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润超限报告

华润超限报告

华润(重庆)有限公司"华润·二十四城"二期(B,D地块)1~6#,10~13#楼结构超限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重庆市设计院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年06月设计单位:中国重庆市设计院注册结构师:何永春结构审查人:冯惠苗结构专业负责人:何永春结构设计人:杨刚赵盛位报告编写人:杨刚赵盛位钟顺美张国才目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申报表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依据基本设计参数抗震设防设计荷载3.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岩土分层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持力层场地地震效应与地震参数4.基础设计5.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布置结构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构件的材料强度等级建筑超限情况的判别性能化设计的目标结构超限分析总体思路6.结构计算分析计算软件主要抗震计算参数小震阶段计算分析中震阶段计算分析大震阶段计算分析7. 针对超限的设计措施针对超限的补充计算针对超限的构造措施8 结论附录附录一、结构计算书二、各层建筑平面图及剖、立面(见附册)三、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见附册)四、《重庆建设厂项目二期及三期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见附册)编号:申报时间:2011-061.工程概况“华润·二十四城”二期(B、D地块)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本案规划用地范围处于整体项目的腹地部位。

用地东临南北城市干道(在建);南临谢家湾小学华润校区(在建)、54米宽城市景观大道(在建)和建设厂变电站;西临华润万象城商业中心(待建)和谢家湾轻轨站(已建);北临鹅公岩大桥立交和公共绿地(待建)。

项目包括P03-1-1/03(B地块)和P03-2-1/03(D地块)两个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108852平方米,以住宅为主,局部沿街设商业及配套公建。

总建筑面积约609059.1平方米。

2.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重庆建设厂项目二期及三期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13)甲方与我设计院签定的设计合同与相关委托及设计任务书(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文)基本设计参数2.2.1 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2.2 设计基准期和合理使用年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为50年。

2.2.3 结构基本情况表结构基本情况表抗震设防2.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项目采用的结构类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3.2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本地区基本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Ⅰ0、Ⅰ1、Ⅱ类。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构造措施为6度。

2.3.3 地震动参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设防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罕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弹性时程分析用地震加速度最大值 a max=18cm/s2中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用地震加速度最大值 a max=50cm/s2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用地震加速度最大值 a max=125cm/s2设计荷载2.4.1风荷载基本风压按100年一遇取值ωk=m2。

地面粗糙度为C类。

2.4.2使用荷载标准值(kN/m2)消防楼梯:走廊、门厅:观景阳台:屋顶花园:(不含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卧室、餐厅、客厅:厨房:卫生间:入户花园:其余荷载按荷载规范取用3.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拟建场区属于浅丘地貌,在原建设厂修建时对场地进行了开挖整平,场区现状为分为两块,二期场地从西向东大致分为二个平台,一阶平台高程约250~254m,二阶平台高程约240~245m,各阶平台地形平坦。

三期场地从西向东大致分为两个平台,一阶平台高程约246~248m(局部防空洞出口239~243m),二阶平台高程约250~254m。

场区原建设厂房现已全部拆除,均为空地和施工区(部分地段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场地最低点位于场地东侧,海拔高程240.42m(CK71),最高点位于场地西侧,海拔高程258.24m(ZK17),相对高差17.82m。

场地处于金鳌寺向斜东翼,岩层倾向245°,倾角8°,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据在场区的基岩露头及开挖断面上调查,场区基岩中主要发育有3组裂隙:裂隙Ⅰ:92°∠68°,裂面平直,无充填,裂面可见白色方解石条带,裂隙宽2~10mm,一般裂隙间距2~3m,延伸长度约~5.0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

裂隙Ⅱ:155°∠76°,裂面较平直,无充填,裂面可见白色方解石条带,裂隙宽1~5mm,一般裂隙间距10~12m,延伸~10.0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

裂隙Ⅲ:45°∠70°,裂面较平直,泥质充填,充填物厚6~8cm,裂隙宽5~12cm,一般裂隙间距5~10m,延伸~6.0m,属结合差的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于上部粉砂岩中。

岩土分层拟建场地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主要为人工填土(Q4ml)及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及粉砂岩。

3.3.1、土层杂填土(Q4ml):主要分布于三期场地,二期场地中也有零星分布。

杂填土主要由原建设厂房屋拆迁后留下的废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泥砂岩碎块石、砂土以及原砼地坪以下的杂填土等组成,部分地段为场地土石方开挖形成的杂填层。

骨架颗粒粒径一般20mm~850mm不等,含量约15%~30%不等,回填时间1~15年不等。

稍湿,结构稍密~稍密,部分呈松散状。

钻孔揭示该层的厚度为0.3m(ZK26)~13.0m (ZK164)。

(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为残坡积成因。

本次勘察范围内仅个别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该层的厚度为0.50m(ZK10)~2.9m(ZK78)。

3.3.2、岩石(1)砂岩该场地内砂岩按物理力学性质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砂岩:灰白、灰青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泥质胶结。

本次勘察在所有钻孔均有揭示,揭示单层厚0.87m (ZK134)~(ZK12,未钻穿)。

该岩层为场地内主要岩层。

第二类砂岩:浅黄、淡黄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泥质胶结,含少许粉砂质成分。

本次勘察在ZK151、ZK163两钻孔有揭示,揭示单层厚4.2m(ZK151)~(ZK163)。

第二类砂岩的抗压值明显低于第一类砂岩,为场地内次要岩层。

第一类、第二类砂岩分布范围见平面图工程地质分区:Ⅰ区有第二类砂岩分布;Ⅱ区无第二类砂岩分布,仅有第一类砂岩。

(2)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较高,勘察在ZK3、ZK10、ZK15、CK62等16个钻孔中有揭示,揭示单层厚0.90m (CK62,ZK74,ZK134)~3.40m(CK56)。

该岩层为场内次要岩层。

(3)粉砂岩:浅黄色,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泥质胶结,遇水易软化,强风化质软,中风化质较硬。

主要位于砂岩上部表层,本次勘察在44个钻孔有揭示,揭示单层厚0.8m(ZK143)~(ZK14)。

该岩层为场地内次要岩层。

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属浅丘地貌,地形总体由西向东倾斜,但北侧、东侧为陡坎,地形有利于上部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且场地中的地下洞室也将浅层地下水疏干。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局部土层内的暂时性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上层滞水多分布于场地内低洼处的人工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填土渗入,在基岩面较低洼处汇集形成上层滞水。

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基岩顶部强风化带中,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向下渗入,在场地低洼处富集形成,该类型地下水受基岩裂隙控制,分布不连续,含水量小。

本次勘察期间,对场地内钻孔进行了稳定水位观测,在终孔后抽干孔内残余水,再经24小时后作水位观测,所有钻孔均为干孔。

说明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水量小,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综上所述,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孔隙中,为上层滞水。

基岩为不透水或弱透水岩层,基岩顶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基岩强风化带中赋存有少量孔隙裂隙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场地内有一条原建设厂的排水沟涵,且北侧、东侧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排泄。

雨季场区地形较低洼的部位有少量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据场地环境条件及经验判断,场地内的环境水和土对砼物具微腐蚀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内及周边无滑坡、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其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地下人防洞室。

建筑位于人防洞室之上,基桩穿越人防洞室,采用钢管套模,桩身按框架柱配筋。

并对相关人防洞室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基础持力层基础持力层主要为中风化砂泥岩,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9~10#楼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场地地震效应与地震参数按设计室内外地坪高程整平后,该场地建筑物部位均为Ⅰ0、Ⅰ1、Ⅱ类建筑场地,杂填土为软弱土,粉质粘土为中软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