能。

6.李女士与丈夫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经常发生激烈争吵。

社会工作者小陈评估后发现李女士与丈夫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决定对他们开展辅导服务。

上述小陈的服务涉及的社会工作领域的是()。

A.家庭社会工作B.学校社会工作C.社区社会工作D.青少年社会工作答案A解析:夫妻双方的问题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的范畴。

7.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校园欺凌事件过程中,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提供认知和行为的辅导,上述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属于()。

A.社区学校型社会工作B.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D.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D.混合型学校社会工作答案B解析:认知和行为辅导就是社工专业的表现,专业的社工对于服务对象的问题予以治疗就是专业社工的表现。

社区学校型是指在做工作时侧重家校联系,社区学校联系。

故排除A。

变迁型是指为了孩子因为环境变迁而带来的不适应。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指是指为了矫正学生偏差行为而进行的工作。

故选B。

8.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这突出反映了社会工作者()。

A.对同事的伦理责任B.对专业的伦理责任C.对机构的伦理责任D.对社会的伦理责任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就是对社会伦理责任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主要有促进整体社会福利、鼓励公民参与和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三方面。

9.关于社会工作伦理难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是社会工作者采用错误工作方法导致的困境B.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是服务对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的困境C.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是社会工作者学历水平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导致的困境D.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是社会工作者对两种以上共存价值观难以抉择导致的困境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受社工专业价值观影响,一方面受现实客观状况影响,当两种价值观产生冲突,社工就面临伦理难题。

故选D。

10.齐奶奶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症,常常忘记吃饭,有一次还差点走失,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齐奶奶独自在家非常不安全,但是齐奶奶家人白天无法陪护。

从安全防护优先的角度出发,小王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马上将齐奶奶送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B.让齐奶奶自己决定是否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C.与齐奶奶家人商量,将其送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D.邀请齐奶奶参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健康讲座答案A解析: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尽力鼓励服务对象自我决定,以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其在自助中获得成长和变化。

社会工作者尽可能避免为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如果实在不能避免此种情形,要与伦理专家及同事商量,再做决定。

但是!根据题意“安全防护优先的角度”,选A。

知识点: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步骤11.社会工作者小吴在社区开展青少年服务时首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服务方案,遵循社会工作基本原则的是()。

A.最小伤害B.隐私保密C.自由平等D.差别平等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即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又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在助人过程中充分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

知识点: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12.社工在社区开展服务时主动向案主介绍服务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受服务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义务,体现伦理责任的是()。

A.隐私保密B.知情同意C.文化敏感性D.自决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含6个方面:(1)对服务对象的承诺;(2)自我决定;(3)知情同意;(4)能力;(5)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6)隐私与保密性。

主动向案主介绍服务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受服务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义务,体现伦理责任的是知情同意。

故本题选B。

13.小明参加数学建模小组,认识很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小明十分开心,上述活动满足了小明的()。

A.尊重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易误选A。

小明参加小组,作为小组的一员,本身就是归属小组的表现。

在小组中,组员志趣相投,十分开心,说明在小组中得到了爱。

14.小明家在地震中受伤,他和他的母亲被送到不同医院救治,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当前必须满足的中介需要是()。

A.重要的初级关系B.经济上的安全C.无害的自然环境D.安全的住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地震中的孩子与母亲分离开,作为孩子的重要初级关系(亲朋好友),母亲的角色就很重要。

所以此时小明最需要的就是重要的初级关系。

15.小苗父母在国外工作,他与妹妹住在亲戚家,爷爷,婶婶,堂妹一起生活。

这样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扩大家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的类型。

爷爷、婶婶、堂妹三种身份的构成就是三个家庭的结合,所以应该是联合家庭。

联合家庭还可以存在其他旁系亲属。

16.李先生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小,还不懂事,要严格管教,不能由着孩子,因此孩子一犯错就打一顿,根据上述情况,李先生的教养模式属于()。

A.专制型B.支配型C.娇纵型D.放任型答案A解析:专制型的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家庭亲子关系实质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17.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小学生提供小组服务,针对煤气使用,交通出行,游泳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学龄儿童的特点看,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

A.防范校园暴力问题B.避免儿童性侵问题C.减少儿童功利行为D.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答案D解析:小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于危险性因素把握不当,极容易出现风险,社工通过讲解和教育就是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18.社会工作者小刘与服务对象李女士初步接触后,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李女士问题的原因进行诊断,对其困扰产生的时间,重要影响事件及个人成长经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上述小刘的工作内容属于()。

A.心理动态诊断B.人格诊断C.分类诊断D.缘由诊断答案D解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分为心理动态、分类和缘由三类。

心理动态侧重人格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类侧重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进行分解。

缘由诊断则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持续的时间等。

19.当服务对象面临危机时,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行动帮助服务对象将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这时,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A.现实反思B.及时处理C.强调关系D.多方协调答案B解析:危机干预的6个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育自主能力。

及时处理是指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

20.李女士在丈夫陪同下向社会工作者小杨求助,会谈后,小杨发现李女士具有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但从机构的服务范围来看,无法向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小杨想把李女士转介给其他专业机构。

在转介前,小杨首先要征得()。

A.李女士丈夫同意B.机构同意C.李女士自己同意D.督导同意答案C解析:共同行动、案主自决是社工的首要原则。

本题服务对象李女士虽然具有抑郁症的病症,但并不影响其自身判断事情。

因此转介是首先(最应该)经过的是服务对象本人的同意。

21.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为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首先需要与服务对象()。

A.制定计划B.签订协议C.共同评估D.建立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和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确定和服务对象之间开展专业服务,就需要签订服务协议,在协议里面,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2.社会工作者说,张阿姨,您刚才谈到母亲过世后,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您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发生了矛盾,您还担心接下来父亲的照顾问题,那么您这次最想谈的是什么。

上述这段话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