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文言词的含义。
2、体会第一小节的审美感觉并熟读;理清本课写作顺序,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体会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感受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一、了解预习,初识闰土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课件出示鲁迅资料)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海边的少年,他是鲁迅先生的少年玩伴,名字叫——(板书课题:少年闰土)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首先要考考你们,这些能读正确吗?出示词语,检查识读:多音字:正月、供品、畜生、五行、神佛(你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对,这些都是由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灯片)3、多音字解决了,这些句子你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如果还能理解带点的字就更厉害了。
你对哪句有把握就读哪一句。
抽读句子,随机引导理解“古白话”词汇。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2)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用现代词去理解)(3)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4)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5)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6)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7)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8)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9)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结合朗读理解其间、项、家景、祭祀、无端地、素等词语,落实“祭、祀”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
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代作家们的文章,你会碰到很多这样的词汇。
我们可以运用很多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用现代词汇代替、找近义词等等来读懂它们。
4、理清写作顺序师: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
下面请你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琢磨琢磨文章的写作顺序(课件出示四个词语)师: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回忆相识相熟离别如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你们觉得应该是怎样的顺序?(了解倒叙写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是有他的道理的。
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就会明白了。
找出相应的段落,做好//记号。
二、直面勾勒,再识闰土师: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这段回忆的确是烙印在作者心中最深刻最神奇的记忆。
(出示第一小节)1、指名读:师:读着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交流,感受色彩美、静)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出现了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指导朗读第一句)师:这个少年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会用什么?交流。
师:这些阅读感觉可以任选一个批注在课文旁边,(师板“威风凛凛”)生作批注。
2、师:谁能把少年这种英武不凡、机智勇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导朗读第二三句)3、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第一句,生读2、3句,师:如果说第一句是写景,那么2、3句就是——写人如果说第一句是一种静的,宁静、深蓝的静,那么2、3句就是——动的如果说静的写景的笔触要用舒缓的语气来读,那么2、3两句动的写人物的笔触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比较激动的,激昂(指导朗读)一起来见见那真实的闰土,让我们走进他们相识的片段,你看到闰土了吗?三、回味相处,烙印闰土1、交流,了解作者写人外貌方法快速读读课文,找找真实的闰土什么样的?出示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小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齐读师:眼前的这个闰土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找一个刚才说的,自己心里想的,批注在书上,(师板:憨厚朴实)指导感情朗读:能把他那个天真可爱的来读出来吗?谁来试试?师:从作者对闰土的观察和描写上,你发现什么特点?回忆一下,通常我们要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往往从什么写起?通常我们写人物外貌的时候都是从眼睛开始的,但是鲁迅先生不这样写的。
你发现了吗?师: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漫画大师丰子恺,(出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师:你能发现这两位大师在描画人物上有什么共同点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描写)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
对于鲁迅这个城里少爷来说,与他年纪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在眼睛头发,而是他海边少年独有的紫色的圆脸,小毡帽和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是跟他以及平常的朋友们截然不同的。
所以你的启发是。
(抓最大的特点)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这段话。
2、引导概括四件新鲜事师:闰土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
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他都给我讲了哪些事。
交流第一件:雪地捕鸟师:你能用这样的方式概括其余的几件事吗?出示课件: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师:对鲁迅来说,这其中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让我觉得是——稀奇事,新鲜事,所以这些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拨动他的心。
四、小结学法,引出期待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鲁迅先生抓住人物特点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闰土,在跟闰土的相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四件新鲜事。
这四件事让鲁迅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波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细读事件,感受内心1、师:如果你观察够仔细,读得够仔细,你会发现有一个标点,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是什么?有很多省略号师:第一处在哪?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省略了什么?师:第二处呢?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省略了什么?师:第三处呢?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省略了什么?师:第四处?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师:你看,这些省略号也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拨着我的心哪。
听着闰土娓娓道来、滔滔不绝的讲述,此时在我的心里,闰土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师板“见多识广”)2、师生合作读“四件新鲜事”师引导读:是的,我们读着这四件事,感受着这些省略号,我们分明感觉到这是一个见多识广,这是一个聪明能干,这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农村少年,比如,第二日我便叫他捕鸟,他说生接读: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蓝背……师:于是我又很盼望下雪,闰土又对我说——生接读:现在太冷……你也去。
师:不愧是无所不知的闰土,晚上管西瓜是管贼吗?生接读:不是。
走路的人……你轻轻地走去……师:我那时便不知道这所谓的猹……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生接读:有胡叉呢。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师: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生接读:我们沙地里……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师:这些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讲话那真是把我们给镇住了,此时在我的心中这个见多识广,无所不知的,这个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多厉害呀!所以,面对这个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闰土,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生接读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生接读出示两段,齐读。
师:“四角的天空”让你想到哪一个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师:坐井观天、井底之蛙一回事,反正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闰土面前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井底之蛙,面对他这样滔滔不绝,我的内心引起的一再是这样的感受——指生分别读这两段。
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我所不知道!这一连串“不知道”的背后,是一种不满的宣泄、一种遗憾的慨叹、一种真切的向往啊!你们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人。
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对他的不满,对他的遗憾,对他的向往的体会一起来再读这段话——“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六、缠绵离别,长忆闰土课本打到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看到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忆起闰土,课件出示(1)女声读。
选东西给闰土时,脑中跟出一个少年,课件出示(1)男生读。
家道中落,遭遇变故,逢到困苦时,他会想起自己的玩伴闰土,课件出示(1)学生齐读。
)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过去了30年,当再踏上故土时,母亲说小时候的玩伴闰土要来看你了,作者的头脑中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课件出示(1)学生再齐读。
七、师作总结,结束本课三十年,烙印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幅绝美的画面,就是这样一个威风凛凛、憨厚朴实、见多识广的少年,就是这样一段真诚质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