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效力待定合同范文

2021年效力待定合同范文

效力待定合同范文效力待定合同初探荔宝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能否有效地把好合同关,已成为现化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很多业务人员对合同重视不够,尤其对效力待定合同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对相关法律规定掌握的也不够准确,因效力待定合同引起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为使大家对效力待定合同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本文将从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法律规定以及补救措施等方面对效力待定合同进行初步的探索。

合同效力,亦即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及在法律上的强制力[1]。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其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使之确定的合同[2]。

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合同效力待定主要是由于缔约主体的资格存在某种暇疵。

在承认权人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拒绝采取补救措施之前,该类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已经成立。

效力待定合同首先要求合同已经成立,合同效力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合同基础之上的,它反映了国家对合同成立的态度即国家对合同肯定或否定的,如果合同尚未成立,就谈不上合同效力,所以效力待定合同必须具有成立效力。

2.合同效力待定。

由于缔约主体资格存在暇疵,合同能否生效尚未确定,是否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更是无从谈起。

只有经承认权人追认后,合同才能生效,否则一旦承认权人不予追认或拒绝追认,合同将归于无效。

3.不完全符合合同生效要件。

如果合同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即合同主体资格合法、当事人合意、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合法,则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合同效力处于一种既定状态,也就不存在效力待定的问题。

效力待定合同的缺陷主要是因为合同签约主体的资格存在暇疵,包括有关行为人欠缺相应的缔约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和处分权等。

4.效力待定并非行为人故意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或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也并非因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的。

效力待定合同不同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一般是指当事人故意损害他人或国家、社会利益而签订的合同和内容违法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始就不发生法律效力,也不因其他行为而恢复效力;可撤销合同主要是因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致使合同的效力必须依赖于当事人的意志来确认的合同。

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有效,经法定程序撤销后才将归于无效;效力待定合同仅仅由于合同主体存在缺陷,使合同效力尚未确定,须等待承认权人的行为而使之确定。

5.其实质是无效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由于它不符合合同生效要件,从其实质上讲可归于无效合同的范畴,但不是绝对无效的合同,而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是可以修正的合同。

但在承认权人未采取补救措施前,合同不能生效,或承认权人拒绝采取补救措施后合同将归于无效。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合同。

《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也就是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合同一般情况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需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能生效,但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即不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法律义务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合同效力又如何呢?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除外。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效力待定的合同,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的,合同自始无效;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对此,相对人享有催告权。

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享有撤销权 (善意是指在订立合同时,相对人对行为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等不知情)。

由此可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由于其行为人缺乏相应的缔约资格,其法定代理人未追认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2.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合同法》第48条规定: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产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做出。

”无权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后,则与有权代理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这里的代理属于表见代理,若相对人是出于善意订立的合同,则该合同属有效合同;若相对人为非善意或双方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则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或无效合同。

《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此类合同,由于行为人代理资格存在暇疵,在被代理人未追认前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3.无处分权的行为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由于实施处分行为的人不具有相应的处分权,因而,该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不受法律保护,亦不对权力人产生效力。

但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即产生处分效力。

因此,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除上述三种情况之外,还有附延缓 (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延缓(生效)期限的合同,这两类合同已经成立,但合同的效力需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成就时或约定的期限届至时才能生效。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两类合同也应该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三、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后果及补救措施虽然效力待定合同从实质上讲是一种无效合同,但此种合同存在的暇疵是可以修正的,许多情况下并不损害权利人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权利人和相对人也追求合同有效的法律效果,基于维护交易秩序和保护相对人利益的考虑,《合同法》规定,只要承认权人采取了有效的补救措施,即对合同暇疵进行了修正,合同就可随之生效。

实践中,该类合同可能会因追认或拒绝追认而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一是效力待定合同经承认权人追认,合同自始有效。

二是承认权人拒绝追认,合同自始无效。

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对效力待定合同实施补救,主要有以下几种补救措施: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可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而生效,并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

2.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可经被代理人的追认而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3.无处分权的行为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生效。

综上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可归纳为:一是承认权人行使追认权;二是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

四、法律特别规定为充分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最高 ___《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___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___(试行)》第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上述行为无效。

”五、处理效力待定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1.权利人的追认必须是无条件的。

也就是说,权利人承认效力待定合同时,是不能附有任何条件的。

2.权利人的追认必须对合同的全部条款予以承认,而不能只承认部分条款。

如果仅是对部分条款予以承认,且未得到相对人同意的,应视为权利人拒绝追认,合同应被确认为无效。

但如果权利人仅承认部分合同条款,相对人也表示同意的,则该合同部分有效,其余部分无效。

3.在未获得权利人追认之前,效力待定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并未生效。

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都不应该做出实际履行,尤其是相对人如果知道对方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约资格和处分权,就更不应该实际履行合同义务。

否则构成恶意,将导致其不能依照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财产。

[1] 施天涛·合同法释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61.[2] 施天涛·合同法释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75,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又称为效力未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合同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为效力待定合同:(l)主体不合格的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是指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合同。

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有效。

纯获利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不必追认。

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1个月内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

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的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才能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拘束力,否则,后果由行为人承担。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

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3)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才有效。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

效力待定合同的特点:1、效力待定合同已经成立,但合同因缺乏处分权、代理权或缺乏行为能力而效力并不齐备。

2、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既非完全无效,也非完全有效,而是处于一种效力不确定的中间状态。

3、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已经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

效力待定引起的原因:1.狭义的无权代理。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

3.无权处分。

4.债务承担。

无效合同与效力待定合同的区别5效力待定的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效力待定的合同虽欠缺法律关于合同的生效要件,但经过权利人的追认可以生效,在追认之前,合同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

效力待定不仅保护权利人的利益,而且兼顾了相对人的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