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改增之合同定价与条款签订

营改增之合同定价与条款签订

营改增合同定价与条款签订

一、合同定价

对于金融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税率从5%改为6%,考虑到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实际税率应为1/(1+6%)*6%=5.66%,销项端实际税负上升0.66。如何通过定价策略来抵消营改增的影响,举例如下:

A证券公司对外提供承销业务,营改增之前约定,承销费100万。在营业税下,A证券公司需要承担的税负为100*5%=5万元。营改增之后需要承担的税负为100/1.06*0.06=5.66万。营改增直接导致A证券公司利润减少0.66万元。

怎么办,单纯考虑获取更多的进项税吗?当然不是,因为证券公司的进项税和销项税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靠那么点进项税完全打不住销项税的增加。唯一的手段就是转嫁,转嫁给下游单位。可是一说到转嫁,很多业务人员就觉得,这个国家政策变更怎么能由业务人员来承担呢,这好不容易维护起来的客户关系,现在突然要涨价,对方能不能答应呢?

这时候需要大家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对方是企业,这个转嫁就一定能完成。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因为营改增最大的获益单位就是营改增涉及行业的下游行业,因为他们突然就有了进项税抵扣,成本一下子就下降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营业税下,企业的成本是100万。但是营改增之后,由于其进项税5.66万是可以抵扣的,他们的成本一下子下降5.66万,这个政策红利不能全被对方占了,所以我们肯定要把0.66万的成本转嫁出去,因为即使转嫁0.66万,他们还是有好处的。用上面的例子看,原来营业税下利润为95万,为实现增值税下利润为95万,定价为95*1.06=100.7万,我们需要交纳增值税为

95*0.06=5.7万。对于对方单位,虽然需要支付100.7万的现金,但是其支付的现金中5.7万是购买的进项税,实际进成本95万,对方还是有5万的税收红利。接下来第二步才是考验业务人员的时候,如何从客户口中分的这5万税收红利的一杯羹,这就要考业务人员的本事了。另外一种就是对象是个人,他们并没有政策红利,怎么转嫁就看整个行业的最终博弈,比较乐观的估计就是大家都会选择转嫁,最终在一个相对均衡点上,提高服务价格。

二、条款签订

说完合同定价,接下来需要说一下合同条款设计。在营业税下,合同上并没有明确的税金条款,如果是长期限的合同,遇到政策变更就非常的尴尬。你没法在合同中迅速对政策的变更做出应对,将会承受政策变更带来的风险。营改增之后我们应该在签订的新合同中,对税款承担做出明确,例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确,提供的合同价款不含税金额95万,增值税5.7万,后续税率变动对增值税的影响由购买方承担。为什么对方会接受呢?我们要牢记,对于机构客户,他们的成本就是不含税价格,税金再变化,都是他们提前购买的进项税,未来都是可以抵扣的。而对于中国的增值税改革,统一税率是大方向,未来金融行业的税率肯定会上升,有这样的税率调整保护条款对我们是有利的,而且对下游企业也并无损失。

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税负低吗?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税率最低的为6%,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能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就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实不然,一方面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如果能够做好进项销项的匹配,实际税负可能差异并没

有那么大。更重要的一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会导致定价的差异,也会影响购买方的购买倾向。举例说明:

小规模纳税人A(征收率3%)和一般纳税人B(税率17%)都生产同样的电脑,含税定价为5850元。作为购买方,理智的肯定选择B,因为B开专票,实际入账成本只有5000元,850元是进项税,可以抵扣。而如果购买A的电脑,即使A找税务局代开专票,入账成本5679.61元,进项税170.39元,劣势很明显。如果A改变定价策略,采用和B一样的不含税价格,那定价为5000*1.03=5150元,这样可以与B获得同样的竞争地位,但是这时候B却可以抵扣进项税,A 又在进项端亏了。

所以在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资格时还是得综合考虑,不能简单认为3%的征收率比税率低,有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