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毕业设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初步设计

最新毕业设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初步设计本设计是针对韩城市巍东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初步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库容为141×104m3,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吨,最大可处理400吨/日。

该工程主要处理工艺流程为垃圾收集压缩、垃圾进场、卸料、堆铺、压实、覆盖、消毒等十多道工序,最终进行黄土覆盖,达到农田复垦标准。

场底采用先进工艺进行人工防渗,库底与边坡全部使用环保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铺设,有效防止垃圾渗滤液渗入地表水与地下水,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对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排放至污水调节池,进行技术处理后回喷或者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滤液 1.设计概要1.1设计区的概况韩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深山多为梁状山岭,一般海拔900米以上,韩(城)黄(龙)分界处的大岭海拔1783米,为本市全境最高点。

中部浅山区多为黄土丘陵,海拔600~900米。

东部黄土台原,一般海拔400~600米,澽水下游川道和黄河滩地,多在海拔400米以下。

市南的芝川口海拔357米为全市陆面最低处。

境内山原川滩等地貌类型兼有,其中深山和浅山丘陵占总面积的69%。

韩城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多。

年平均气温13.5℃,≥10℃积温为4626℃。

平均年降水量559.7毫米,无霜期208天,日照2436小时,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但雨量不均,多集中于7、8、9月份。

春夏季易发生干旱,夏季阵雨多、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韩城市黄河湿地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野生动物194种,隶属27目,61科,137属。

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现有野生种子植物96科,392属,729种。

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主要有白皮松等,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全部为天然植被,其中有国家II级保护植物豆科属野大豆,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姚沟内木贼麻黄。

韩城境内河流较多,地下水储量丰富。

河流多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程短、水量小,流向一般为由西向东或由西北向东南而注入黄河。

源地多属黄龙山次生林、草灌植被带,河槽大多属山区石质河床,故河水泥沙含量极小,常年水流清澈。

但流域内黄土广泛分布,河床比降大,特别是降水分布集中,暴雨多的7~9月,山洪暴发,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

全市平均侵蚀模数约2407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达392.52万吨,属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市)之一。

从总的情况看,水力资源较为丰富。

经对8条河流实测,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30732千瓦。

韩城地处黄土高原,依山(黄龙山)向河(黄河),水热条件比较优越,植被发育良好。

地带性天然植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为原因,几乎破坏殆尽,现存多为次生群落。

据1985年统计,天然林382032亩,人工林120170亩,灌木林172620亩,总面积为674822亩,森林覆盖率27.59%。

四旁植树4643976株,覆盖面积达43651亩。

全市有草地367106亩,其中,山地灌木草丛86781亩,亩产草250~300公斤,草层高度23~57厘米,总覆盖度70~85%。

良好的植被不仅解决了木材、牧草等物质原料,而且对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起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

市境内,建群树种中的辽东栋、栓皮栎、杨、侧柏等,都是东亚成分,青杨、毛白杨、油松、等都是我国华北--西北特有的乡土树种。

韩城山地植被基本高程为600余米,最高峰为1783米,植被垂直变化比较明显。

据大岭东侧植调查分析:600~700米针叶树以白皮松为主。

落叶阔叶树主要有漆树、梨、毛柳、槭树等。

灌木主要有黄蔷薇、野海棠、黄护等。

700~1000米针叶树以油松为主,阳坡、柏分布;阔叶树有山楂、山桃、山杏等;灌木主要有连翘、胡枝子、虎榛子。

在阴坡常有山葡萄、葛藤等藤本植物分布。

1000~1500米为针阔混交林,以油松、桦木为主,亦见有成片纯白桦林分布,灌木以绣线菊、狼牙刺为多。

1500~1700米主要为栎属的辽东栎、锐齿栎和槲栋。

1700米以上是以禾本科为主的荒草坡。

1.2设计内容该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区的填埋量和使用年限;场址的选择;区域布置;防渗工程、渗滤液处理设计;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

1.3库容量计算与使用年限据统计韩城市目前常驻人口数为40万,城镇人口20.5万,人均日产城市垃圾平均量为1.1kg/人·日。

预计韩城市的人口增长率为4%,预计垃圾综合增长率为 4.2%。

通常填埋场的覆土量越占垃圾填埋场总体积的10%~25%(本设计取25%),因此在设计填埋场是不可以忽略此项。

垃圾的压实密度密度一般为500~800kg∕m3(本设计取700kg∕m3)。

本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由表1.3得到本市15年的城市垃圾总量约为112.8万吨,所以韩城市15年所需的垃圾填埋场的体积约为:式中:D-压实后垃圾的密度(kg∕m3),本设计取700kg∕m3。

r-覆土与垃圾之比,本设计取25%。

本设计取垃圾填埋场的平均填埋高度H=11m,因此本垃圾填埋场的预测面积为:因为垃圾填埋场设计需要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发生可能造成垃圾数量的增加,因此垃圾填埋场的预测面积放大到1.3×105。

