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填料密封
当泄漏流体压力作用时,根据流体压力与填料之间的 相互作用,流体压力沿轴向的分布出现两种不同的状 况。 一. 压盖压力显著比流体压力高,压缩填料与轴表面 形成微小的迷宫接触状态,密封间隙中的泄漏流体受 到节流的作用,所以流体压力(p)沿填料长度呈非 线性规律分布,如图4-6(a)所示。
二. 填料与轴表面的径向接触应力比流体压力低, 于是除了压盖附近外,流体压力将填料推向填料 函壁面而脱离轴,所以流体压力沿填料长度的分 布状况如图4-6(b)
4.1.4 填料的安装、使用与保管
4.2 往复密封
往复密封——是指用于过程机械作往复运动机构 处的密封,包括液压密封、气动密封、活塞环 密封、柱塞泵密封等。
4.2.1 液压密封
1. 对液压密封的基 本要求
一般的液压密封 指液压缸活塞密封和 活塞杆密封。当范围 更广、要求更严时, 还包括防止灰尘或外 界液体进入系统的防 尘密封。支撑环起到 类似滑动轴承的作用, 支撑侧向载荷,维持 液压密封同心的作用。
因此,填料与运动的轴或杆之间的泄漏或逸散成为填 料密封成功的关键。
1. 软填料密封的安装状态,即预紧压盖螺栓,轴是静 止的,没有密封介质压力存在。
螺栓伸长时产生一轴向力 Fg ,压盖压力 g Fg A,
A为填料函的环形截面积,A 0.785 D2 d 2 。
填料具有粗糙的表面,且是可压缩的材料
g pe2 fKL/t / K (4-7)
(2)摩擦力和摩擦力矩
作用在填料轴向微元上的摩擦力:
dFt fcdr x dx fcdK ge fKx/tdx
对上式积分,得到填料与轴的总摩擦力:
Ft
fcKd
L 0
g
e
fKx
/t
dx
摩擦力矩则为
图4-28表示了 气动气缸的主 要构件,其密 封构件有:活 塞杆密封、活 塞密封、防尘 密封、冲程终 了刹车系统的 衬垫密封。
4.2.2 气动密封
(1). 基本要求
对于气动气缸,摩擦问题是最重要的,气体的泄
漏降为其次。密封件的润滑问题是气动密封的设计要 点。
对于很多场合,不允许对气动设备进行油雾润滑,
,
代入得:
这表明只要弹性体材料的泊松比维持在0.5附近,密封的 接触应力 总比介质压力P高 因此具有自动适应流 体压力变化的能力。
O形圈的自密封机理ຫໍສະໝຸດ 矩形截面的基本原理一样的。(2). 液压往复运动用O形密封圈
O形圈是液压活塞和活塞杆常用的密封件,但在应用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活塞杆密封
解决方案是采用无油空气。在整个设备周期内,润滑 膜均存在而无需维护。
(2). 气动密封典型唇口结构
图4-30为典型弹性体气动密封唇口部位的两种结 构,其初始接触应力决定于密封与其偶合密封面 的过盈量。密封的接触应力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 增加,即具有自紧作用,不过这也将导致摩擦力 的增加。
现代气动技术的发展,要求气动密封的润滑持久、 有效和抗腐蚀,能实现无油润滑。
(4-4)
由上式可得到保证软填料密封所需要的压盖压力为:
g peL / K1 (4-5)
当轴回转时,填料与轴摩擦的轴向分量为零 f1 0 仅与填料与填料函内壁的摩擦 f f2
并假设 K K1 K2,D d / 2 D,
则式4-3、式4-5可简化为:
r x ro x ri x Kge fKL t (4-6)
图4-13所示密封环在自由状态下的密封表面产生了 接触应力
图4-14,操作过程中,流体压力P作用在密封环暴 露于介质的表面,使得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增加到, 此时 大于被密封的流体压力P,从而实现了密 封。
接触应力 与介质压力P的关系可通过分析三维应 力应变关系获得,其表达式为
,
式中 为弹性体材料的泊松比。对于弹性材料
总接触压力包括环的初始接触压力和气体压力产生 的接触压力。
通常气体压力产生的接触压力较大,是形成轴向和 径向密封阻力的主要原因。 但当气体压力较小时,则环的张力可能是主要的。
(2)活塞环的作用 活塞式压缩机分为油润滑压缩机和无油润滑压缩机。 1. 油润滑活塞环 2.无油润滑活塞环
4.2.3 旋转轴唇形密封
唇形密封——结构简单、紧凑、摩擦阻力小,对无 压或低压环境的旋转轴密封可靠
1 .唇形密封
(1)无压旋转轴唇形密封
1). 基本概念 下图给出了从填料密封到唇形密封的发展过程。
2. 密封唇的几何形状
下图为现代弹性体径向唇形密封的机构图,柔性环状 隔膜的一端为密封唇口,另一端与金属骨架固联。
密封面由两个相交的锥面形成。油侧的接触角要明显 大于空气侧的接触角。 下图分别表示了唇形密封正常安装和反向安装的情况。
1.基本结构
