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1)科学知识的系统性(2)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3)读者需求的系统性(4)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
68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支持下完成信息的收集、获取、加工、传递和使用的各种技术。
69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当今世界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208
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下面各项中属于按照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形态划分的有( )
A只读光盘 B照片光盘 C集成电路卡 D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E全文型电子出版物
232
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
150
高校图书馆对文献采访的要求有那些
①重点系统入藏专业及与有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用书
②多层次按比例入藏学生教学参考用书
③全面广泛选择入藏课外阅读用书
155
各类中外文书刊的(书目)是文献采访的重要工具,是图书馆文献采访人员进行图书评价.选择和审定的重要依据。
169
17图书文献采选流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选书阶段、(订书阶段)、(验收阶段)。
38
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1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45
普赖斯曲线的指数表达式
47
文献半衰期定义,普赖斯指数定义
47
文献半衰期: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47
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崛起,信息作为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9
广义信息资源: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还包括与信息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10
文献型信息资源依据其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分为刻写型文献资源、(印刷型)文献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和(视听型)文献资源。
2请问下面选项中属于三次信息资源的是( )A.专着 B.标准文献 C.书目D.百科全书
19
什么是信息老化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对信息资源产生哪些影响
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减少或使用必要性越来越小。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对信息的选择、收集与剔除,信息资源的布局与规划,文献信息的保持与利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86
国内外期刊评价体系:国际上:EI,SCI,SCIE,CA,SA,国内:CSCI,CSSCI,,
195
期刊的(使用频率)是反映读者阅读倾向的重要指标。
195
.期刊的(使用频率)是反映读者阅读倾向的重要指标。
196
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经常能反映出期刊的重要程度。
197
文献的赠送与交换的意义与作用
52
纵观近代以来世界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馆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保存知识信息载体的机构,(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才是图书馆的根本目的。
60
为什么要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
从信息资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信息资源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主要是由以下客观因素决定的:
(三)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建立友好馆际关系。
通过国际文献交换和相互的图书赠送,可促进相互了解,加强信息交流,扩大视野,促进各国、各地区图书馆间的协调合作,加深友谊,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获得大量珍贵的外文资料。
207
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为存储方式,以电、磁、光介质为媒体形态,以多种符号形式(图文声像)记录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们认识到,文献资源建设有必要突破原来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加以丰富和发展。于是信息资源择与采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如:A.印刷型文献的选择与采集 B.电子出版物的选择与采集C.网络数据库的选择与采集
28
(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32
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有哪些(一)信息资源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175
图书馆复本配置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图书品种)和复本之间的关系。
176
确定藏书复本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如:选择题,确定藏书复本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A图书的质量B图书借阅制度 C图书有效期D现实读者数E图书的类型与价格
184
(开放存取期刊)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信息资源,允许用户免费、无限制的使用。
(二)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
1.对信息资源建设常规工作的规范;2.对不断变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规范;3.避免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依据
1.制订馆藏发展政策,就其微观而言,它可以使各馆信息资源特色更加鲜明,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为合作藏书、资源共建提供基础。2.制订馆藏发展政策,就其宏观方面来看,可以明确各馆参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种利益的平衡机制,以保证参加合作的成员馆都能得到实惠,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文献资源建设所关注的主要是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中,读者获取信息却不一定依赖实体的馆藏。
再次,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注意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资源共享问题,但只有在网络环境中,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生产、存储与传递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真正建立一个无比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140
国外选书理论的主要流派: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杜威,需要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普尔﹒克特)。综合计分法的提出者麦考文。
140
早在17世纪,法国的诺德在(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艺术中专门论证了选书的问题。
144
肩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国家图书馆,在进行电子出版物采访时遵循的原则:针对性与可靠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延续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108
信息资源建设目标包括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特色化目标等。
115
数字馆藏建设政策模式:综合性、专门性、混合性、流程性
126
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原则(4个)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欲协调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128
简要回答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程序。
答:(1) 成立工作小组(2) 收集决策信息(3) 拟定政策草案(4) 征求修改意见
26
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也显露了它的一些局限性。
首先,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已不局限于馆藏的物理形态的文献,各种形式的电子化或数字化的信息迅速地涌入图书馆。
(5) 修改政策草案(6) 报批政策草案(7) 公布政策文件
130
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
131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时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采访理论,其中《求书之道有八论》是我国古代有关藏书建设的经典系统论述,是宋代着名目录学家(郑樵)提出的。
135
藏书状态稳定理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是1975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公布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提出的理论,其要点是,图书馆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时,不应无限制地继续发展其藏书的数量,而应该控制藏书增长的速度,使藏书整体在一定时限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稳定状态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95
网络书店的兴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改变了书目信息获取的渠道、方式和范围(二)拓宽了文献信息来源,改变了文献采集的方式
(三)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的经费结算方式
98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作用
(一)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宏观指导
1.对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指导2.对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指导3.对确定重点藏书发展领域的指导
02129信息资源建设全书重要知识点
页码
内容
1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是由(哈特莱)提出的。
2
从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将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的科学家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着名数学家(申农)。
2
经济学界认为,信息是反映事务特征的形式,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3
我国着名的信息科学家钟义信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个层次。
(二)信息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四)信息资源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7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普赖斯指数: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计算公式为:P(普赖斯指数)=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文献量/被引文献总量。
48
文献老化理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1)为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