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对待网络舆论

正确对待网络舆论

正确对待网络舆论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舆论发酵放大功能和组织动员功能,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

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舆论,不断提升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汇集社情民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待网络舆论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盲目应对,留下不少深刻的教训。

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把网络言论当回事,认为那不过是个别人的牢骚怪话甚至胡言乱语,结果被网络舆论牵着走,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有的对网上负面言论一味删除封堵,甚至反应过度,对网上发帖者搞打击报复、“跨省追捕”,结果影响了领导干部自身形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有的不时曝出“替谁说话”“你是不是党员”“跳楼就去跳五楼”“没时间跟你闲扯”等“雷语”,结果成为网络笑柄,也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对司法个案、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失当,结果导致事件升级、影响扩大。

理性对待网络舆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就是说,要对网上的舆论热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汇集研判网络舆情。

没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以借助外力,通过和一些软件或互联网数据公司合作,请他们有针对性地收集报送信息。

2.准确研判网络舆情。

在把信息收集起来后,要对信息进行研判。

首先要研判它的真假。

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可能是虚假信息。

特别是对一些网上举报、爆料,一定要鉴别真假。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特点,不排除一些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利用网络的力量达到个人打击报复的目的。

其次,要研判它涉及的事件性质、主要观点和诉求,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它反映的是个人问题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会不会在网上被炒起来。

在这种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如,在互联网上,有些信息是不负责任的攻击诋毁、逞一时之快的情感宣泄,这些信息纯粹属于“个人出气”,没有社会普遍意义,网民们不会追捧,不会形成网络热点,我们可以将它放到一边。

而那些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网民“共鸣”的信息,则很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必须高度重视,制定舆论引导和处置预案。

3、要正解对待网民的心态。

当今国内矛盾突出,重要体现在分配问题上,凡是政府一涉及到钱或者分配的问题上,老百姓对待政府的态度许多是不客观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官员们要正确认识网民的心态,正确对待处事的方法,要辩证的吸收,有些有用的,一定要接收。

4、要有据理力争的态度。

对于有些错误的舆论,我们除了要澄清外,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责任,还自己一个清白。

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澄清事实,还一个清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