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范本2012-8-9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工程地理位置(河流名称)位于海南省市(县)区内,属于水系,发源于,在流入(江、河、海湾名称)。
本次工程始点为(地名),终点至(地名),工程地点处于东经º'~º',北纬º'~º'之间。
图1.1 工程地理位置图(1/50万)1.1.2工程兴建缘由该堤防工程总长度km,保护面积km2,保护区内现有人口万人,大中型工矿企业个,大中型工程设施处,农田面积公顷,其他重要设施处。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河流名称)目前的设防标准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的规定,河流堤岸防护由不同时期修建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挡墙)和(自然土质边坡)构成,部分河段存在河道淤积及违章建筑侵占河流有效过流断面的情况。
河流的社会效益较低。
为了彻底改变河流现状面貌,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预防洪水灾害、减少洪灾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河流综合功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和美化环境,将其建设成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资源型水利工程,当地人民政府将该工程列入了近期重点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并委托(单位名称)完成了该工程所需的地质和测量工作。
本堤防工程开发任务以河流两岸保护区的防洪、排涝为主,(兼有治污、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等),工程建成后,河流防洪标准的重现期将由目前的年提高到年。
1.1.3前期勘察设计工作本堤防工程工程是《XX市XX县防洪规划》和《XX市XX县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建设工程。
XXXX年XX月,(委托单位名称)委托(被委托单位名称)开展了该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并于XXXX年XX月提交了《XXXX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批复单位名称)以号文批准的《XXXX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拟建于(工程建设地点),起点坐标X=,Y=,桩号;终点坐标X=,Y=,桩号。
河流治理段总长度km。
主要工程项目有:堤防整治长度m(其中左岸m,右岸m);穿堤建筑物座。
估计主要工程量:土方万m3(其中挖方万m3,填方万m3)、石方m3、混凝土m3。
估计需要的主要建筑材料:水泥t、钢材t、木材m3。
工程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万元,工程造价万元。
经济评价结论:。
附:(上级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意见)。
1.2水文1.2.1流域概况(河流名称)属于水系,发源于,在流入(江、河、海湾名称),主河道长km,控制流域面积km2,河道平均比降‰。
其间,有条支流流入该河,其中(支流名称)为该河较大支流,发源于(发源地名),至(汇入地名)汇入(该河流名称),河长km,控制流域面积km2。
(在该河上游的XX支流上建有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km2,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
)(流域水系示意图)1.2.2气候特征工程所在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南岛(东/南/西/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这里长夏无冬,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多年平均气温(22~26)℃,极端最高气温℃( 年月日),极端最低气温℃( 年月日)。
(工程所在地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mm,最大年降雨量mm( 年),最小年降雨量mm( 年),年降雨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降雨多以(暴雨、台风雨、锋面雨)的形式发生;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干旱常常发生。
多年平均蒸发量(1720)mm。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8)m/s,历史最大风速(30.8)m/s。
每年5~10月为台风季节,多年平均受台风影响(3~4)次。
1.2.3设计洪水(本河流名称)流域设计洪水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外江设计洪(潮)水位选用注①。
因(本河流名称)流域无实测流量资料,亦无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的经验公式,故本次洪水计算采用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编制的《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等值线图查得各种参数,并按给出的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由暴雨间接推求设计洪水。
经计算,该河段(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m3/s,其相应的洪水位为m~m。
1.3区域地质1.3.1地形、地貌本堤防工程经过的地区属地貌单元。
地面高程在m~m之间,地面的平均高差为m~m; 平均比降为‰~‰;地面复盖的植物有、、等,分别分布于高程m~m处。
堤线共穿越河沟条,河沟宽度为m~m,深度为m~m。
地物有、、等,分别位于、、等处,需要折迁的建筑物共座,其中:座;座;……。
1.3.2水文地质本堤防工程所在地区,冬春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m, 最低水位m,最高水位m,最高水位距地面m;夏秋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m,最低水位m,最高水位m,最高水位距地面m。
环境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弱腐蚀性/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弱腐蚀性/不具腐蚀性)。
