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四. 脱氮与除磷
1. 生物脱氮技术原理 ➢ 氨化与硝化 ✓ 氨化反应:它是硝化反应的预处理,有机氮分解为氨 态氮 ✓ 硝化反应:NH4++2O2→NO3-+H2O+2H+-Q ✓ 硝化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自养型 ✓ 硝化反应正常进行应保持的环境条件 ①好氧条件,DO>1mg/L ②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BOD5/TKN<3 ③高碱度:1g氨态氮完全氧化,需碱度(CaCO3) 7.1g ✓ 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DO、温度、pH值、生物固体 平均停留时间和重金属及有毒物质

(厌氧) 最终产物:N2、H2S、CH4、CO2、H2O及能量
一. 发酵与呼吸
➢ 能量的贮存与转化
ADP H3PO4 30.6kJ ATP ATP ADP H3PO4 30.6kJ
➢ 传氢体与传电子体
(3-2) (3-3)
传氢体:辅酶Ⅰ(NAD)、辅酶Ⅱ (NADP)、 黄酶(FAD、FMN)、辅酶Q等等
合成
2/3
有机物+氧 +微生物 1/3 分解
细胞质 内源代谢 (C5H7NO2)氧+微生物
内源代谢产物+能量
CO2、H2O、NH3
内源代谢残留物
CO2、H2O、NH3、SO42-、PO43-+能量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酵与呼吸 二. 好氧生物处理 三. 厌氧生物处理 四. 脱氮与除磷
三. 厌氧生物处理
氧化塘 土地渗滤 湿地系统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土壤吸附 生物降解、土壤吸附、植物吸附
有机污染物、氮、磷、磷 有机污染物、氮、磷、重金属
厌氧消化池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性有机污染物、
厌氧处 理法
厌氧接触法 厌氧生物滤池 高效厌氧反应 器(UASB 等*)
氧化态无 机污染物(NO3-, SO42-)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脱氢方式
一. 发酵与呼吸
2H 2H 2e
(3-1)

发酵
电子受体:有机物的中间代谢产物
养 型
(厌氧)
最终产物:有机酸、醇、CO2、H2及能量


能 代
呼吸
有氧呼吸 电子受体:O2 (好氧) 最终产物:CO2、H2O及能量 无氧呼吸 电子受体:NO3-、 SO42- 、CO32-
最终电子受体 分子态氧 化合态氧 有机物
产能结果 2817.3kJ 1755.6kJ
92kJ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酵与呼吸 二. 好氧生物处理 三. 厌氧生物处理 四. 脱氮与除磷
二. 好氧生物处理
➢ 污水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 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 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一. 发酵与呼吸
➢ 糖酵解(EMP)
葡萄糖 2H3PO4 2ADP 2乳酸+2ATP+2H2O
➢ 丁酸发酵
2.5葡萄糖 8H3PO4 8ADP 2丁酸+乙酸+5H2 5CO2 8ATP
➢ 丙酸发酵 1.5葡萄糖 2丙酸 乙酸 CO2 6ATP
➢ 乙醇发酵 葡萄糖 2乙醇 2CO2 6ATP
第三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3第. 三环章境净污化水与生污物染处控理制的技基术本概原述理
水的生物处理法
处理方法
利用的主要原理
主要去除对象
好氧处 理法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流化床法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性有机污染物、还 原性无机污染物(NH4+等)
生态技 术
传电子体:细胞色素酶系b、c1、c、a、a3等
一. 发酵与呼吸
1. 发酵
➢ 发酵是微生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 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 同的代谢产物。
➢ 发酵是部分氧化代谢。 ➢ 发酵的底物:单糖、双糖、氨基酸等 ➢ 发酵的类型
✓ 丙酸型发酵 ✓ 丁酸型发酵 ✓ 乙醇发酵
➢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氧存在的条件 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 处理方法。
合成
有机物+ 微生物 分解
细胞质 (C5H7NO2)
合成 有机酸、醇、CO2+能量
分解
产酸阶段
细胞质 (C5H7NO2)
CO2、CH4、 +能量 CO32-、H2S
产甲烷阶段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酵与呼吸 二. 好氧生物处理 三. 厌氧生物处理 四. 脱氮与除磷
厌氧-好氧联合工艺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硝化-反 氮(硝化-反硝化)
硝化、生物摄取与排出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第三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发酵与呼吸 二. 好氧生物处理 三. 厌氧生物处理 四. 脱氮与除磷
四. 脱氮与除磷
➢ 反硝化 ✓ 反硝化反应的过程和反硝化菌 ①反硝化:将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废 水中除去的过程。 ②反硝化菌 ✓ 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①碳源:BOD5/T-N>3~5。 ②pH值 :6.5~7.5 ③DO :DO<0.5mg/L ④温度:20~40℃ ⑤碱度:还原1g氮,产生3.57g碱度
➢ 同化作用
四. 脱氮与除磷
2. 生物除磷技术
a. 定义 所谓生物除磷技术,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 物,能够过量地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的, 从外部环境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 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 废水中除磷的效果。四. 源自氮与除磷b. 生物除磷的原理
✓ 聚磷菌的磷过剩摄取:在好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的 氧 化 分 解 , 生 成 能 量 的 ADP 与 磷 酸 反 应 生 成 ATP (三磷酸腺苷),聚磷菌从体外大量吸收磷酸,除 了合成ATP外,还生成聚磷酸盐。 ADP+H3PO4→ATP+H2O
✓ 聚磷菌的放磷:在厌氧条件(DO≈0,NOX- ≈0)下, 聚磷菌体中的ATP发生水解,生成ADP和磷酸。 ATP+H2O→ADP+H3PO4
一. 发酵与呼吸
2. 呼吸
➢ 呼吸是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释放的电子通过传电 子体传递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 释放能量的过程。
➢ 以分子态氧为电子受体的为好氧呼吸。 ➢ 以氧化型化合物(NO3-、 SO42-、CO32- 、S2O32- )作为最终
电子受体为厌氧呼吸。
分解代谢方式 好氧呼吸 厌氧呼吸 发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