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时代,母性的不同语义

不同时代,母性的不同语义

不同时代,母性的不同语义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女性题材的作品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细细品来,女性的形象与意义是区别于母性的,虽然她们之间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不同作家母性的意义做了不同的诠释。

关键词:母性圣洁丑陋痛苦
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于母性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些人眼中,母亲是爱的代名词,从母性角度出发,窥探世界的眼光是以大爱为前提的。

但有些观点则不同,有人认为歌颂母爱是对女性的贬低,母性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不应该是歌颂的对象,除非她身上没有任何一点值得赞扬的地方。

母亲也是痛苦的,即使她为了生存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在儿女眼中母亲已成为魔鬼,能做的只是逃离。

1 母性的圣洁
冰心是新文学中对母爱加以歌颂的第一位文人,她作为一个母性抒情者的形象存在于现代文学史的卷帙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不光是因为冰心在她的所有体裁的作品里都歌颂母爱,而是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从她的作品里领会了她对于母爱的格外的眷顾,使母爱本身的魅力得到全面展现。

冰心的早期小说名篇《超人》里所展开的那个改造人心的“爱”的实验,透露出冰心深信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即所谓的“内在人性力量”的存在,何彬拿出了10块钱让禄儿去治病。

但有趣的是,作为生理病者的少年禄儿最终成了心理病者何彬的治疗者,这又多少展示出冰心意想里“善有善报”的良好愿望,他用“慈母之爱”的推理使何彬幡然悟到人间的温情,从而消除了人与人心灵间的隔膜,回归到“爱”的人生中来。

这中间,“母爱”是中介,是核心。

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她用优美柔曼的文字赋予了母爱以无私、博大、超阶级的特征,母亲的爱是慈蔼的,是温柔的,是宽容的,是宽大的;但同时也是最严厉的,最强烈的,最抵御的,最富正义感的!”她用“母爱”为“爱”的典型代表,在自我理想领域期待建造这样的世界。

冰心这些歌颂母亲的作品在“五四”以后有很大的抚慰作用,借弘扬母性来肯定女性作为人的觉醒,作为人的价值的肯定。

女人在社会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五四”时期还有很多女作家为了追求自身的解放而逃离家门,因为此时的父亲是处于专制地位的,便把自己的愧疚感完全给了母亲。

足已看出她们的歌颂是建立在母亲的无私与牺牲上的。

她们削弱了母亲作为人地位,难道母亲就没有要求了吗?母亲一定要随时随地有求必应吗?这样的母性弘扬又把母亲的地位推回至“贤妻良母”的规则中,仍在维护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冰心等人的歌颂便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味的弘扬无私、牺牲。

到张爱玲的时代这个问题便出现了质疑。

2 母性的丑陋
为什么从冰心对母性的大力赞扬转而出现了张爱玲的母性的丑陋的急转呢?由伟大到丑陋的描写正是张爱铃等作家在五四以后对母性写作某些方面的觉醒,她认为提倡母爱的都是男人,而不是做母亲的人,如果是女人,那只能证明她没有其他可以肯定的地方,就只剩下母爱了。

爱,母爱是所有动物都有的情感,包括兽。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身为女性作家,张爱玲的确是不标榜母爱的。

综观她的作品虽然写的大都是“怨偶之间的残缺关系”,但怨偶背后更有个残缺的母亲,在不幸的婚姻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父亲在主角幼时就去世或缺席或无行为能力,凸显了母亲独占性的重要地位。

在无父的国度中,母亲是穷凶恶极的统治者,“母子连心”、“母女同体”的温暖都是梦幻泡影,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金锁记》,在其中从不曾现身或发言的二爷,徒然只是丈夫与父亲的象征符号,饱受磨难的七巧在丈夫二爷死后把她的怨恨、愤怒与痛苦转而施加在儿子长白与女儿长安身上,七巧以鸦片控制儿子,而这种控制又在“孝”的名义下以充满性挑逗的方式进行。

对女儿长安,七巧也同样以“孝”来施展压力,蓄意破坏她的幸福,把她推到绝望黑暗的深渊。

罪恶的母亲无所不在,理想的母亲则是缺席的,长安压抑的控诉令人感叹(真正的)母亲太不像(理想的)母亲,而另一方面,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张爱玲的邪恶母性,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在恐怖与悲
悯交错的阅读中,我们已经看出张爱玲的作品较之五四时多了许多世俗的东西在里面,没有了浪漫,没有了爱情,没有了真情,婚姻成了经济安全的保障,母亲成了悲剧的制造者。

3 母性的痛苦
到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已经摆脱了苦做女结婚员的命运。

现代意义的女性不仅仅要承担家庭角色,还要承担社会角色,这就使二个角色间产生了矛盾,在这种冲突激化而无法正当的解决时,就会出现一种人的异化。

她们屏弃了家庭的枷锁而完全承担了社会的角色,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自己的生活,她们屏弃家庭摒弃自己贤妻良母的身份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写到母性时,通常都是通过母女间的关系问题来写的。

池莉在《你是一条河》里塑造了一个坚强刚毅执拗坚韧的并且有八个孩子的母亲——辣辣形象。

辣辣的丈夫死于横祸,家庭的困境窘迫使她收敛起温柔的母爱,并狠心的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欢乐,迫使孩子们勤奋工作,“生产自救”。

没有文化更缺少精力的辣辣是教子无方的。

“照准了冬儿的嘴,抡起胳膊挥了过去”,“辣辣用儿子自己搓的麻绳将他吊在堂屋的横梁上,浑身上下只留下一条红领巾改做的小裤衩,扫帚蘸蘸盐水,不分上下狠命乱抽.”这些都是辣辣教育孩子的方式。

当福子拉着姐姐的手而避开母亲的手时辣辣才意识到她在孩子眼中已经没有了地位。

虽然作品中写到辣辣简直“后悔得恨不得一头撞死”,“一直倒在艳春的怀里哀哀恸哭。

”这不能说明她是伤
心欲决,而仅仅是一种良心上的对不住。

以上的种种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让人毛骨悚然,让人既伤心又怜悯的痛苦的母亲,她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可是我们看到这个母亲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她在最后也没有想到她的儿女会有这样的结局。

辣辣有八个子女,她当初想自己不需要再嫁了,以后在每个孩子家呆上个把月,自己的后半辈子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然而这个结局相信辣辣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了,她的每个儿女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就是他们的童年也是在母亲的训斥中度过的,可以说辣辣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她的身上有些没有被泯灭的母性,但是为了生存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计上,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恨她、远离她、以至离开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母性是卑微的、可怜的、可鄙的。

但是作为一个寡妇,她没有其它办法,只能接受命运带给她的一切。

女性作家们对母性做了相同而又不同的思考,这些母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也是作家们对自身的探询,在最终意义上对自我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子冈.冰心女士访问记[M].北京出版社,1984.
[2]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M].浙江文艺出版,1992.
[3]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皇冠文学出版社,19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