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999飞针测试机操作说明书

s999飞针测试机操作说明书

CAM350处理飞针机测试文件1. 调入图形资料打开CAM350的主程序,如果板的文件是PCB格式文件,可用File\Open打开文件进行编辑(注意:CAM350的数据格式与Protel、Pads、PowerPcb设计的PCB文件格式是不兼容的)。

如果文件是Gerber file格式文件就用File\Import\Auto Import(自动导入)功能调入RS-274-X格式的Gerber file文件,操作步骤如下:1.1 选择菜单File\Import\Auto Import(自动导入)选项。

1.2 在对话框中,点选Gerber file单位是英制或公制(English or Metric),按Finish完成。

图一图二1.3 需要注意,要输入的所有Gerber file 必须放在同一文件夹中,其中不能同时有不相关的文件,这样才能正确读取Gerber file文件。

备注:标准的 Gerber file格式文件分为RS-274与RS-274-X两种,其不同在于:A:RS-274格式的坐标数据与D码是分开保存在两个文件中,且一一对应,Auto Import(自动导入)功能可以自动辨认对应的D码文件(不同的CAD软件产生的D码文件格式是不同的)。

B:RS-274-X格式的坐标数据与D码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因此不需要D码文件。

一般原始文件是RS-274格式文件,工程文件是RS-274-X格式文件。

2. 如果文件中有复合层(一层线路文件由几层甚至十几层组成),则要先对复合层进行处理,把它转成一层文件,用命令Utilities\Composite->Layer把复合层转成新的一层文件。

3. 图层排序,一般的排列顺序是前层线路、内层线路、后层线路、前层阻焊、后层阻焊、前层字符、后层字符、孔层,命令是Edit\Layers\Reorder,(以四层板为例:GTL-G1-G2-GBL-GTS-GBS-GTO-GBO-TXT)。

其中GTL:前线路层,G1:内层,G2:内层,GBL:后线路层,GTS:前阻焊层, GBS:后阻焊层,GTO:前字符层,GBO:后字符层,TXT:钻孔层。

4. 仔细查看图形,删除不需要的图层,命令是Edit\Layers\Remove,在被删除的图层后面的白色小框中打勾,点击OK。

一般需要的层:前层线路,内层,后层线路,前层阻焊,后层阻焊,孔层。

其它的层可以删除掉。

5. 对齐图层,把所有有用的图层以一层为标准对齐,命令是Edit\Layers\Align,先用左键选中目的地参考基准后右键确定,左键选中被移动的图层相对应参考基准后再右键双击确定。

6. 如果孔层是钻孔数据(NC Data)的话,要先把它变为Gerber file格式数据。

方法是用命令Tools\NC Editor进入钻孔编辑界面,然后用命令Utilities\NC Data to Gerber 把NC数据转为Gerber file格式数据。

7. 把所有层对齐后,增加两个空层,命令是Edit\Layers\Add Layer,把前后层的阻焊层数据分别用命令Edit\Copy复制到增加的空层中。

8. 把复制的阻焊层中线全部变为焊盘,用命令Utilities\Draws->flash\Automatic进行自动转换,未转换的部分再手动转换,命令是Utilities\Draws->flash\Interactive,先框选需转换的部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更改后的尺寸大小。

9. 在复制的阻焊层中线全部转换为焊盘后,再统一改为同一个尺寸焊盘,一般大小为4mil-8mil,线路层密的要变小一点,一般为6mil。

方法是:先用命令Table\Apertures定义一个D码,选择最后的Dcode号,Shape选择Round,Diameter输入尺寸例如6mil,然后按Enter 即可,再用命令Edit\Change\Dcode,选择全部图层数据后右键鼠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前面定义的Dcode号,则所有焊盘都改为同一大小。

10. 设置复合层,命令是Tables\Composite,把统一尺寸后复制的阻焊层设为正(Dark),把Gerber数据的孔层设为负(Clear),如图三,设置完毕后再输出复合层,命令是Utilities\Convert Composite,在新增加的层中,把所有的线转换为焊盘,大小一般是4mil-8mil.(所增加的层就是飞针机的测试层)。

图三图四11. 打开前线路层、孔层、新增加的层,把线路层与孔层设为参考层,命令是Tables\Layers,相互对照,把一个网络的首尾端的点留下,中间的点删除,删除完毕后,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多删除点,有没有需要加点的,以防少设点造成漏侧。

解开线路层,从线路层中复制几个方形的焊盘到新增加的层中,用来在测试时做基准点。

板的四周与中间尽可能多复制一些。

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后层的测试层,如图四。

网络的首尾端的点必须要设,不然不能测出它的开路,检查一下孔层中有无非金属化孔(NPTH),有的话就删除掉,查看哪一种孔属于过孔,记住它的D码是多少,把不需要测试的孔的D码也变为过孔的D码(用命令Edit\Change\Dcode),在做工程的过程中要随时存盘,以免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重做文件。

12. 移动图层,使图层左下角的坐标为(公制10.0:10.0mm,英制0.4:0.4inch),所有图层坐标数据不能为负数,命令是Edit\move,先选中所有的图层,移动光标到左下角左键鼠标,点击坐标显示按钮,选 Abs,输入X/Y的坐标数据(公制10.0:10.0mm,英制0.4:0.4inch )后回车,右键鼠标确定。

