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形制资料
在正脊处,脊檩(桁)
下面的枋子叫“脊枋”。在 脊檩(桁)与脊枋间有“脊 垫板”。
位于檐枋和脊枋之间,
沿屋面坡度逐层放置的枋子
都叫做“金枋”。按金枋所
处的位置不同,又有“上金
枋”、“中金枋”、“下金
枋”之别。每根金枋对应一
根金桁。在金枋与金桁之间
为金垫板。
三、箍头枋(又称“搭脚大额
枋”)
箍头枋是檐枋的一种特 殊情况。在建筑物的梢间 或山面的转角处与角柱相 交的檐枋叫“箍头枋”。
七、地栿
地栿是连接柱脚的 水平构件,以加强柱下 部的整体刚度。在开门 处也做为门槛。在栏杆 下面,须弥座上,有一 层水平条带,也叫地栿, 用以安装栏杆。
谢谢观赏!
本章内容
一、额枋与平板枋 二、脊枋与金枋 三、箍头枋(又称“搭脚大额枋”) 四、穿插枋 五、天花枋及天花构造 六、雀替 七、地栿
一、额枋与平板枋
额枋简称“额”,它是柱头部的水
平联系构件,并可承托斗拱和横向梁 架。位于檐柱头上的额枋又称“檐 枋”。
额在汉至唐的时期称为
箍头枋有单面箍头枋与 搭脚箍头枋之分。单面箍 头枋用于悬山建筑的梢间; 而搭交箍头枋用于庑殿式、 歇山式建筑的转角或多角 形建筑的转角处。
四、穿插枋
位于抱头梁或桃间 梁下,连系檐柱与金柱 的枋叫“穿插枋”,位 于桃间梁下的,也叫 “桃间随梁”。位于角 檐柱和角金柱间的叫 “斜插金枋”。
五、天花枋及天花构造Fra bibliotek“楣”。隋代以后,楣多放在柱头顶
上,乘托斗拱和梁。隋唐时期,楣开
始放在柱头之间,上皮与柱头平,两
端插入柱中。有得做上下两道楣,上
的旧做法为“檐额”;清代称“阑
额”,下层楣叫做“由额”,而称随
以前压在柱头上的旧做法为“檐额”;
清代称阑额为“大额枋”,由额为
“小额枋”,大、小额枋之间为“由
额垫板”。
二、脊枋与金枋
天花枋是承托天花的主 要构件之一,它与天花梁 共同构成室内天花的承托 构架。其中,位于面阔方 向的称为“天花枋”,位 于进深方向的称为“天花 梁”。
天花上另一种半圆形断 面构件叫做“帽儿梁”, 常与“天花支条”连做, 沿面阔方向布置。其作用 相当于现代吊顶中的大龙 骨。
六、雀替
雀替又叫“角替”, 置于梁坊下与柱交接处, 可加固梁坊与柱的连接, 缩短梁坊的净跨距离。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基本型制
之“枋”
设计承接方:远景研究设计院
设计承接方资质
远景设计研究院是一家已有20年成功经验、中国古镇景 观设计原创领跑者的实力派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古建筑设 计、仿古建筑设计、古镇打造、仿古商业街打造和旅游景区 打造。
该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全院现有员工近200人,其 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30人,工程师50人, 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结构师、注册水、电、 暖工程师等共计40人。且一直严格秉承以人为本,务实求新, 诚信不渝的企业精神,专业配套服务,竭诚为城乡人民创造 优雅、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自成立以来,该院已完成上 千项设计工程,受到用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