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练习题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

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

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所在学校()
A.从广场向正西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
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A.1∶100
B.1∶1 000
C.1∶10 000
D.1∶100 000
『解析』第1题,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日出东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

第2题,该学校长500 m、宽240 m,要绘制在B3纸上,通过计
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 cm代表实地距离500 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 000=1∶1 000。

『答案』 1.C 2.B
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4.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第3题,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

第4题,楠迪经纬度大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大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

『答案』 3.D 4.D
5.(2018·江西五市八校二模)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要想宣传“险、奇”效果,应使海报中的陡崖坡度加大,故应在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答案』 B
(2018·河南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7.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第6题,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则高差为600~800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D正确。

第7题,山区修建公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较小,故C正确。

方案1在乙附近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多且密集,因此不合适。

方案2在甲处基本垂直等高线,坡度太大而不合适。

方案4沿线高差太大,且穿越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因此不合适。

『答案』 6.D7.C
(2018·武汉一模)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A.500 m
B.550 m
C.600 m
D.650 m
9.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

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第8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米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米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米,注意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所以B正确。

第9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 000 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

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面积较大。

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甲、乙、丙位于山脊处。

『答案』8.B9.D
(2018·沈阳二模)今年5月1日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A.东南方向A1B1
B.东南方向A2B2
C.西南方向A3B3
D.西北方向A4B4
11.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B1
B.B2
C.B3
D.B4
『解析』第10题,从速度图中可看出,开始速度较快且由快变慢,说明是行走在上坡段;后来速度由慢变快,说明行走在下坡段;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四条线路可判断行走路线是A3B3;再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

第11题,5月1日日落西北方向,结合山地阻挡原因,在山地东侧的地点(如图中B3、B4)不能看到日落,B1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日落,所以当天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B2。

『答案』10.C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烟台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以及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

(4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6分)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四点)。

(4分)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

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有的同学提出质疑,感觉不够公平合理,试说明理由。

(4分)
『解析』第(1)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图左下角指向标,
<1 000 可判断河流从东向西流。

图中等高距为100 m,龙山的海拔为900 m<H

m,甲村的海拔为300 m<H甲<400 m,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 m<ΔH<700 m。

依据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6 ℃,可计算出两地温度差。

第(2)题,地形、地势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变化以及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

第(3)题,从海拔高度、地形类型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第(4)题,注意图中AB、AC两线路等高线的疏密及坡度陡缓的差异。

『答案』(1)自东向西。

3 ℃到4.2 ℃之间(3 ℃<T<4.2 ℃)。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低山、河谷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①海拔在300~400 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经过;④白水河北岸;
⑤谷口朝南。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描述图中地形和地势特征。

(6分)
(2)图中拟建一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应在何处,为什么?同学们为什么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

(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延伸方向即可判断,注意从地形和地势两方面考虑。

第(2)题,火情瞭望台需要视野辽阔,而宿营地要求安全。

第(3)题,主要从地形、地势对聚落的影响方面考虑。

『答案』(1)整体来说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南部有平原;地势中部偏高,向四周降低。

(2)D处。

原因:海拔最高,视野范围最大。

A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山区聚落规模小且数量少,平原地带聚落规模大且数量多。

14.(2018·河南开封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8分)
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解析』该岛的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岛屿东西两侧气候类型的差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上。

『答案』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