13. 输出Gerber数据,命令是File\Export\Gerber Date输出Gerber file格式数据,有复合层的要用File\Export\Composites输出。

输出的格式一般为英制2:4格式,在要输出的图层后面打勾,输出的名称如下:(以四层板为例)前线路层:fron.gbr内层1:ily02(neg).gbr内层2: ily03(neg).gbr后线路层:rear.gbr孔层:mehole.gbr前测试层:fronpad.gbr后测试层:rearpad.gbr注意:内层有花焊盘(散热盘)的,要删除花焊盘,负片输出时在数字后加neg,有花焊盘的内层,一定是负片。

如果是负片,就输出 ily02neg.gbr。

如果是盲埋孔板,以四层板为例,盲埋孔层是前层到第二层,输出是met01-02.gbr 盲埋孔层是第三层到后层的,输出是met03-04.gbr。

在内层多的情况下要仔细分析盲埋孔层是连通哪几层的,其它的层输出方法名称不变。

然后点击OK,文件输出后,飞针测试工程文件在CAM350中的操作就算完毕,需要到飞针机上转换,生成测试文件。

附:CAM350常用操作移动:Edit\Move,选择要移动的数据,左键参考基准点,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左键鼠标,右键确定。

查看D码分布:进入Info\Report\D-Code出现对话框,左下角选择查看层。

修改D码:进入Edit\Change\D-Code,先选择需修改的数据,右键鼠标出现对话框,选择希望改成的 D码大小。

增加层数:用命令Edit\Layers\Add Layers输入增加的层数后确定。

删除层:用命令Edit\Layers\Remove在要删除的层后打勾确定。

复制:用命令Edit\copy选择要复制的元素后,若是本层复制,则移动后左键确定,若是隔层复制,则点击左上角TO Layers后选择目的层后按OK即可。

S980测试文件处理1. Gerber file文件处理在CAM350及其它编辑软件中准备好符合要求的Gerber file资料文件,Gerber file要求如下:1.1 清除同一网络上的小焊盘(过孔之类的)。

1.2 在3.0mm的孔的边缘环上加一个小PAD(即3.0mm以上的孔测试点设在孔环上),并且修改其绿油开窗,同时删除孔的绿油开窗。

1.3 在Gerber file中的D码中不能有自定义D码,如果有转为标准的D码。

1.4 Gerber file的线路名称为:fron.gbr,ily02(neg).gbr,…,ily##(neg).gbr,…,rear.gbr;钻孔层名称为:mehole.gbr;盲埋孔层的名字为:met##-##.gbr(#表示盲埋孔的起点层与终点层,如met01-02,gbr则表示为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盲孔);绿油名称为:为正片时(fronmask.gbr,rearmask.gbr),为负片时(fronmneg.gbr,rearmneg.gbr)。

2. 在C:\JOBS下建立新文件夹,将Gerber file资料复制到该文件夹内。

3. 运行EDIPAV选择更改目录(Ctrl+D),选择工作文件目录。

4. 选择加载所有层文件,选择文件类型为GERBER,软件会自动转换为APV的格式文件(绿油层不显示)如图七。

图七5. 使用菜单应用\查看图形功能逐个检查每一层的图形是否正确(特别是正负片,以及孔层与线路层一定要匹配,如果不正确,要在CAM350中检查和修改Gerber file,并重新输出改好的Gerber file文件,然后重新加载文件,直到正确为止)。

6. 使用菜单选项\短路测试间距功能设置合适的间距,一般为8mm。

7. 使用菜单测试点\定义过孔D码,设置不用测试的过孔的D码,最多16个不同D码。

8. 打开所有线路层以及孔层,运行网络分析功能,如图八。

9. 使用菜单测试点\优化测试点功能,用网络浏览功能浏览每条网络。

图八10. 然后运行生成测试文件功能,最后输出测试文件,如图八。

11. 设置基准点,进入设置基准点功能,先勾选前层垂直基准点小方格,按住Shift键移动鼠标到板的左下角选择一个实心的方焊盘(最好是焊盘左右无线),左键鼠标则此方焊盘设置为前层X 轴基准点;勾选前层水平基准点小方格,在板的中部选择一个实心的方焊盘(最好是焊盘上下无线),左键鼠标则此方焊盘设置为前层Y轴基准点;勾选前层水平基准点水方格,在板的右上角选择一个实心的方焊盘(最好是焊盘左右上下都无线),左键鼠标则此方焊盘设置为旋转点;若板的后层也有比较密的IC,那么可以在后层也设两个基准点。

先勾选后层垂直基准点小方格,按住Shift键移动鼠标到板的左下角选择一个实心的方焊盘(最好是焊盘左右无线),左键鼠标则此方焊盘设置为后层X轴基准点;勾选后层水平基准点小方格,在板的中部选择一个实心的方焊盘(最好是焊盘上下无线),左键鼠标则此方焊盘设置为后层Y轴基准点,再按保存FIDU.LST按钮保存基准点文件,如图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