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检查方法
2、目视方向和高低
站在道岔外30~50m处,面向道岔,先看方向,后看前后高低。
3、按规定位置、顺序检查道岔轨距、水平、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检查位置可以岔枕号确定,共19尺;2、检查水平时以直基本股一侧高为“+”;3、接头道尺放于二、三孔间;4、尖轨尖端放置于尖轨尖端10mm范围内;5、第二拉杆处道尺放于基本轨刨切终点,曲股有4mm加宽;6、尖轨根部放于尖轨上二、三孔间。
5、检查道岔高低、方向(直向)
使用2m弦线绳(若轨向、高低良好可不查)
允许偏差±4mm。
5、检查道岔各部轮缘槽、尖轨动程、尖轨尖端是否密贴(用钢板尺测量)、尖轨是否爬行(用弦线或钢板尺检查)
1、护轨轮缘槽宽度:开口至平直部分分别为80、65、42mm;2、辄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50mm断面内翼轨轮缘槽宽度为46mm;2、尖轨50mm断面以下不得高于基本轨,50mm以上不得低于基本轨;5、尖轨第一、第二动程分别为160、75mm。
1、轨枕间距使用目测,必要时可使用卷尺测量;2、空吊板可通过翻白、列车碾压跳动确定
根据轨枕失效标准及图纸等相关标准
8、检查滑床板离缝、顶铁离缝、检查连接零件
1、尖轨与滑床板缝隙大于2mm的记录2、各部螺栓缺少、失效、松动的记录
9、检查铁垫板、胶垫
缺少、失效、离缝的记录
10、检查道岔加强设备
轨撑离缝大于2mm的记录
1、轨距允许偏差+3、-2mm,尖轨尖端为±1mm,水平允许偏差为±4mm;2、查照间隔应保持在91~94间,护背距离应保持在46~48间;3、不得存在反超高。
4、按规定支距点位置检查支距
1、共9处支距测量点,应按一定周期对支距点进行校核;2、第一支距点的理论测量位置在尖轨根端轨缝中心处。
允许偏差±2mm。
注:允许偏差及相关病害限度以v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的作业验收标准为标准,其他标准请另行查阅。
1、轮缘槽允许误差为+3、-1mm;2、尖轨爬行量不得大于20mm,限位器不得顶死;3、尖轨尖端不得不密贴。
6、检查钢轨接头错牙、轨缝、工作边和轨端肥边
1、轨面或内侧错牙大于1mm的记录;2、瞎缝,大于构造轨缝(18mm),绝缘接头小于6mm的记录;3、工作边和轨端肥边大于2mm记录。
7、检查轨枕失效、倾斜、间距不均、空吊板处所
11、检查道床
路肩平整及反坡、杂草;道床整齐均匀、道床污染、外观
12、检查标志、标记
标志是否缺损、歪斜、字迹不清;标记不全、位置不对、不清晰或错误
13、勾画超限处所
按规定标准进行勾画。
(三)
安全
1、检查时注意设好防护
2、检查尖轨中部记录时,应拿起道尺
3、来车时,携带工具下道避车
4、不脚踏尖轨、连接杆
60kg~1/12AT(专线4228)混凝土枕单开道岔检查明细表
项目
技术要求
操作说明
允许偏差管理值
(一)
准备
工作
准备工具:轨距尺、支距尺、木折尺、螺丝刀、钢卷尺、石笔、弦线绳(盒)、钢板尺、检查锤、道岔检查记录本、记录笔
(二)作业程序
1、校对量具
1、检查道尺、支距尺是否校验期内;2、校核道尺的水平、轨距表示,可使用螺丝刀进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