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机常见模式选择及参数设置

呼吸机常见模式选择及参数设置

持续高流量系统:通过持续的高流量气流,在系统内形成正压, 可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单缺乏呼吸力学检测。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CPAP)
需设置参数: 按需阀系统:压力水平和触发灵敏度; 持续高流量系统:气流阈值和基础气流。
优点:增加肺容积、促进塌陷的肺泡复张、减少呼吸功、改善氧 合。
不足: (1)CPAP压力水平过高,可引起肺过度充气和呼吸功增加; (2)如使用按需阀系统,PEEP阀的气流阻力高,可增加呼气做功。
无自主通气:按预设气道压力、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给患者 送气。
有自主通气:患者的每一次呼吸触发均被呼吸机支持。
需设置参数:压力控制水平、触发灵敏度、机械通气频率、吸 气时间等参数。
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
优点: (1)具有控制通气通气安全性的特点; (2)气流模式为减速气流,吸气早期流速较高,有助于使 塌陷肺复张,同时该气流模式也较符合患者的生理需 要。
4.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呼吸肌无力和疲劳是重要原因。应尽量保留自主呼吸, 避免长时间的控制通气模式。
常用模式选择
7
/loveslide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
容量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 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CPAP)
主要参数设置
潮气量(VT)的设定
依据理想体重选择8-10ml,结合呼吸系统的顺 应性、阻力进行调整。 ARDS患者应采用小潮气量通气(6ml/Kg),应 避免气道平台压超过30cmHg。
不足:潮气量不固定。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CPAP)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通过按需阀或持续气流,在气道内形 成正压,以增加肺容积、改善氧合。
前提条件:患者必须具有正常的呼吸驱动功能。
按需阀系统:通过按需阀和PEEP阀实现CPAP。按需阀为流量触发 或者压力触发,优点:呼吸机可以对CPAP进行检测;缺点:增加 患者呼吸做功。
不足: (1)潮气量不稳定,与PCV、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患者 自主呼吸努力有关,应持续监测潮气量; (2)自主呼吸频率过快的患者易发生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 中毒。
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预设压力、流速切换的辅助通气模式。 无自主呼吸:当无自主呼吸时间超过设置的窒息通气报警时
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呼吸机强制指令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相 结合的通气模式。
触发窗: 有吸气触发:按预设的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时间给患
者送气。 无吸气触发:在触发窗结束后按预设条件强制送气。
需设置参数:指令通气的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时间、频 率、触发灵敏度。
8
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
无自主呼吸:按照预设的潮气量、吸气时间及呼吸频率 给患者送气。
有自主呼吸:患者每一次触发均被呼吸机支持,患者的 呼吸频率可高于设置的机械通气频率。
需设置的参数:潮气量、吸气时间、吸气流速、触发灵敏度、 机械通气频率。
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
优点:既具有控制通气安全性的特点,又使呼吸机与患 者呼吸同步,支持患者的每一次呼吸。
间,呼吸机自动转换为预设的窒息通气模式。 有自主呼吸:对患者的每一次触发均给予压力支持。
吸气——呼气:当吸气流速降低为峰流速的20%-25%时切 换到呼气。
PSV可作为自主呼吸较稳定的患者的一种辅助通气模式。也 可作为一种撤机手段。
需设置参数:压力支持水平和触发灵敏度。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
优点: (1)呼吸由患者自己控制,人机对抗少,患者较舒适; (2)可根据患者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来选择PSV的支持水平; (3)应用5-12cmH2O的PSV时,呼吸机做功完全克服气管插管 和按需阀的附加阻力,减少患者做功; (4)通过调节PSV支持水平,患者可完全不做功,也可以逐渐 增加做功水平,有利于呼吸肌的锻炼; (5)PSV有助于撤机困难的患者今早撤机。
缺点: (1)由于峰流速不足,在自主呼吸较强的患者易使
患者额外做功,总呼吸功增加; (2)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固定,易出现人机不同步,
往往需要镇静剂使患者和呼吸机协调同步; (3)自主呼吸频率过快的患者常发生过度通气和呼
吸性碱中毒; (4)气道压力不恒定,当患者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 性降低或人机对抗时,可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潮气量就 难以保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优点: (1)既保证指令通气,又使患者不同程度地通过自主呼吸做功; (2)通过调节SIMV指令通气频率,既可减少患者做功,也可增加
患者做功; (3)SIMV是常用的撤机手段之一。
SIMV可分为容量型SIMV+PSV和压力型SIMV+PS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 压力通气控制模式是一种预设压力、时间切换的控制通气模式。
Content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机械通气概述 常用模式选择 主要参数设置
机械通气概述
机械通气目标:生理和临床目标

改善或维持 动脉氧合
支持肺泡 通气
维持或增加 肺容积
减少呼吸功
适应症:
1.通气异常: (1)呼吸肌功能不全或衰竭(例如: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疲劳) (2)通气驱动降低(例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肺性脑病) (3)气道阻力增加或阻塞(例如哮喘、COPD)
并发症:
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 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不超 过30cmH2O,以避免气压伤、容积伤,同时应设定合适呼 吸末正压,以预防萎陷伤。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3.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损伤 无研究证明吸氧浓度≤50%会引起肺损伤。
2.氧合异常: (1)顽固性低氧血症 (2)需要呼气末气道正压 (3)呼吸功明显增加
3.需要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 4.需要降低全身或心肌氧耗 5.需要适当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6.需要肺复张,防止肺不张
相对禁忌症: 1.张力性气胸或者气胸 2.大咯血或者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3.伴肺大疱的呼吸衰竭 4.严重心衰
相关主题