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20162017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宜昌一中2016级高一年级3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命题人:方志平审题人:滕海英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A.具有专一性B.易失活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D.各种酶的最适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O2酶具有催化作用3.如图实验装置为探究新鲜土豆片中H的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及推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H2O2溶液的浓度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应设置煮熟的土豆片代替新鲜土豆片做对照实验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酶被消耗D.如果把土豆片改为土豆研磨液产生的气泡速率会更快4.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A.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B.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C.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5.下列描述中,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适当加热以加快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速率6.如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体内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图1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体内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图1中可以知道若使某一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C.图2中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D.图2中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7.为了探究温度、p 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表中四个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8.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D.由图3可知Cl-和Cu2+对该酶的影响不同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合成B.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C.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D.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10.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②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③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④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⑤消化酶通过胞吐分泌到消化道.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③④D.①②③11.下列关于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B.ATP转化成ADP时,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C.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D.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12.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3.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①低温条件储存种子②中耕松土③水稻田定期排水④糖和盐腌制食品⑤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A.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蔬菜等的贮藏B.醋酸杆菌利用淀粉,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C.包扎伤口时,需选用透气的创可贴,防止厌氧型细菌的滋生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15.将H2O中的O用18O标记后用于有氧呼吸,18O将最先出现在A.产物水中B.CO2中C.丙酮酸中D.ATP中16.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1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只能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进行B.过程c的每个阶段都有[H]生成C.过程b能在酵母菌缺氧时进行D.过程d只有乳酸菌能进行18.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19.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20.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的办法,使黄瓜贮存期可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抑制呼吸作用的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密封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21.将质量相同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 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 后测定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O 2浓度为2%时苹果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B.果肉在O 2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 2浓度为5%D.O 2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2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23.某同学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则1、2、3、4四条色素带依次表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 、叶绿素bC.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叶黄素D.叶绿素b 、叶绿素a 、胡萝卜素、叶黄素24.分别在Ⅰ、Ⅱ、Ⅲ三个研钵中加2g 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则Ⅰ、Ⅱ、Ⅲ三个研钵中的溶液颜色分别是A.几乎无色、黄绿色、深绿色B.深绿色、几乎无色、黄绿色C.黄绿色、深绿色、几乎无色D.黄绿色、几乎无色、深绿色25.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26.下列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放出O2C.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O2由叶绿体产生,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都来自参加反应的H2O27.近年来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

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容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

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A.光合酶受到破坏B.囊状结构薄膜受到破坏C.暗反应受抑制D.DNA受到破坏28.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质中可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H]和ATPC.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都消耗02D.丙酮酸可以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29.下列哪一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A.CO2、ATP、[H]B.CO2、ATP、H2OC.CO2、H2O、叶绿素D.CO2、H2O、[H]30.科学家用含14C同位素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A.CO2→叶绿素→ADPB.CO2→叶绿素→ATPC.CO2→乳酸→糖类D.CO2→C3→糖类(CH2O)3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A.光能→稳定的化学能B.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C.光能→活跃的化学能D.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32.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C.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D.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④⑤中测到较高放射性33.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与Ⅰ相同D.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大于b点34.将一批刚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直接贮藏在1℃的冷库内.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A.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适宜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35.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两瓶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