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答案】 D【解析】【分析】A.有误,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B.有误,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C.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答案】 B【解析】【分析】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及辨析词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中的“说”“铭”“序”“书”都是古代的文体。
B.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令”,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C.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巨著,我们学过的《三峡》就出自其中。
D.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时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应用“家”,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只有称呼对方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是冠以“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文体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
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和情感的意象,它常被称为“婵娟”“玉盘”等。
B. 豪放派为宋词流派之一,辛弃疾、苏轼是其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
D.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法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不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学习中分类识记,考试时要仔细对比、分析,防止张冠李戴。
9.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10.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
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尔(采桑子)【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只要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句数、字数的词即可知道词牌名。
细读全词,根据字数和音韵可知,这首词的词牌是“行香子”,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摘自《新京报》)【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
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1)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
(2)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
(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3)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来进行宣传。
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你从《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答案】(1)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倡导阅读经典名著(2)《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攻克不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