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心目中有价值的公司
导读
一、荣盛石化化工这块,中国一定会有领袖级的企业,因为其他行业很多世界50 强里面,都有一大堆中国的了,惟独两个是一个中国都没有,一个是化工,一个是医药,我判断化工会快一些,因为中国不是在四大化之外开辟了一个民营可以做量化的东西。
荣盛主要就是产业链一体化,他是从最上游到最下游,所以稳定性很好。
后面还是会变成一个量化企业,比照上海石化,要么上海石化几百亿的市值下来,要么他们这些200、300 亿的上去,但是上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它的估值也很便宜,10 倍多一点。
所以不悲观,遇到好的情况,一年有几次的机会还是得珍惜,因为四季度我看的不是小的风格切换,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整个风格的变化,基本上每年十一是一个镜像的,现在指数一直是下去,后面8 成的概率会上去。
二、复星医药嘉宾一:医药我
觉得年底估值切换已经完成一大半了,主要是里边相当于供给侧改革,只是对极少数的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大多数是要被淘汰掉的,无论是一次议价,二次议价,都是对极少数企业有利。
复星医药呢,我还是看好,看好单抗,以后全世界的单抗,欧美只有10%的人用欧美产的,剩下90%的人要用,现在只能用复星的,别的单抗还达不到那个水平,他有一堆,
我觉得可以。
嘉宾二:我感觉复星医药挺好的,最近涨了一点,倒
不是推荐这支股票,我觉得这个企业还是不错的。
这些人是有效率的人,这些个公司又是相对低估的公司,未来两三年一些新药品种都有可能出来,包括他最近的利妥昔单抗,眼看着就要批下来了,包括它的印度药厂,它的国际化,它把资源嫁接、融合,产生效率能力特别强,而且估值又不高,我感觉还可以。
三、康得新康得新,这是一家有争议的公司,挺不错的一个品种,就是盘子大了一些,但是这个公司一直在经营上挺优秀的,他一直围绕高分子化工做文章,先从预涂膜做起、做到光学膜、再后来3D 裸眼显示和碳维,前面三项都是围绕膜而展开的。
他现在3D 裸眼显示
稍低于市场的预期,但是方向还在,技术也没有证明失败,他的碳纤维基本上算是成功了,本来李克强要去视察的,后来因为这次召开十九大,所有的程序都安排好了最后没有去。
就是不算碳纤维,它这两年,30%的利润增长也没问题,现在是26、27 倍的市盈率,PEG 小于1,而且还有一个附加的资产注入的一个可能性,这个相对确定。
那么这个公司他应该能够成为中国排名前几位的一个精细化工的企业。
如果说把他匹配一个前景方向,我觉得这家公司是可以把他的碳纤维跟汽车的轻量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为新能源车也意味着轻量化,轻量化慢慢的一定会过渡到碳纤维来,碳纤维的产业化基本已经近了,最近他在荣成搞了一个很大的项目,
投了100 多亿碳纤维项目,荣成属于威海,威海还有一家碳纤维的企业,叫光威复材刚刚上市,大家一直对它看得很热。
但大家
对康得新却没有信心,其实这两个公司是走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光威复材一直是内升性的发展,而康得新,他经常会利用资本的力量、组织的优势,从外面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挖人,挖过来之后有机的结合来做产品追赶,我觉得他在碳纤维上已经有成果了。
康得新跟北汽和蔚来都有签实质性的订单,我感觉还算安全。
这个公司在市场上有人说造假,老板注重股价,也的的确确有各种各样的疑虑。
四、思源电气思源电气,8 月2 日发布了一个公告,被一个叫武岳峰基金举牌了,并且派了两个董事进去。
一个董事是半导体领域的顶尖专家,一个董事是做资本运作的专家,是武岳峰基金派进去的。
武岳峰是个什么样的基金呢?武岳峰三个字就是三个人的名字取了一个字,武是武平,展讯的创始人,在半导体领域是挺有名的人,展讯在中国的半导体业还是有一定的行业地位的。
武岳峰基金成立之后,上海政府引导资金投了他,在某种意义上武岳峰基金带有上海政府的影子。
思源电气以前是做电力设备的公司,是家民营公司,几个股东都拿的比较分散,最大的股东可能就是10%左右。
武岳峰
进去显然不是看重他这一块,武岳峰基金旗下有家公司叫北京西城,是大概在2014 年从美国私有化回来的,当时花了40、50 亿,前段时间兆易创新还想收购,因为各种各样的阻
碍没有装进兆易创新。
换句话说,这也就等于是北京西城那个股东举牌了思源电气,北京西城在公开报表里面承诺的收益是2017 年3 亿,2018 年接近4.4 亿,具体记不清了,2019 年承诺
是5.5亿多。
当时北京西城装到兆易创新估价是60 来个亿,我想过不了多久,他要是装到思源电气里的话,他可能也不会估值有太大的跃升。
也存在不确定性,这个市场,某种意义上YY 一波北京西城装进思源电气,能不能搞成说不清。
我觉得这个票,你也可以当做一个投机的票带看待,也可以当做一个研究半导体的方面来去看。
如果他挑下来我觉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机会,即使现在价格也不高,你看他的资产60亿装进去的话,那么怎么也值150、160 亿。