1.3.3工程地质本工程地址地基土由土、土、……等土层组成。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表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地基评价结论: 。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地址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工程地址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属构造稳定性(较好)区域。
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简述工程所在地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4.2工程任务本堤防工程开发任务以河流两岸保护区的防洪、排涝为主,(兼有治污、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等),工程建成后,河流防洪标准的重现期将由目前的年提高到年。
1.4.3工程建设规模1.4.3.1防洪标准按照国家现行《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工程所在地近期和长期城镇总体规划(或防洪规划)该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按照洪水重现期(20)年设计。
1.4.3.2堤线布置工程河段堤线布置以规划的河流治导线为控制,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并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及河道现状进行布置。
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对现有临河建筑尽量不拆迁或少拆迁。
堤距采用了(三种)方案进行比较,经经济技术比较,推荐采用()m的堤距方案。
1.4.3.3堤防断面型式、河底纵坡及堤距方案本堤防工程除应满足防洪要求外,还应强化河岸景观建设和生态建设。
因此堤型布置和结构应满足防洪、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需要。
堤型比较根据工程范围内地形地质、河流水势、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运行管理与工程要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本工程河段的堤防结构型式主要采用下直上梯复合断面,在(现状河道无法向两岸横向扩展的河段采用直立刚性堤,在迎流顶冲河段采用抛石护脚)。
经河道综合治理后,该段河流河底纵坡约为()‰。
1.4.3.4洪水水面线在流量、控制断面水位和河道糙率确定后,应用河道水面曲线方程(水流能量方程),采用逐段式算法推算工程河段不同堤距方案的设计洪水水面线,其计算成果如表所示。
(河道水面曲线计算成果表)1.4.3.5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1)岸线堤防整治长度m(其中左岸m,右岸m)。
整治内容包括[新建护岸挡土墙(防洪墙)、加高培厚防洪堤、堤顶道路建设以及结合实际进行绿化景观布置] 等;(2)河道疏浚(清淤)m,疏浚(清淤)总工程量m3;(3)为排除工程保护区内地表雨水,根据自然地形和排水规划,本阶段共布置穿堤排水涵闸处,各涵闸的位置见表;表穿堤涵闸平面位置表(4)。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SL252-2000)等规范的规定和本堤防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堤防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本工程的等别定为等,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防洪堤和穿堤涵闸)的级别为级,次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为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为级。
1.5.2堤顶高程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工程所在地近期和长期城镇总体规划(或防洪规划),堤顶(防浪墙顶)高程采用()年一遇洪水位加堤顶超高。
根据计算,()年一遇洪水位+风壅增高+风浪爬高+安全超高得到的堤顶高程为m~m。
1.5.3堤线平面布置根据河道的防洪规划,经过本阶段进一步研究,确定采用以下布置方案。
堤线沿河流治导线布置,堤线距河流治导线m~m,两岸堤防之间的堤距为m~m。
堤防两侧的护堤滩地宽m~m。
左岸堤起自,迄于,堤线全长km。
右岸堤起自,迄于,堤线全长km。
1.5.4堤型及堤身标准断面下部直墙上部斜坡(下直上梯)的复合断面型式具有过流面积大,挡土墙基底应力小,并结合了直墙断面占地面积少、梯型断面亲水性强的优点。
本工程河段的堤防结构型式主要采用下直上梯复合断面,直挡墙顶高程由河流正常水位确定,上部土堤斜坡坡比1: ,采用草皮护坡或生态混凝土护坡。
在堤前无护堤滩地,堤后受已有建筑间距和场地限制无法横向扩展的河段采用墙前抛石护脚的直立钢筋混凝土防洪墙结构。
堤基处理:在地基强度不满足要求的软弱地基堤段,根据地基土的组成和物理特性分别采用换土垫层和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桩号~ 堤段,地基土为,地基容许承载力kPa,采用(中粗砂换土的方法进行加固,垫层厚度m,垫层底宽m。
);桩号~ 堤段,地基土为,地基容许承载力kPa,采用(直径为500mm呈正方形(梅花形)布置的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桩距m,桩长m)。
1.6施工1.6.1施工条件(1)施工交通工程所在地有国道(省道、市道)通过,可直达(海口、三亚)等城市,交通便利,外购材料和设备可以通过上堤公路直接或转运到达施工现场,不需另设场外施工道路。
场内施工道路可利用原堤顶道路,但原堤面会车宽度不足,需每隔500m修筑一个会车平台。
桩号~堤段没有道路可到达施工工地,需铺设一条宽m,长m的施工便道。
(2)主要建筑材料筑堤土料分布于等地区, 距离施工工地m~m, 平均运距m, 土源(丰富, 运输便利) ,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第3章工程地质。
工程所用原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砂石料均可在当地建材市场上购买后直接运至工地。
(3)供水供电生活用水可驳接当地自来水管网供给,施工用水直接从河中抽取。
经供电部门同意,本工程施工用电由提供,电源的电压为V,可供电量kW。
电源距工地m,通过输送至工地。
1.6.2施工导流本工程导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枯水期月至月采用围堰挡水,年一遇洪水标准。
围堰利用开挖土料填筑,迎水坡用尼龙编织袋装土护坡防浪,堰顶高程m,堰顶宽m,迎水坡坡比1: ,背水坡坡比1: 。
1.6.3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1.6.3.1堤防土方工程施工(1)土方(砂卵石)开挖: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5t自卸汽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