表1.3韩城市15年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序号年份人口(万)人均垃圾日产量kg/(d•人) 生活垃圾日产量t/d 生活垃圾年产量t/a 生活垃圾累积量/t 1 2014 20.51.1225.582307.582307.522015 21.32 1.1462 244.36984 89194.9916 171502.4916 32016 22.1728 1.1943 264.8097504 96655.5589 268158.0505 42017 23.0597 1.2445 286.9779665 104746.9578 372905.0083 52018 23.9821 1.2967310.9758907 113506.2001 486411.2084 62019 24.9414 1.3512 337.0081968 123007.9918 609419.2002 72020 25.9391 1.4079 365.1965889 133296.7549 742715.9552 82021 26.9766 1.4671 395.7736986 144457.4 887173.3551 92022 28.0557 1.5287 428.8874859 156543.9324 1043717.287 102023 29.1779 1.5929 464.7747691 169642.7907 1213360.078 112024 30.3451 1.6598 503.6679698 183838.809 1397198.887 122025 31.5588 1.7295 545.809446 199220.44781596419.335132026 32.82121.8022591.5036664215898.83821812318.173142027 34.1341.8779641.002386233965.87092046284.044152028 35.49941.9567694.6167598253535.11732299819.1612.场址的选择2.1选址原则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置,须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达到其最佳配置。

一个合适的场址,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设计要求,降低处置成本,有利于填埋场的安全管理日。

因此,填埋场场址的合理选择,是垃圾卫生填埋处置的岩或泥岩,而不应在石灰岩发育区,以保证对有害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具有一定的阻滞能力。

9.填埋场底部至少高于地下常水位1.5米(美国RCRA规定填埋场基础与地下水之间至少有1.67米厚的粘土层),避开地下水补给区和地下蓄水层以及可开发的含水层,而且应位于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平缓地段。

10.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有利的坚硬密实的岩石之上,场地基础的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应保证场地基础的稳定性和使沉降量最小,并有利于填埋场边坡稳定性的要求;场地应位于不利的自然地质现象如滑坡、倒石堆的影响之外,所选场地附近,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粘土以及用于排水层的砾石等应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质量来保证能达到施工要求:粘土的pH值和离子交换能力越大越好,同时要求土壤易于压实,使之具有充分的防渗能力。

11.所选场址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等),而且必须得到政府和地方性行业团体的允许,同时得到公众的接受。

2.4场址选择根据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法律法规、地方法的要求,再加以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韩城市垃圾填埋场预选择场址为韩城市中心南10公里嵬东乡东仪门村东沟一个天然冲沟区内。

此处位置西临孟杨路200米,正南方位杨村乡北杨村,北边及东北方为后河沟底。

厂区占地面地57.6亩。

地势平坦,外围协作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可以提供变电设施、供水及粘土的等。

该场地符合韩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该场地的基本因素均符合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要求,因此选择场地一为该设计的场地是可行的。

3.总体布置该填埋场处理工程主要生活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填埋气发电区四部分组成。

整个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35×105平方米,其中填埋场占地约8.1万平方米,渗滤液处理区和填埋气处理区约占3.2万平方米,其余的为2.1万平方米。

在填埋场入口处设有通道、错车的空间、计量设施、检查站、工作人员休息室、更衣室、淋浴设备、化验室、车间和机器房等;主体包括:建设拦污大坝;场底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周边设引排地表水的分区截洪沟、库区截洪沟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石笼、盲沟等渗滤液导流系统;潜水装置、排气装置、收容装置和冲洗装置共同构成的渗滤液接纳系统,还有单独开辟的渗滤液净化处理系统和填埋气体导排及回收利用系统,以及最终的填埋场封场系统及各种监测设施等等。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应为场区总面积的60%,同时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填埋场前设立一个垃圾处理中心,预先分离收集有用物质和有害物质。

4.防渗工程和渗滤液处理设计4.1防渗材料进行填埋场底部防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避免地下水侵入填埋场和阻止填埋气体向周围地区的横向迁移。

为此,需要在填埋场的底部和四壁设置防渗衬垫。

防渗衬垫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防渗和排水材料,二是进行结构优化布置。

填埋场底部常用的防渗材料有低渗透性的天然粘土层、压实粘土、土工膜和膨润土垫层(GC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