五、电连技术我一直认为次新股里有宝贝,我认为过去的一年多,发的300、400 家公司,从今天来看我们是小公司,可能没进入大家的研究视野,但是我认为这300、400 家公司,
将来肯定有5%、3%,可能会成长为300 亿、500 亿、1 千亿,甚至更大的公司。
我们在资本市场,大家赚的是一个认知差和信息差的钱,同样一个事情,有些人看到地下50 米,有
人看到地下100 米,能看到100 米的人,如果下面50 米-80 米里面有金矿,那这个人就能挖得到,但是如果你根本不看到底下,底下的金矿你就挖不到。
我先推一个什么票呢?电连技术,它是在今年次新股整个历史冰点IPO 的一家公司。
这个公司差不多成立10 年,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连接器。
这个公司在国内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他目前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广赖和村田),立讯的连接器和(常颖)的连接器跟他不是一回事情,做的东西不一样,用的地方也不一样。
全球十大手机品
牌,八大手机品牌都是他的客户,华为是第一大客户,占他营收比重的20%。
这家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苹果认证,苹果9 的时候,1-2 个东西会给到他做。
这个公司过去几年平均的增速到40%-50% 的速度,毛利水平高达48% 左右,净利水平高达30%以上。
目前今年的利润4.5 亿以上,去年是3.6 亿,今年的增速相对下滑了一点呢?主要几个因素,第一是他国产的手机今年上半年是在去库存的过程,还有一个因素,他今年增加了研发,今年上半年研发同比比去年增加了52%还是54%。
此外,他还在开拓汽车的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叫BTB ,还出来很多东西,这个公司你可以理解是什么,他现在不说东西卖不出去,他想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高达99%,他不像互联网,加两台存储器、服务器就能增加产能的。
去年年底今年初,他深圳那边进行技改,扩大产能,募投资金在合肥那边建厂,到明后年又进入一个高速的增长期。
高速的增长期来自于哪几块?给单个手机里面我们叫UP 值,以前做两个,现在做四个,做五个,包括以后5G 以后,手机里面相关他做连接器的数量使用率都会增加。
包括汽车智能驾驶里面的连接器,他也都会有更多的进入。
包括2018 年进入到苹果整个产业链里面去,同时他也在做一件事情,可能收购一个苹果的供应商,但是这个事情不构成我们投资的一个核心逻辑。
估值现在看来,明后年能进入30%以上的增速,但是估值现在来看显然不贵,因为它145 亿的市值,今年4.5 亿以上,明年应该是6 亿以上的利润水平,这种公司典型就是未来典型的创蓝筹,因为这个公司一上
市的时候,我们看毛利净利水平,感觉像做假账,因为你的毛利水平净利水平,(常颖)还是立讯的我看了一下相关,他的毛利是28%,这个公司做到48%,如果同行一比的话觉得不正常。
但是后来我们通过逻辑推演和有一些相关的事实,我们觉得应该财务上没有问题,我就讲几个事情为什么他财务上没有问题。
乐视是他的一个客户,乐视去年给他的应收帐款是2500 万左右,这个公司在去年把他全额计提了坏账,在上市前全额计提坏账,2500 万的利润对应你这个公司市值,如果你不计提或者今年上市以后再做计提的话,你对应的市值应该是不到6亿,IPO的市值是不到6亿,他是2 倍市盈率发行,有5 个多亿,但是这个公司在去年
全额计提坏账,这是一个事实。
第二这个公司是深圳光明区的优秀的纳税大户。
还有一个事实,这个公司中报分红了,每股分了1 块钱,下周除权除息分了1 块钱,公司现在账上的现金,包括IPO 募投资金,有20 多亿。
这个公司在深圳有一幢自己的楼,叫电连大厦,但是他自己没有用这幢楼,租出去了,他们在那边租了一个村里的工业园,租的工业园的厂房,那个成本会更低。
他们在龙港还有一块自己的地。
我们判断这个公司明年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但是过去三年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票,但是今年会稍微慢一点,因为他的产能是跟不上的,主要是受制于产能这一部分的限制。
如果按照现在电子的估值水平来看,30 倍,25 倍,27、28倍也合理,但是他的毛利和净率水平是可以维持的,会有一点波动,但是他是能维持的,逻辑比较简单,国内没有竞争对手,日
本的(村田和广赖)他不扩产,而且也不降价,日本人的做事风格,他不扩产也不降价,因为这是一个很细分的领域,不扩产也不降价,一直是这样的。
核心逻辑就是,他会替代日本的(广赖和村田),这也是一个国产化,能够不断在国产手机里面,包括将来能力提高市占率,同时成为苹果的供应商和未来在智能驾驶和汽车电子里面分到一杯羹,我觉得这个公司的逻辑也比较简单,这个公司未来三年或者几年会成为创业板的一个蓝筹公司。
我觉得这个票大家可以看一下,但是这个买点大家自己去判断,因为现在这一轮涨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