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悬臂交通标志牌结构计算书

单悬臂交通标志牌结构计算书


恒重增幅 1.1
标志板恒载: 横梁恒载: 立柱恒载:
G标志牌 标志牌 W标志牌 H标志牌 恒重增幅 G横梁 横梁 L横梁 n 横梁 恒重增幅 G立柱 立柱 H立柱 恒重增幅 G上部结构 G标志牌 G横梁 G立柱
G标志牌 1.431 kN G横梁 5.347 G立柱 13.822 kN kN
k 5 标牌
A类地表 海面、海岸、开阔水面 B类地表 田野、乡村、丛林及低层建筑物稀少地区 树木及低层建筑物等密集地区 C类地表 中高层建筑物稀少地区、平缓的丘陵地
地表粗糙度
k 5 标牌 1.38
标牌风力中心处的设计基准风速
Vd 标牌 k 2 标牌 k 5 标牌 Vz标牌 Vd 标牌 61.21 m s
B 0.00 1.00 1.00 1.07 1.12 1.19 1.25 1.29
C 0.00 0.86 0.86 0.86 0.92 1.00 1.06 1.12
D 0.00 0.79 0.79 0.79 0.79 0.85 0.85 0.91
Z标牌
k 2 标牌 1
地表粗糙度
标志牌的阵风风速系数k5 结合上述分析的地表粗糙度类别;按《桥风规》判断取值:
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分项系数 G1 永久荷载对结构不利分项系数 G2 永久荷载计算柱脚螺栓分项系数G3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4 )其他参数 空气密度 空气 重力加速度 二、荷载的计算
1 、永久荷载 空气 1.2258 g 9.81 Q
N s m
2
4
因为实际构造中;交通标志牌的构件联接常采用法兰盘螺栓联接;而且法兰盘的局部 采用加劲肋构造处理。因此;计算永久荷载时标志牌构件恒载考虑增幅系数
15 6.9 2.20
20 9.2 2.55
25 11.5 2.80
30 13.8 3.00
35 16.1 3.15
40 18.4 3.25
45 20.5 3.35
50 22.4 3.45
基础砼标号 基础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 基础砼弹性模量为: 构件容重参数 标志牌单位面积容重: 横梁每延米容重:
标志牌 8.037 9.807 1000 标志牌 0.079 kN m
2
fcd 13.8 Ec 30000
MPa MPa
横梁 7.851 d 横梁 横梁 d 横梁 横梁 0.419 kN m
2

