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包括大气层中的任何气体。
大气层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能够吸收红外线辐射和热量,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们就像温室的玻璃,允许阳光射入,但同时也保留其内部形成的热量,并不让其流失,从而引起内部温度的升高。
目前,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并聚集在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六氟化硫和两组工业气体氢氟烃(HFCs)和全氟烃(PFCs)。
氟氯化碳(CFCs)和含氢氯氟烃(HCFCs)是温室效应较强的气体被频繁使用于冰箱制冷。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这两种气体因为其对平流层臭氧层的破坏,正在被逐渐淘汰,因此它们没有被列入《京都议定书》的范畴之内。
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GWP)
每种温室气体都有其引起全球变暖的不同能力。
为了比较每种气体的变暖潜能,我们创建了被称之为全球变暖潜能值的指数,该指数取决于气体的辐射属性和分子重量,以及大气浓度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的。
对于某一种气体的温室变暖潜能值的定义是在一段特定的时期过后,该气体相对二氧化碳的变暖影响,该二氧化碳
变暖影响被定义为全球变暖潜能值1。
举例来说,含氢氯氟烃134在100年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是1000。
这意味着1吨含氢氯氟烃134在100年内对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是1吨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影响的1000倍。
在最常见的非二氧化碳类气体中,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21,而一氧化氮则为310。
水蒸汽实际上是最强大的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无法直接影响水蒸汽的浓度,因为它在几天内就会迅速在大气中转化
为雨水。
但是大气中水蒸汽的数量取决于全球温度——即温度越高,水蒸汽就越多。
因此由于其他温室气体积聚而造成的变暖将会造成大气层内含有更多水蒸汽。
这一效应又增强了最初的变暖,因为水蒸汽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