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及参考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认证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用各二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篇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

答: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

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

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

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

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那些新变?答:在爱情观念上: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2、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

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

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

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

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

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

《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

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小说“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从汉魏六朝到唐朝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小说缺少艺术性,但已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主题: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怪异的小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描写人物的逸闻琐事的小说,也称轶事小说)。

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使其脱离历史记载或说神论鬼而成为着眼世俗生活的文艺创作。

唐代小说为志怪小说的变异,虽也是依传说而作,有猎奇之意,但“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实唐代特绝之作也”,被称为“传奇文”。

唐代传奇小说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

传奇小说到宋代逐渐衰落,平话取而代之。

“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

即以俚语着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

”这些白话小说由说书人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并形成了文字形式的“话本”。

在宋以前,中国小说多为文言短篇,宋代话本的出现使白话长篇小说也跻身主流。

中国小说发展史自此呈现出文言和白话交相辉映的态势。

宋代的话本经过后世文人加工变成了后来的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至元代和明代发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话本小说带有说书人的语言风格,以描绘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见长,所以深受欢迎,流传甚广。

同时,宋代文言短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传奇文的余绪;二是志怪体,这是志怪小说的延续;三是笔记体,这是志人小说的演化。

明代小说承袭了宋代小说的题材和形式,也延续了志怪、志人的脉络。

明初,历史题材的神异小说、英贤小说、武侠小说盛行,它们是以流传下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八仙过海”、“封神传”、“杨家将”、“白蛇传”等故事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的小说;同时,“人情小说”(或称“世情书”)兴起,描写“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

其中着名的是《金瓶梅》;及至明末,出现拟宋代的话本小说而作的通俗小说,描摹“世态人情之岐”。

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

答: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

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

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

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

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

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

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作业2同学发言摘要一:本来是一群受了冤或是不想受朝庭压迫再或是为生活所迫与朝庭对立的人,个个都为了个义字敬仰自己心中的大哥,谁曾想自己的大哥一心要报国,为了个忠字,逼着这帮兄弟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可最后的结局确是让朝庭来了个卸磨杀驴。

同学发言摘要二:全本《水浒传》描述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小说以宋江为的中心人物,通过宋江悲剧的一生,以及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表现出身下层的忠义之士,想替天行道而不能替天行道的悲剧.”这种悲剧自宋公明谋求招安开始,并逐渐加浓,到了征方腊时,随着水浒英雄们的或死、或伤、或坐化、或归隐,这种悲剧情绪就弥漫开来,让人不忍卒读。

同学发言摘要三:《水浒传》是一部人物命运的悲剧,无论是中下层官吏还是平民均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生性醇厚,乐于助人,与世无争。

他有着舒适的家庭,但高衙内看上了林夫人,为霸占林娘子,高俅连同高衙内设计了卖刀——买刀——献刀之计,给林冲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打为囚犯刺配沧州。

即便如此,他仍苟且偷安,委曲求全,在野猪林,鲁智深救了林冲之后要杀欲谋害他的董超、薛霸两个差人,林冲却加阻止,从这里可以看出林中性格的复杂性。

后来如果不是“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也不会“风雪山神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才手刃仇人,辗转投奔梁山落草为寇。

可见林冲的反抗并非是起初就出于自愿的,只不过是没路可走而已,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官吏,一步步沦为草寇,不可谓不是悲剧。

自己观点:就《水浒传》全书来看,宋江等人的起义造反的背后是封建王朝弊端的清晰反映,也是当时社会人没为你生活的深刻反映。

《水浒传》中人物的刻画,让读者既体会到他们身上反抗暴政和强权的斗争精神,更体现在人物抗争过程中命运的悲剧想。

总的来说,水浒人物悲剧性的命运有着众多的原因,包括社会的,自身的,历史的等等。

宋江的愚忠和梁山义士的愚义是个人方面的原因,其悲剧的产生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这样,从手握朝纲的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州知府高廉,直到横行乡里的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有别的出路。

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7](第三十七回)。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解释了“奸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书的开头写的是高俅遭际端王,他因善于踢球而得到皇帝的宠信,从一个市井无赖遽升为殿帅府太尉,于是就依势逞强,无恶不作。

端王当了皇帝,高俅因而做得殿帅府太尉。

端王和高俅都是浮浪子弟,当了皇帝,当了太尉,天下怎能不乱。

金圣叹认为“未写百八人,先写高俅,乱自上做也。

”忠义之士不在朝野,在朝野的却是一群浮浪子弟,奸佞之人,朝廷如何不乌烟瘴气,是非不分?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官场如此,民间又何尝不是这样!鲁智深因不满郑屠欺霸良女而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因看不惯蒋忠霸占施恩的快活林而醉打蒋门神;杨志因气不过泼皮牛二的蛮横无理而失手将其杀死;宋江因愤慨阎婆惜吃里扒外出言相要而将其手刃,其余上梁山之人大多如此,不在话下。

社会风气日下,官场贤能被疏,民间男盗女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走投无路或是无法生计的人聚集到一起,共谋梁山大业,也是必然了。

就是这种情势造就了梁山,而成就梁山“功名”的正是这样可悲的社会现实!水浒众多人物身上都有着类似的悲剧性。

人物在和命运抗争中,面对黑暗势力的压制和压迫,人物能够奋力的去反抗,但在如此强大的势力面前,人物的命运又似乎显得那么渺小和单薄。

很多人物在最后的命运都是凄惨的.而在这许许多多的人物悲剧命运中,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物自身的遭遇,又不能不为这苍凉的世态而惋惜、痛恨。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命运发咋矛盾特征使得人物不得不与命运斗争、挣扎。

为了生存,采取暴力手段的方式在面对封建势力的残酷打击后又显得微不足道。

这便是悲剧的根源.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三、红娘形象之我见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

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

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

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