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B. 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nmC. 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D. 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2.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条M、N,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M无磁性、N无磁性B. M无磁性、N有磁性C. M有磁性、N无磁性D. M有磁性、N有磁性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B.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 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 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4.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应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5.图甲表示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图乙、图丙表示测电笔握笔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器B. 断路器应该安装在Q处而不是P处C. 测电笔在插座接地孔检测时,氖管会发光D. 使用测电笔,图乙的方法错误而图丙的方法正确6.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7.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
我们既可以通过震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
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______(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
8.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
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
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组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9.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灯泡L规格为“6V3W”。
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工作。
求:(1)电阻R的阻值。
(2)灯泡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及电阻R产生的热量。
10.杆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小金尝试做了如图所示的杆秤。
在秤盘上不放重物时,将秤砣移至O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将此处标为0刻度。
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测得OA=5cm,OB=10cm。
(1)计算秤砣的质量。
(2)小金在B处标的刻度应为______kg.若图中OC=2OB,则C处的刻度应为______kg。
11.如图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高为30cm的柱形容器,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金属块(重120N、高20cm、底面积100cm2)分别置于柱形容器底部。
其中,乙图的金属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用少量蜡密封(不计蜡的质量)。
取g=10N/kg。
(1)计算甲图中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乙图中,向容器内加水至液面高度为10cm,求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取大气压强p0=1.0×105Pa)(3)若向甲图中容器内加水,画出从开始加水至容器装满水的过程中金属块对容器底部压力F随容器中液面高度h变化的图象(需标注相应的数据)。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2.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研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之间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Ω,滑动变阻器R1上标实验次数123456电流表示数0.380.430.500.600.75①/A电压表示数1.86 1.71 1.50 1.200.750.00/V变阻器电功0.710.740.750.720.560.00率/W(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的电路连接。
(2)表中第6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表中数据①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此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随着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13.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
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故A错误。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0μm,故B错误。
C、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S=0.04m2;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kg,压力F=G=mg=60kg×10N/kg=600N,压强p=FS =600N0.04m2=1.5×104Pa;故C错误。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因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几乎没有磁性,所以,在图甲中,钢条M的中间位置几乎没有磁性,N却能吸引M,说明钢条N具有磁性;同理,由图乙可知,钢条M也具有磁性,由选项可知,只有D正确。
故选:D。
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任何磁体都具有两个磁极,磁北极N,磁南极S,磁体中磁极部分磁性最强,中间部分磁性最弱。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判断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3.【答案】D【解析】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受力还是不受力、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与物体是否受力、物体速度大小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此题考查了惯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并加深理解。
4.【答案】A【解析】解:AB、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错误;C、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故C错误;D、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f,在凸透镜的同一侧会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5.【答案】D【解析】解:A、电能表不是测量电功率而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故A错误;B、为了用电的安全,断路器应该接在火线上,即接在P处,当断路器断开电路时,后面的用电器和插座是不带电的,故B错误;C、测电笔在插座接地孔检测时,地线不带电,所以氖管不会发光,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故丙的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电功)的仪表;(2)为了用电的安全,断路器应该接在火线上;(3)接地线与火线之间是不接通的;(4)使用测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才是正确的,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接触的是火线。
此题考查的是家庭的连接方法和测电笔的使用方法,是安全用电的常识知识,需要熟记并会应用。
6.【答案】A【解析】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故A图正确。
故选:A。
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涉及到海陆风的形成,是一道中档题。
7.【答案】做功热传递不能二者效果相同【解析】解:使铁屑内能增加的方法:①用力晃动塑料瓶,对塑料瓶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②将装铁加热,铁屑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屑的内能;如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升高,不能判断出具体的方法,因为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不能;二者效果相同。
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8.【答案】2 水平向左水平向左【解析】解: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则M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A对M3N的拉力、B对M5N的拉力、桌面对M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的大小为f=5N−3N=2N,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当B刚触地时,M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右运动,则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