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和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高职)1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中高职连读班)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现代汽车结构、原理、性能等基本理论,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维修服务等相关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规格:通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较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毕业生应当具备如下能力:1、知识结构:(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知识。
(2)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知识、力学知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液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能力;(4) 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现代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汽车驾驶、汽车及配件销售、现代汽车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1)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2)具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
(3)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处理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4)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及专业软件应用的基本能力;(5)具有检测与解决汽车机械故障、电控故障的基本能力。
(6)具有汽车及配件营销能力;具有进行汽车及配件售后服务能力;具有进行汽车企业管理能力;具有汽车驾驶操作的基本能力;(7)具有从事运用和检修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9)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
(10)具有生产组织能力及质量管理能力。
3、素质结构:(1)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为;(2)熟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公民基本素质要,做合格公民;(3)熟悉汽车行业岗位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做合格职工;(4)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合作协调能力;(5)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五.职业面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汽车专业维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维修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部门、机动车检测站和其他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性能试验与检测、汽车维修、故障诊断、质量评价和技术开发、汽车营销及管理等一线操作工作。
六.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汽车运用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9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能力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汽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企业、保险公司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部门主要分布在维修部门、销售部门、车险理赔部门、车险查勘部门等。
主要工作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车辆维修质检、汽车技术培训、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保险理赔、事故车估损、二手车鉴定评估等。
知识规格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及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2、具有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汽车电路与电气等基础知识;3、具有汽车发动机、传动、行驶、转向、制动系统和车身电器等的结构、原理等基础知识;4、具有汽车电控系统、汽车性能检测的基础知识;5、具有汽车常见故障的检测、分析、诊断和维修的基础知识。
技能规格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2、具有一定英语表达能力及英语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具有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基本能力;2、具备汽车驾驶的能力;3、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能力;4、具有使用现代化汽车检测设备、仪器和工具的能力;5、具有汽车各系统故障检修及维修质量检验的能力;6、具有运用汽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故障和维修的能力。
素质规格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四、职业岗位1.职业岗位分析汽车维修企业的主要岗位有:汽车维修工、服务顾问、客户服务、备件管理、汽车维修车间主管、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喷漆维修工、汽车质量检验员、汽车保险理赔员等。
1)汽车维修工汽车机电维修工具有阅读和理解说明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具备技术方面的知识、经验,或有接受产品系列方面培训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基本机械维修技能;动手能力强;具备娴熟的驾驶技能;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
2)服务顾问服务顾问应具有机动车驾驶证;并具备处理投诉的相关知识。
服务顾问还应具备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除数年短期工作实践经验外服务顾问还应具备汽车行业技术主管资格证书和外语知识。
3)备件管理备件管理具有统计计划能力:备件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具有编制备件订购计划的能力;具备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配件市场供需状况,拓展供货渠道;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
4)客户服务客户服务应在处理投诉方面具备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知识;应具备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汽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汽车行业的资格考试证书以及外语知识;提高有关产品和服务的知识水平,通过参加商业展览和教育活动、建立个人关系网、查看行业出版物井参加专业社团保持专业的沟通技巧和专业技能。
5)服务经理服务经理具有管理技术业务的经验或具有汽车行业提供综合服务业务的经验,服务经理应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具备激励员工和分析思考的能力,高水平的驾驭能力,具有团队工作能力以及交流与协商技巧,或为汽车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的技术经验,为人诚实、正直,并以客户为中心。
6)车间主管车间主管在遵循服务流程的前提下,负责对进厂维修的车辆按相关分工进行派工,维修过程监控和完工处理。
具备整个汽车产品方而的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除不断进行自我培训外,车间主管还应通过参加制造商服务部门提供的所有相关持续培训,完成全部高级培训课程。
7)技术总监技术总监在遵循制造商指导准则的前提下,负责对客户车辆按相关要求进行快速保养和维修,必须具有汽车行业技术主管资格考试证书;并具备整个汽车产品方面的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除不断进行自我培训外,还应通过参加制造商服务部门提供的所有相关持续培训,完成全部高级培训课程。
2、主要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序号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发展方向 1汽车修理工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车间主管技术总监服务顾问备件管理客户经理服务经理2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 3汽车检测员机动车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 4 汽车维修接待员汽车维修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五、专业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1、总目标: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主要课程模式。
依据工作任务情境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工作过程步骤和“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六个工作过程要素,选取“适度够用”的教学内容,且以经验性(怎么做)和策略性(怎么做更好)知识、技能为主。
应以学生亲历完整工作过程为原则,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加以序化,并保证教学内容主要以“工具”的形态向学生传授。
基此,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或案例式教学法,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步培养。
通过课程的实施,达到以下目的:(1)获得综合汽车维修职业能力,达到汽车维修生产第一线人才的入职(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要求;(2)形成健康的人格与个性,身体健康;(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设计思路:(1)本方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缩小与企业间的职业岗位距离,结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公共课程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服务专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以有用、适用、够用为原则,凸显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2)积极推行“双证制”,以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培训和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课程设置在执行过程具有可调性。
(4)本专业汽车维修核心技能根据汽车维修实际过程划分为:拆卸、装配、调整、维护、检测诊断五个核心技能,每一个核心技能对应一个核心课程群,每一个核心课程群又由若干个教学项目组成,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来进行评价。
(5)教学项目主要根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内容,内容包括专项技能所需的理论项目和实践操作项目,新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项目式教学为基础,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场所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内完成,真正实现边讲边做、边做边讲,讲做结合。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内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实物的特点与特长,实现教学高效化及技能掌握的牢固化,设立学校可根据当地情况依据教学指导方案进行内容选择与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