与机械密封相比,软填 料密封——优点:结构 简单、价格便宜、加工 方便、装拆容易和使用 范围很广。缺点:填料 与轴或杆表面摩擦和磨 损较大,造成材料和功 率消耗大。 填料密封要允许一定的 泄漏量,为了润滑摩擦 部位并带走摩擦热,降 低材料磨损,延长使用 寿命。
2.软填料的分类、材料和结构
由以上分析可知,填料预紧后的径向接触应力与 泄漏流体压力的分布规律恰恰相反。为了保证填 料的密封作用,要求填料与轴和填料与填料函之 间的径向应力足以使介质不可能沿其流动,即填 料函底部的径向应力不小于泄漏流体的压力P。即:
ri L K1a L K1geL p
ro L K2a L K2geL p
(4-8)
(4-9)
(3)泄漏率
密封介质沿填料与轴之间的环形间隙的泄漏,可
视为流体作层流流动,理想条件下的泄漏量可按
下式计算
Q Dph03 12 L
调节填料轴向压紧力,使其沿径向与轴紧密接触, 是保证软填料达到密封的关键。
(4)磨损与润滑
由于摩擦引起的磨 损是软填料密封中 的一个突出问题。 除了填料磨损外, 转轴或往复杆也同 样发生磨损。正常 装填的填料在压盖 处磨损较大,向内 逐渐减小,而装填 不好的填料出现如 图4-7所示的异常磨 损状况。
气动专用的唇形密封圈,与液压密封圈相比,唇口较 薄,接触部位隆起。
(3)方形圈气动密封
(4). 无油润滑气动密封
4.2.3 活塞和活塞杆密封
活塞与气缸内表面的密封由活塞环来实现;活塞杆 与缸体的密封一般由填料密封来实现
1. 活塞密封—活塞环
活塞环是依靠阻塞和节流机理工作的接触式动密封。 (1)活塞环密封的基本原理
a x gex
(4-2)
—系数,
4
f1K1d D2
f2K2D
d2
所以,填料与轴和填料函之间任意x处的径向应力:
ri x K1a x K1gex ro x K2a x K2gex (4-3)
上式表明填料与轴和填料函之间的径向应力在压盖 出最大,并以指数规律向填料函底递减。
4.1.3 软填料密封结构的设计 软填料密封结构的发展方向: 1. 填料沿填料函长度方向的径向应力分布均匀, 且与泄漏介质的压力分布规律一致。 2. 考虑冷却和润滑措施 3. 设置及时或自动补偿填料磨损的结构; 4. 在填料函底部设置底套,以防止填料被挤出; 为防止含固体颗粒介质的磨蚀和腐蚀性介质的腐蚀, 采用中间封液环,注入封液,起冲洗和提高密封性 的作用。 5. 采用由不同材质的填料环组合的结构。
4.1.2 软填料密封的原理
(1)应力特征
在预装填料的填料函中,流体可能的泄漏通道主要是 穿过软填料材料本身的渗漏和通过填料与轴外表面, 以及填料与填料函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的泄漏。
对于填料材料本身的渗漏,可以通过以下解决:一、 压缩时软填料被压实,二、通过改变填料材料或结 构
对于填料与填料函内壁面的泄漏:无相对运动,泄漏 量好控制
与纯粹的旋转运动密封不同之处:往复运动密封的泄 漏率在构成一个循环的两个行程中是彼此不相同的。
对液压密封的基本要求如图所示:
2. 弹性体密封的基本原理
以橡胶O形圈密封为代表,介绍弹性体密封的基本 原理。 (1)自密封机理 弹性体密封的“自动密封”或称“自密封”是依靠 弹性体材料的,弹性、并存在初始装配过盈量或预加 载荷来实现的。
3. 密封界面的特征
主要有密封界面接触载荷、弹性体的初始磨损、轴 的表面粗糙度及密封接触面的润滑。
4. 动力密封机理
下图揭示了弹性体唇形密封的动密封能力。“回泵送” 就是唇形密封的“动力密封机理”。
实验过程:
1)稍许干运转,测量干摩擦转矩;2)停止运转,在 空气侧注以一定量的润滑油;3)重新开始运转,摩 擦力矩明显降低,同时油膜被渐渐地泵送到密封的另 一侧;4)最后,当所有的油被送到油侧一边后,摩 擦力矩又突然增加。 结论——如果唇形密封是近似对称的,或者接触面不 能形成必需的微突体或棱脊,那么,唇形密封并不会 产生明显的回泵送现象。
第四章 过程机械密封
4.1.1 引言
4.1 填料密封
填料密封——又称压盖填料密封,主要用于过程机器 和设备运动部分的密封,如离心泵、真空泵、搅拌机、 反应釜等的转轴和往复泵、往复压缩机的柱塞或活塞 杆,以及做螺旋运动阀门的阀杆与固定机体之间的密 封。 填料密封依其采用的密封填料的形式分为软填料密封 和硬填料密封,本节主要介绍软填料密封。
• a:分类 • 按功能、材料和加工方法等分类。 • b:材料 • 实际软填料由基体材料和辅助材料组成,基体材
料用于满足耐热性、化学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而 辅助材料则满足润滑性、致密性或防腐蚀的要求 • c:编结填料结构 • 编结填料按编织方式分为夹心套层式编结填料、 发辫式编结填料和穿心式编结填料等三种。
当往复运动时,密封是依靠密封件与运动活塞杆之 间流体膜的弹性流体动压效果来实现的。 典型的活塞杆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