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背后的复仇观
《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
虎的父亲,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
地被抢占,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未婚
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而他自己
也被投进了监狱。
无论是谁,看了仇虎这般遭遇,也忍不住同情这个人。
然而,随着情节的深入,对仇虎的同情却慢慢地转为对他的担忧。
担忧他的安全?不!一个瞎了眼的老婆子,窝囊废的焦大星,
一个渴望从焦家这个牢笼逃离的曾经的自己的未婚妻——金子,一个在原野里放羊的白痴——狗蛋,这些人丝毫不会对一个能
从牢狱中逃出的被仇恨充斥的人造成威胁。
既然如此,让人忍
不住为他担忧,想要阻止他复仇的原因是什么?
当他逃出牢狱,找到仇家时,作为罪魁祸首的焦阎王早已
死去,仇虎转而把仇恨对准了无辜的焦母和焦大星。
“冤冤相
报何时了”,如果不是一方的完全毁灭,复仇本就是一个因果
循环的过程。
在复仇的准备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陷入迷茫、困惑、
痛苦的两难抉择中的人物形象。
杀人,为亲人报仇;不杀,却
不愿让自己的亲人枉死。
仇虎心中仍有善念,所以当“父债子偿”的观念占据上风时,他仍旧不忍心对大星下手。
所以,他
才会拿金子和自己的事羞辱大星,想让他在羞辱之下先动手,
表明自己是出于防卫才痛下杀手。
“他先动手,就怪不得我了。
”尽管他知道,他身上的罪恶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减轻。
正
如杀了大星之后,金子让他洗掉手上的血迹时,他说的那句:
不用洗,这上面的血迹是洗不干净的。
所谓“父债子偿”的理所应当,就让仇虎如此犹豫不决。
可以想象,当因为自己过失导致襁褓中的黑子被砸死时,仇虎
心中的悔恨和恐惧。
自己本是复仇者,如今却又背了仇债。
自
己本是前来惩罚罪人的,如今却成了罪人。
作为一个无辜之人,作者赋予他逃犯的身份,本就是给予了一份怜悯和希望,只不过是他选错了路。
所以,当新一轮的
罪孽由他开启后,希望的大门也在向他关闭。
曾向金子信誓旦旦表示能带她从黑暗的林子中逃出,乘上奔向希望的火车的仇虎,却一次次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
最终仇虎的人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