9.807 6
10
立柱每延米容重:
20 0.6 1
40 0.6 1.2
H立柱 D立柱 W0 D立柱 k 1 立柱 0.919
立柱风力中心处的地形系数k3
k 3 立柱 1.00
立柱的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
k 0 立柱 1.0
立柱风力中心的风荷载标准值
Fwk 立柱 k 0 立柱 k 1 立柱 k 3 立柱 Wd 立柱 A立柱 Fwk 立柱 6.381 kN
C 0.86 0.86 0.86 0.86 0.92 1.00 1.06 1.12
D 0.79 0.79 0.79 0.79 0.79 0.85 0.85 0.91
Z立柱
k 2 立柱 1
地表粗糙度
立柱的阵风风速系数k5 结合上述分析的地表粗糙度类别;按《桥风规》判断取值:
k 5 立柱
q d 横梁z1 0.13
kN m kN m
q d 横梁z2 0 G2 横梁 恒重增幅
立柱净高度(立柱自基础顶面起到柱顶高度):
H立柱 9.0 m
柱顶到最上一层横梁轴心距离:
l顶 0.7 m
各层横梁到柱底的轴心高度: 第1 层 第2 层
H1 H立柱 l顶 H2 H立柱 l顶 a横梁 H1 8.3 m H2 6.2 m
标志牌风力中心到基础顶面的高度
立柱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 k2 结合上述分析的地表粗糙度类别和立柱中心离地高度;按《桥风规》“风速
离地高度(m) 0 5 10 15 20 30 40 50
A 1.08 1.08 1.17 1.23 1.28 1.34 1.39 1.42
B 1.00 1.00 1.00 1.07 1.12 1.19 1.25 1.29
立柱风力中心处的空气重力密度
立柱 0.012017 e
0.0001 Z立柱
立柱 0.012
kN m
3
立柱风力中心处的设计基准风压
Wd 立柱 立柱 Vd 立柱 2 g
2
Wd 立柱 2.046
kN m
2
立柱风力中心处的风载阻力系数k1 立柱截面为圆形;其迎风面直径为
三、构件承载能力与抗变形能力验算
3 1 、横梁的验算 3 1 1 、横梁所受荷载计算
竖直荷载 由于两根横梁材料、规格一样;根据基本假设2 ;可以认为每根横梁所受的荷载为 总荷载的一半。 每根横梁与标志牌用若干道间距400mm的抱箍联系;分布均匀;可以等效为均布线荷载。 横梁受竖直恒载示意图如下:
如图
l1 W标志牌
l2 0.65 m
l3
l1 2
单根横梁所受荷载为: 竖向荷载标准值分配给单梁
G横梁分担 G标志牌 n 横梁 G横梁分担 0.715 kN
标志牌恒载呈竖向均布于横梁之上;线荷载设计值
q d 横梁z1 0 G2
横梁自重线荷载设计值
G横梁分担 l1
A类地表 海面、海岸、开阔水面 B类地表 田野、乡村、丛林及低层建筑物稀少地区 树木及低层建筑物等密集地区 C类地表 中高层建筑物稀少地区、平缓的丘陵地
地表粗糙度
k 5 立柱 1.38
立柱风力中心处的设计基准风速
Vd 立柱 k 2 立柱 k 5 立柱 Vz立柱 Vd 立柱 57.805 m s
a
m Vz标牌 44.355 s
结合上述分析的地表粗糙度类别和标志牌中心离地高度;按《桥风规》“风速高度变化 修正系数表”来进行直线插值。
k 2 标牌
离地高度(m) 0 5 10 15 20 30 40 50
A 0.00 1.08 1.17 1.23 1.28 1.34 1.39 1.42
标牌风力中心处的地形系数
k 3 标牌 1.00
标牌处的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
k 0 标牌 1.0
灯冠处的风荷载标准值
Fwk 标牌 k 0 标牌 k 1 标牌 k 3 标牌 Wd 标牌 A标志牌 Fwk 标牌 26.829 2.2.2、立柱风荷载计算 kN
灯柱风力计算中心高度
本计算书所用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 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 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 8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2 200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2009 以下简称《公路标准》 以下简称《桥通规》 以下简称《桥钢规》 以下简称《桥基规》 以下简称《交通标志规范》 以下简称《指南》
H牌中心 H1 H2 2 H牌中心 7.25 m
(2 )构件规格 横梁采用冷轧无缝钢管;外直径 单根横梁长度: 立柱采用冷轧无缝钢管;外直径
横梁 273 L横梁 5.8 立柱 377 mm m mm
壁厚
d 横梁 6.5
mm
壁厚
d 立柱 16
mm
横梁与立柱的钢材品种为A3 钢;即Q235 钢。查询《建钢规》表;壁厚小于
D立柱
2 立柱
1000
D立柱 0.754
m
立柱的迎风面积为
A立柱
立柱 1000
H立柱
A立柱 3.393
m
2
风载阻力系数选用的判断式为
D立柱 W0 0.86
立柱的高宽比为
H立柱 D立柱 11.936
按《桥风规》“风载阻力系数k1”表来插值
k 1 立柱 断面形状 D√W0≥5.8 D√W0<5.8 1 0.5 0.7 2 0.5 0.7 桥墩或桥塔的高宽比 4 6 10 0.5 0.5 0.5 0.8 0.8 0.9
2
标志牌风力计算中心高度
Z标牌 H牌中心 Z标牌 7.25 m
地表粗糙度系数a 路灯所在地应属于岛中间;属于B类地表。 地表粗糙度 "B" 地表粗糙度系数为:
a
地表粗糙度
a 0.12
标志牌中心处的设计基本风速
Z标牌 Vz标牌 V10 10
标牌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 k2
单悬臂式交通标志牌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本计算书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坛西大道南段工程单悬臂式交通标志牌结构设计计算书。 标志牌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以下计算过程;均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1.风载方向。考虑最不利受风状况;即风载方向与标志牌平面垂直; 2.悬臂式标志牌;当横梁多于一根时;假设风载由各横梁平均承担; 3.立柱基础。假定基础四周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
上部结构总恒载:
2 、风荷载
G上部结构 20.599 kN
2.1、依照《桥通规》与《桥风规》有关公式计算 2.1.1标志牌所受风力荷载
桥梁所在地区的设计基准风速;依《桥通规》附录查得;平潭地区重现期为50年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V10 46.1 m s
相应的设计基准风压为:
W0 1.3 kN m
标牌风力中心处的空气重力密度
标牌 0.012017 e
0.0001 Z标牌
标牌 0.012
kN m
3
标牌风力中心处的设计基准风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