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专项复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专项复习

木兰诗四·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与家人团聚,成为女孩的急切心情。

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胡骑鸣啾啾。

辨我是雌雄?①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中途景物,侧面描写木兰对亲人①比喻做结,对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从未被发现的的思念,丰富人物形象。

奥秘和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

赞扬了②黄河流水,燕山胡骑,写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紧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急让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氛围,衬托起木兰的思亲之情。

②扑朔迷离:比喻事情综错复杂,难于分辨。

二·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六·【木兰的形象】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激烈悲壮。

木兰既是女子,又是普通人;是巾帼英雄,又是平三·磨刀霍霍向猪羊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勤劳善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弟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生活。

七·梳理故事情节,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一、文章主要写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的各个情节,并说说其卖油翁什么样的形象?中详略)①陈尧咨善射;②卖油翁酌油替父出征(详)--征战沙场(略)--凯旋受封(详)陈: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理的狂者形象,知错能—辞官回家(详)改。

原因:①突出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卖: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的智者。

二、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②略写战争残酷,详写回乡团聚,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反感--忿然—佩服八·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看到卖油翁的酌油技术娴熟而从不以此自矜。

买长鞭。

三、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短处?互文、排比。

写出木兰紧张有序的购买战马、骑马用具,证明木兰镇定与从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卖油翁处,不能因为自己有什么长处而骄傲自满,对于他人的七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资料第 3 页共12 页长处要虚心学习,要谨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统领全文,点明主四、本文有什么道理?旨)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熟能生巧,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不应恃技而骄的道理。

类比,引古贤名家,以证陋室。

表明陋室主人也具五、为什么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证明陋室不陋。

四、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如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技艺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高超,突出他以礼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各自性格,①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②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短文两篇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一、【中心】本文通过对居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一、【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二、【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五、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人格上保持独立,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从正面衬托莲的质朴自不随波逐流。

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莲花高洁,彰显文章主题。

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一、【中心】本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以慷四、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这表现了他慨悲凉的基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

(诗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到赏识人才的仁相同点:都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态君,进而聚想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度。

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要在污浊的环境中独立不移,永远保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的热爱之情,更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①与人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本诗通过从不同角度写景,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和阔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从而生神奇秀丽的雄伟气势,进而表现了诗人气象宏伟的伟大出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二、阴阳割昏晓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写出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三、决眦入归鸟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生命短促,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写望时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望岳》令人震撼的力量一、【主题】全诗围绕“望”字来写,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四、会当凌绝顶(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某人对祖国河山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前途充满自二、【中心】本诗先写景,后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信的雄心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的进取精神。

五、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进行赏析。

《游山西村》钟:聚集,“钟”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多情,也一、【中心】本诗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形象地描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的美景的赞美。

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和淳厚的民风,刻画了农民纯朴好《登飞来峰》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丰年留客足鸡豚①表面看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不仅表现了菜肴丰富,而且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

其所有的盛情。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常代指奸邪小人,这句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③哲理:掌握正确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出现了一个柳暗花红的小山村。

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的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幽静融合,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全诗用字造《己亥杂诗》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一、【中心】这首诗首先抒情叙事,然后移情产物,表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甘心奉献国家的精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神。

写出了夜深人寂,竹林幽静,诗人与明月相伴的景象。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夜洛城闻笛》①诗人以落花自喻(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一、【中心】由笛声引起思念家乡之情。

前途和命运)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②哲理:现在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暗:写出毫不经意的情态。

课外古诗阅读飞: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出乎意料。

课外古诗阅读满:夸张写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极《竹里馆》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更体现出诗人的感触之深、一、中心(老师在诗底下画的):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思乡之切和孤寂的心情。

《逢入京使》《晚春》一、【中心】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一、【中心】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诗人对“杨花榆荚”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对家人和的揶揄,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家乡的思念之情)。

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体现出浓厚边塞气息、军旅生活特色,描绘出彼此请写出“斗”字表现手法并简朴其妙处。

行色匆匆的情景:因为无纸笔而用口信带家书,合情合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美理,又新鲜实感。

丽景象。

三、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三、请发挥想象,描绘出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龙钟泪不干)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青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扬。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瞥,只说长路漫漫四、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尽头,诗人又思念远方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惜春之情,同时也提示人们抓住时机乘势而进,创造美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七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资料第9 页共12 页么画面。

好的未来。

课外诗①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泊秦淮》②互文,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和细沙。

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一、老师书上画: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后两句由贴切传神的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色,创设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出冷清愁寂的氛围。

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们表示忧虑与愤慨。

古诗中常有感三、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作者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慨国家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运用融情于景的四、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手法,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表达了作者忧二、“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好在哪里,描绘了什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贾生》四、诗中的“可怜”是什么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可一、老师画:首句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有什么不同?的诚意。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这首诗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孔雀东南飞》是可爱的意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这首诗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请赏析一、老师画:诗人早行在崇山峻岭中,充分领略着山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野的乐趣。

因为心情闲适,感受更为空灵、独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