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895年
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6年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7月1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5年6月
省港大罢工,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1926年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1926年7月
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1926年9月1日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2)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天安门前);6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秋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894年
(1)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2)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海战
(3)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4)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895年4月
(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1861年
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1861年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 担任总理大臣
1862年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2年
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1864年7月
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5年
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1903年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1904年开始
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1、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1912年8月
(宋教仁)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
3月宋教仁被暗杀;7月至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1914年初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1914年秋
日本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5年5月9日
“五九国耻”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898年秋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1899年
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移到直隶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
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
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5月
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2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897年
(1)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2)商务印书馆
1898年初
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2、清预备立宪
1906年
萍浏醴起义
1908年
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1911年5月
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27年
1、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2、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1927年
(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872年
(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
(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3)《申报》
1873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85年3月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8年
成立北洋舰队
1894年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年代
重要事件
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1899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1869年
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9世纪70至80年代
"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
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