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基础知识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例1】(2014年秋季卷)(诗)(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秋季卷)(词)(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雨(南宋)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
(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青嶂”句写山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答: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例3】(2010年秋季卷)(曲)(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化用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知识点阐释】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类。
按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答题方略】1、看清题干要求,“题材”、“体裁”的概念不要混淆。
按照“人(官)——事(细节)——结果(品质)”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
①明确人物的身份(把握人物间的关系)。
②梳理人物的言行(明确其指向性)。
2、注意文中的简评性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留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语言、行动、神态、细节②侧面:对比(类比)、衬托、简评(歌)【拓展与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06年秋考)[黄钟] 人月圆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雨(南宋)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嶂”句写山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催租行成大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钞:户钞。
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14.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5.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踉跄”二字传神地写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B.“杂嗔喜”表现了里正转怒为喜、嬉皮笑脸的无赖特征。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钱罐很大但仅有小钱。
D.“不堪”、“聊”等词细腻地写出农民应对时的谨小慎微。
16.本诗“事文不相属而情意充沛”,即叙写事件并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有较多省略和留白,且情感充沛。
试结合诗歌容进行赏析。
(4分)(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
③翰海:沙漠。
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从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1分)15.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16.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
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4分)(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十月朔日咏桂(清)曾纪泽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金球。
已令残菊让三径,坐见老梅输一筹。
无尽光华须敛,休同百草竞春愁。
14. 在这首律诗颔联的□填入恰当的字。
(1分)15. 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借桂花抒怀,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B.颔联即物写景,用比拟手法描写桂树花叶。
C.颈联写桂与残菊、老梅相比,都更胜一筹。
D.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境界开阔,意味隽永。
16. 作品尾联借物抒怀,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
(8分)水调歌头定王台(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