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之河流地貌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常限于河流凸岸)
三角洲平原
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 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 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 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 三角洲,多个连接再一起就成了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侵蚀
方向伸长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 侵蚀来自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二)河谷的形成
• 发育初期
下切侵蚀、溯源侵 蚀强烈,河流落差 达,流速快,剖面 呈“V”型
向下侵蚀(下蚀)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称为河流阶地,简称阶地。
阶地
阶地
河床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洪积---冲积平原
扇顶
扇顶到扇缘: 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
扇缘
冲(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 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 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 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洪水期水位
河漫滩
枯水期水位
河漫滩的形成
河谷加深 河谷延长
注意:(1)流水的侵蚀方式
(2)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长江向东奔流入海,其间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 地貌名称:峡谷(V型谷) 外力作用:侵蚀(下蚀)
A
B
• 发育中期
落差减小,下蚀 减弱,侧蚀增强, 使河谷拓宽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考纲要求
1.河流主要的侵蚀 地貌和堆积地貌类 型。 2.河流地貌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河流侵蚀类型 1、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典型地貌河谷
作用形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河谷变浅、 凹岸侵蚀 拓宽 凸岸堆积
连续的河湾
宽浅“U”型谷
向两侧拓展
河谷内泥沙堆积
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
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D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 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即 冲积平原
地貌名称:曲流(河曲) 外力作用:侵蚀(侧蚀)
A
B
A
B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
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成熟期
落差很小,下蚀停止 ,以侧蚀为主,河谷 更宽,呈“U”型,形 成冲积平原、三角洲
河谷的演变过程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V”型谷下侧蚀蚀减加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