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2012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是针对一般人和一般事制定的,这表明法具有()。
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物质制约性D.特别性2.限制解释是指()。
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C.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含义进行解释D.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3.除()外,都是我国法律责任的归结的原则。
A.责任法定原则B.责任公平原则C.责任合理原则D.举证责任倒置原则4.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托马斯·阿奎那D.卢梭5.法的形式渊源又称为()。
A.法的理论渊源B.法的效力渊源C.法的历史渊源D.法的政治渊源6.关于法与利益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利益的发展决定法的发展C.利益与法的发展没有关系D.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决定法的本质7.关于正义的正确论述是()。
A.正义分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指对法律和制度的公正和一贯的执行,而不管它的实质原则是什么,而形式正义则指制度本身的正义B.存在永恒绝对的公平正义C.正义是人类认识的最高价值D.从实质上说,正义只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8.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宗教问题规定的基本精神,不正确的是()。
A.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B.国家机关可以强迫他人不信教C.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干涉和控制D.严格区分正当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9.民主()。
A.专指国家形式,与国家制度没有关系B.是自古即有、万世永存的C.包括国体和政体的两个方面D.一旦取得,即可一劳永逸地享有10.在所有法律渊源中,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宪法或上位法作为依据,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抵触,凡是下位法违背上位法的均属违法立法,这是法的制定中的()。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B.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C.总结国内实践和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D.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1.关于刑事法律关系,提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调整性法律关系B.是在合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C.是平权型法律关系D.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12.关于法的创制,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有立法权B.所有国家机关都有立法权C.法律的效力等级不由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D.立法机关的职权范围宪法和法律不明确规定13.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14.资本主义法制在垄断时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
A.法的社会化B.法的自由化C.法的西方化D.法的本土化15.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A.为追求办案的效率,有时可以不按照程序办案B."公检法"联合办公C.准确、合法、及时D.无限制地"从快"、"从重"打击犯罪16.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方法B.法律调整对象C.法律原则D.法律数量17.对法的作用的片面或错误认识之一是()。
A.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B.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和适用C.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D.法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惟一手段和工具18.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C.司法独立与民主可能有一定冲突D.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前提与基础19.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20.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A.法律B.法院的判决C.行政机关的一切决议D.中共中央的文件21.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A.某甲以自己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与女友结婚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贪污行为进行侦查C.海关工作人员对有走私嫌疑的人进行扣留检查D.法院审判员在办案中发现两人发生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22.在我国古代,有过"春秋决狱"的情形,董仲舒以孔子所作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经义附会法律规定定罪判刑,这表明()。
A.法律学说具有法律效力,是法的正式渊源B.法律学说在当时具有类似于法律的效力,其作用相当巨大C.法律学说纯属个人观点,毫无用处D.《春秋》是当时的成文法典23.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24.表征一个国家对同时期其他国家法律或制度的吸收和借鉴的法律术语是()。
A.法律继承B.法律移植C.法律清理D.法律整合25.肖像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种类中的()。
A.物B.作为C.不作为D.精神财富26.社会主义法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B.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C.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D.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27.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附:参考答案1.A2.B3.D4.C5.B6.C7.D8.B9.C 10.B 11.D 12.A 13.A 14.A 15.C 16.B 17.D 18.B 19.D 20.A 21.B 22.B 23.A 24.B 25.D 26.D 27.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E.尊重法律2.下列解释中有法律约束力的是()。
A.全国人大对某一法律条文所做的解释B.法学家在其著作中对法律的解释C.法官审判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D.律师在法庭辩论中对法律的解释E.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对法律做的解释3.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在于,法()。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具有国家强制性C.具有阶级性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E.具有规范性4.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A.靠法律还是靠道德约束权力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指引行为C.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制D.是否承认领袖的地位E.是否允许法官自由裁量5.现代市场经济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A.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自主性B.竞争是最基本的市场机制C.通过价格引导市场主体不断调整资源配置D.市场活动受法规和契约的保护与约束E.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缺少6.一般说来,法律规范在逻辑上由三部分构成()。
A.假定B.处理C.制裁D.附则E.原则7.按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规范。
A.授权性B.义务性C.任意性D.禁止性E.肯定性8.法律责任的产生须具备()。
A.法律前提B.事实前提C.思想前提D.双方约定E.当事人同意9.法的继承性决定于()。
A.法的职能B.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所具有的共同性C.人类物质生产的历史延续性D.法的相对独立性E.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0.法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
A.对什么人有效B.在什么地方有效C.在什么时间有效D.对哪些事情有效E.之间效力等级关系11.法律适用具有()。
A.很大的强制性B.很强的权威性C.很强的专业性D.严格的程序性E.严格的合法性12.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A.阶级属性不同B.实施的方式不同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E.调整的范围不同附:参考答案1.ABCD2.ACE3.ABCD4.ABC5.ABCDE6.ABC7.ABD8.AB 9.BCD 10.ABC 11.ABCDE 12.BCE三、名词解释1.法的制定2.社会调整3.法律规范的效力4.法学体系5.规范性调整6.立法体制7.法律制裁8.法规清理附:参考答案1.法的制定解答:法的制定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由专门国家机关将法律需求以法定形式转化为具体法律规则。
2.社会调整解答:社会调整通常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纳入某种规则或秩序的过程。
3.法律规范的效力解答:法律规范的效力又称法的效力,是指法或者法律规范作为国家意志所具有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具体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主体所具有的普遍的约束作用,这一约束力不以主体的意愿为转移,并且这种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4.法学体系解答:法学体系是由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5.规范性调整解答:规范性调整是以普遍性的规则为依据,可以反复、广泛地适用,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适用同样的规则的社会调整。
6.立法体制解答:立法体制是有关法的创制权限划分的制度,主要指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哪些方面、哪些等级的法律规范的制度。
7.法律制裁解答:法律制裁是国家司法机关和国家授权的专门机关,对违法者因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8.法规清理解答: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或法律清理。
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四、简答题1.简述法的社会职能。
2.简述法的创制的特点。
1.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原理。
附:参考答案1.简述法的社会职能。
解答:(1)法维护阶级统治的职能。
法能够使阶级统治合法化、制度化,进而把阶级冲突限制在保持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建立和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是指法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转的职能。
法的这一职能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它有很多具体地体现,如环境、人口、资源、公共秩序等等。
特别是在现代,法的这一只能体现的更为突出,相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前资本主义时期,法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更多。
(3)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一般来说,社会公共职能是阶级统治职能的基础。
2.简述法的创制的特点。
解答:法的创制的特点主要从主体、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来认识:(1)法的创制的主体的特点:法的创制是代表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有权立法,必须是特定的有权主体;立法主体、职权范围、效力等级等问题,均由宪法和相关法律明确规定。
(2)法的创制的内容的特点:通过产生新的或变动原有的法律规范,形成一定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则。
(3)法的创制的形式包括法的制定、法的修改、法的废止、法的认可四种。
3.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