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州市椒江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1、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正规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A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故选A。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实践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A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实践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指教师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做出表率,正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故选A。
3、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答案】A
【解析】课堂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老师要能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故选A。
4、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答案】D
【解析】情感体验是学习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
道德情感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是人们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种内部力量,是道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故选D。
5、科学实验中,老师强调学生注意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感觉能力
D、知觉能力
【答案】B
【解析】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
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不能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而要细致具体地引导。
故选B。
6、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A、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教育者
【答案】A
【解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1)社会需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学
科知识水平: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故选A。
7、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是()。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故选C。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答案】C
【解析】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一词源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称高原期或高原现象。
故选C。
9、“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为了服从社
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
故选B。
1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答案】B
【解析】新课程改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必须要先确立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故选B。
1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
A、针对学习自主性
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个性张扬
D、发展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